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9日20:45 新浪财经

  毛雅沁 冯昊发自华盛顿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4月19日晚,IMF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自去年10月以来,全球金融稳定状况持续改善,未来主要的下行风险是全球范围政治及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同时,中国的信贷持续快速扩张使金融稳定风险不断增加。

  总体金融稳定状况有所改善

  自 2016 年 10 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发布以来,全球金融稳定状况持续改善。在货币和金融环境总体宽松的情况下,经济活动势头增强,通胀回升的预期增加。长期利率有所上升,总体有助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增加收入。多种资产价格上涨,反映出更加乐观的前景预期。

  未来主要的下行风险是全球范围政治及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金融稳定构成了新的威胁。发达经济体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将降低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阻碍资本流动,挫伤市场情绪。

  在银行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和公共债务高企问题的解决没有取得进展的情况下,紧张的欧洲政治局势可能再次引发对金融稳定的担忧。到目前为止,市场对上述下行风险的态度还较为温和,这意味着当政策达不到预期时,风险定价将可能再次快速变动。

  新兴市场困难加剧 中国金融风险增加

  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和减少外部脆弱性,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提高了风险抵御能力。随着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利润增加,以及对发达经济体正向的增长溢出效应的预期,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持续改善。

  但全球政治及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正形成新的负面溢出渠道,导致整体金融稳定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

  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解决国内的薄弱环节,以增强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新兴市场经济体应通过进一步加强监管、改善银行治理、维持强有力的宏观审慎工具,来维护金融稳定。

  对于存在较大外汇头寸或外币期限缺口的国家,银行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其相关的风险。政策制定者应重点改善企业和银行体系的健康状况,主动监测、降低脆弱性,完善重组机制。

  中国的信贷持续快速扩张,从而使金融稳定风险不断增加。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达到 GDP 的三倍以上,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敞口也有所增加。

  中国许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存在着严重错配,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也较高。中国的货币市场近期出现动荡,正是体现了中国日益庞大、不透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中国虽然已经认识到金融体系需去杠杆,且已经推出了重大措施予以纠正,但监管重点应集中在银行业新出现的风险上,尤其是小型银行资产快速增长、银行对批发融资的依赖性增加、影子产品与银行间市场相互关联产生风险等问题。

  但是,要避免市场出现更多的不稳定(以及最终避免出现宏观上的不稳定),需要继续出台措施,解决维持高增长与去杠杆两种需求造成的政策紧张关系。

  发达经济体 美国税收改革不确定性较高

  去年大选后,新一届美国政府正在着手实施税收改革和放松监管的新政策,有关政策将对企业部门产生重大影响。改革也可能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财务风险,导致部分杠杆已较高的行业进一步恶化。

  在全球风险溢价上升的情况下,提高杠杆率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偿债能力尤其低下的企业的资产规模可能上升至 4 万亿美元左右,或达到企业总资产规模的近四分之一。

  在美国,政策制定者应对杠杆率上升和信贷质量恶化保持警惕。监管机构应提前行动,推出税收改革,减少对债务融资的激励,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进一步加杠杆的风险,更能鼓励企业减少现有的、享有有利税率的杠杆。

  过去几年,欧洲银行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欧洲银行的股价,在各方对发达经济体进入上行周期保持乐观的大环境下,得到了大幅的提振。但对于持续存在问题的银行来说,周期性复苏可能不足以使其自行恢复盈利能力。

  欧洲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应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危机的遗留问题等。各银行的首要任 务是通过改进经营模式和提高经营效率来实现可持续的收入。为找出银 行体系中存在严重资产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可考虑对尚未进行定向资产质量评估的银行进行评估。 当局还应重点清理整个体系中存在的影响盈利的障碍,包括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为加快恢复建立框架。

  IMF表示,要实现更强劲的增长、确保金融状况持续改善,政策制定者必须实施正确的政策组合,包括:

  (1)各国(尤其是美国)应通过提升潜在产出、增加企业投资和避免增加金融稳定风险等措施,鼓励承担更多经济风险;

  (2)解决内外部失衡问题,增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风险抵御能力;

  (3)更积极地应对欧洲银行体系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为确保改善稳定状况和市场预期,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国家和全球层面上协调一致、谨慎行事。政策制定者应调整政策组合,实现长期、更强劲的包容性经济增长,同时应避免采取政治上有利、但对长期发展有害的内向型政策。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