本报记者 陈铁/文
即将过去的今夏,比往年时间长、气温高,这给啤酒厂商们带来了商机,啤酒销售伴随着持续酷热,同步居高不下。回放湖北啤酒市场,本地“金龙泉”、“东啤”、“百威”三足鼎立,外地“青岛”、“燕京”、“珠江”等抢滩登陆。各式各样的普啤、干啤、果啤、生啤、扎啤竞相登场,乐得消费者开怀畅饮。然而,酒兴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感觉:现在
啤酒种类众多,味道却今不如昔。
消费者的反映在当地质量技监部门得到部分认同。在今年一、二季度啤酒抽检时,他们发现某名牌啤酒的色度(EBC)实际值大大低于标准值,其感观表现为混浊不清。有一品牌纯生啤酒,经检测其酶活力指标为零,属假纯生啤酒。在调查中,内行人士指着琳琅满目的啤酒向记者吐露实情:这些精品名牌并非“原装货”,而是地道的“土特产”,其质量与原汁原味相去甚远。
据了解,近两年来湖北啤酒行业经历了一场内外兼并、收购租赁的大调整,一些技术落后、规模狭小、产品滞销的小厂纷纷被大厂“接收”。国内啤酒业巨头“青岛”率先挥师南下,先后兼并了黄石、应城啤酒厂,现举步紧逼随州、天门等地啤酒厂。“燕京”也看好荆楚宝地,斥巨资收购了宜城啤酒厂。本省啤酒大户“金龙泉”乘势而上,近水楼台地兼并了省内9家县、市啤酒厂。至此,这批曾朝不保夕、难以维继的“杂牌”小厂,如今改弦更张、一鸣惊人地成为“名牌”企业。
年产啤酒30万吨的湖北金龙泉集团,欲达到80万吨产销量,采取“输出品牌、长期租赁”等方式,将一批年产2万吨至5万吨的小厂兼并收购,使“金龙泉”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但与此同时,各地分厂并未从根本上改进技术和管理,产品还是过去那个产品,只不过换了品牌而已,质量参差不齐。尽管金龙泉集团耗尽精力,投入管理,仍然力不从心。
对此,当地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强弱联合有助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但技术改造、管理升级必须跟上。如果盲目地依靠低成本的“品牌战略”和简单化“方程式”组合,势必带来以牺牲产品质量作代价,得不偿失。毕竟各地分厂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先天不足,有的后劲乏力,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难以统一。若企业联营不联质量的话,再好再硬的品牌也要砸毁。
俗话说,酒好水一半,啤酒则三分酒七分水。闻名于世的青岛啤酒取之于崂山泉水,湖北名牌金龙泉得益于金龙古泉。誉称“千湖之省”的湖北,各地均拥有丰富良好的水资源,但无论如何,湖北生产的青岛啤酒,其口味绝不可与正宗青岛啤酒同“水”而语。啤酒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先进的生产工艺、优质的原料配方、严格的质量管理。否则,换汤不换药,名牌啤酒也变了“味”。
眼下,全国啤酒行业大并购风起云涌,并引起地方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就这场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的行业调整,此间专业人士慎重指出:当前实施品牌战略,要正确理解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决不允许借用名牌来保护落后。他们呼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此项工作加大监管,组织有关论证和资质审查,从源头上扶优限劣,真正保护好精品名牌。
订财经短信新闻 国内外经济动态了如指掌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