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年均GDP增速显著放缓

2013年09月26日 01:35  第一财经日报 

  拉古兰·拉詹

  印度的板球迷们对待自己最喜爱球队的态度,堪称既躁狂又抑郁。当球队表现好时,球迷们视球员如上帝,就算有明显的缺点都视若无睹;一旦球队落败(显然任何球队都有输球的时候),球迷脸上旋即由晴转阴,把每一个缺点都拿出来仔细剖析。事实上,球队永远不如胜利时球迷认为的那样好,也不会像失败时球迷认为的那样差。缺点也存于胜利之中,只是它们被忽略了而已。

  这样的两极行为似乎也适用于对印度经济的评估。连国外分析人士也与印度人一起,在自满和自责间来回摇摆。几年前,跟印度有关的一切都是好的,评论家们满口都是“Chindia”,将印度的表现抬高到与其北方邻国——中国平起平坐。而如今,印度又被骂得仿佛一无是处。

  印度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年均GDP增速显著放缓,到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只有4.4%,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较快,去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和预算赤字也极为庞大。今时今日,每一位评论员都在强调印度的基础设施差,管制过度,制造业规模小,其劳动力也缺乏足够教育和技能。

  这些无疑都是缺陷,如果印度想要实现强劲稳定发展的话,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解决。可同样的问题在印度迅速发展的时候也存在。为了弄清楚究竟在短期内需要做些什么,我们就必须了解是什么黯淡了印度的成功故事。

  某种程度上看,印度经济的放缓恰好矛盾地反映了其政策制定者——正如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同行一样——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向其国内经济注入大量财政和货币刺激。由此产生的井喷式增长导致了通胀,尤其因为全球并未如原来担忧的那样出现第二次大萧条,于是货币政策自那以后一直偏紧,高利率的存在又减少了投资和消费。

  此外,印度负责分配自然资源、授予许可及征收土地的政府部门,在迅猛发展期间失去了控制。印度的调查机构、司法机构和媒体开始审查大规模的腐败指控。由于许多部门的决策变得更加谨小慎微,许多大型项目被迫停滞。

  直到现在,因为政府成立了新的机构以加快决策和实现程序透明化,这些项目才得以继续推进。一旦重启,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些项目并显示出成效。

  最后,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不是印度商品突然失去了竞争力,而是由于本国的传统出口市场经济放缓。

  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内部外部赤字都较高。危机后的财政刺激方案将政府预算赤字从2007~2008年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水平向上飙升。此外因为大型矿业项目停滞不前,印度只能在其铁矿石出口下跌的同时,求助于增加进口煤和废铁。

  黄金进口量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大经常账户平衡的压力。农村地区的新富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按照收藏价格把他们的储蓄转化成黄金;而富裕的城市消费者,由于担心通胀,也转而购买黄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他们购买苹果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一种商品(无论这个商品的可替代性、流动性和投资价值如何),其购买行为将被视为国外投资而不是增加了外部赤字的进口。

  最重要的是,目前印度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和经常账户赤字并不是结构问题,都可以通过适度的改革来解决。这并不是说雄心勃勃的改革不好或是无法保证未来十年的持续增长。但印度并不需要在一夜之间变身成为制造业巨头来解决当前这些问题。

  眼前的任务更平凡,但更可行:清理项目,减少没有针对性的补贴,并找到更多的方法来缩小经常账户赤字并放宽其融资。在过去的一年中政府一直奉行这一议程,并取得了一些初期成效。例如在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后,外部赤字大幅收窄。

  每一个小步都有帮助,而这些小步组合起来就成了大的跃进。但是,政府当然应该更快并更早行动,当前的公众情绪已经变得抑郁,充斥着刺耳的批评与自我怀疑,也阻碍了向前迈进。

  事实上,尽管有其缺点,印度的GDP今年将很可能实现5%~5.5%的增长——虽然不是很快,但在经济环境不好时已是不错了。这一发展态势不错,并将刺激消费,特别是在得益于公路运输和通讯连接的改进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地区。银行业无疑经历了不良贷款的增加;而这往往由于一些切实可行的投资项目延迟。

  同样地,印度的公共财政状况也比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更别说处于危机中的那些——更健康。印度的总体公共债务/ GDP比率呈下降趋势,从2006~2007年的73.2%年下降到2012~2013年的66%(中央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例仅为46%)。此外,债务是以卢比发行的且平均超过九年才会到期。

  印度的外债负担是更为有利的,只占GDP的21.2%(大部分是私营部门欠债),而短期外债仅占GDP的5.2%。印度的外汇储备是278亿美元(约占GDP的15%),足以覆盖数年的经常账户赤字。

  也就是说,印度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好。在未来几年中通向更开放、更具竞争、更有效、更以人为本的经济道路必将是崎岖的。但在短期内,我们将会取得一些较为容易实现的成果。从对印度的兴奋和绝望中——也从印度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跳出来,可能会使我们更接近真相。(由于作者拉古兰·拉詹已于9月4日就任印度储备银行行长,故这是他作为本专栏作者的最后一篇稿件。版权:Project Syndicate,201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沈阳刺死城管小贩夏俊峰今天被执行死刑
  • 体育亚冠-孔卡传射穆里奇两球恒大4-1 视频
  • 娱乐李某某案26日宣判 专家预测刑期8年左右
  • 财经达能医疗子公司被曝行贿百位北京医生
  • 科技iPhone 5s/5c成本均不到200美元
  • 博客中国周刊:小贩夏俊峰之妻(图)
  • 读书延安整风:周恩来被批成党内最危险的人
  • 教育院士旧照走红被封学霸版吴彦祖(图)
  • 黄小鹏:产业政策泛滥成灾何时休
  • 连平:流动性风险是地方债务最大风险
  • 易鹏:不要误解以房养老的善意
  • 安邦智库:过剩产能可以到非洲去
  • 孔浩:房价泡沫即将毁灭中国财富根基
  • 叶檀:资金紧张 高负债者自求多福
  • 刘军洛:中国楼市到了生死攸关时刻
  • 安邦智库:债务率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 齐格:哈佛耶鲁毕业的一定能赢吗
  • 叶檀:不要怪别人误会以房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