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拯救华尔街 何时见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15:17  上海国资

  政府救市

  事实上,在9月20日美国政府抛出巨额救市方案前,美国政府早已积极干预市场。

  诸如2008年3月,在次贷危机刚爆发不久,美联储宣布向金融系统注资2000亿美元;4月,美联储支持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旗下业务;7月,美联储决定延长主要信贷机构及中间交易商的信贷期限;该月,美政府宣布救助“两房”,9月,美政府宣布接管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

  细究其救市行动,美政府的主要方法是注资。

  “巨额资金注入,一方面避免股市崩盘的风险,另一方面防止了金融机构的连环垮台,而这两个现象几乎为历次金融危机所共有,在这个意义上,目前,美联储的超常救助行动挽救了市场。”陈勇表示。

  一位金融专家持相同态度:“美联储敏感地嗅觉出一季度财报透露出来的危险信息,采取的救助措施防止了金融市场毁灭性的自我调整。”

  他进一步分析称,纵然美政府采取单一的注资方法,但极其考究。

  “3月间,相比于以往当局直接注资银行系统,美联储选择定期证券借贷机制,按照这一机制,美联储每周向20家美国国债的一级交易商借出28天期国债,作为交换,交易商将把相应价值的房贷支持证券抵押给美联储。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影响基准利率。”上述专家表示。

  据《上海国资》采访,大多数金融专家对美政府积极救市均表认同。

  “美国是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来说,市场本身产生问题应该靠其自身消化,但是这场金融危机如果单依靠市场修复,恐怕代价将非常昂贵,不若政府出手。”郭田勇认为。

  他进一步阐述,尽管政府救市,但显然美政府对问题区别对待。“雷曼兄弟是私人投资公司,全面商业运作,不会承担社会责任,其最终破产倒闭,政府对其仍是商业运作的态度,但‘两房’和国际集团牵涉到公众利益,政府自觉有义务接管。”

  郭田勇认为,政府干预市场有利有弊,可能会打乱市场秩序,但若听由“两房”和保险公司倒闭的话,结果将直接损害实体经济和公众利益。

  华民亦认为如此:“世界上找不到一个不需要成本的救助办法。”

  他表示,从目前的手法上看,美国政府显然希望先止血。“国会最终批准方案,显然加强干预是必须的。”

  “如果不强行干预,金融危机造成的庞大损失将无法得到控制。目前市场有救市需求,政府就应该救市,市场经济不是把政府排斥在市场之外,而是不让它凌驾于其上。”证券之星总经理洪榕对《上海国资》表示。

  注资固然能填补亏空,但是弊病亦很明显。

  注资后患

  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政府选择注资方法非常坚决。频繁投入资金且金额一次一次增大。

  大量资金进入市场,一个明显的后果是增大美元流动性。

  “大量注资增加了货币的供给。目前,虽然融体系的额外资金尚未体现在银行储备数据中,这仅仅是因为信贷危机阻塞了传统贷款渠道,一旦信贷紧缩状况得到缓解,这些流动性可能不仅导致新的资产泡沫,还可能会威胁美国来之不易的物价稳定,这种额外的流动性若不得到控制,将会导致危险而具破坏性的普遍通胀。”陈勇表示。

  更重要的是,美国财政赤字会进一步加剧,财政状况可能恶化。

  “美国财政本有巨额赤字,如果进一步增加,未来投资者对美元信心将减弱,美元长期贬值,财政恶化。”陈勇分析称。

  比如,财政注资挽救“两房”,短时间内固然提高了投资者对相关美元信用债券的信心,使得资本流入美元资产,助推美元上升。但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可能因挽救“两房”和减税在2008年年末上升到占GDP4%—5%的水平,这将接近美国财政赤字的历史最高水平,并在长期对美元汇率构成压力。

  除了这些巨大的成本以外,美国金融机构资产状况是否得到彻底改善,金融危机是否能就此见底尚在两说之间。

  并且,过多金融机构将因此轻松地逃脱惩罚,从而加剧了道德风险问题。

  “这些银行越来越陷于监管框架之外的经营活动之中。它们这么做,是通过将部分风险更大的活动甩给对冲基金。从事此类活动的银行,如果没有认识到要为这种做法付出代价,就不应指望自动享受到央行提供的保险。”一位经济学家公开表示。

  美国政府权衡利弊之后仍主要选择注资方式保护金融机构,显见其认定接受这些风险仍比听任金融危机发展造成的损失小。“一切都要等稳住局势再说。”华彩咨询公司总裁白万纲表示。

  何时见底

  事实上,在目前状态下,何时见底绝难断言。但市场有声音认为,雷曼兄弟破产,美国银行并购美林,如此之大的金融动荡应该意味着尾声。

  海通证券研究所提供给《上海国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目前预言见底反弹,即便不是不负责任,也显得过于乐观。”

  此份报告认为,一个曾经因为房地产泡沫急剧膨胀的金融市场,在泡沫破灭后急剧收缩是自然的。1933年前后的美国银行危机期间,每年倒闭的银行接近200家。目前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整依旧在持续。以此预期,雷曼兄弟和互惠银行不会是最后倒下的一个。“一直要到市场信心和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相应的机构和人员的缩减才会停止。”

  即便考虑到政府救助,因为美政府财政赤字已高企,“可实质性改善资产负债情况的财政部顾虑太多,而美联储最多只能改变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报告称。

  据《上海国资》采访众多金融界人士,对目前见底保守居多。

  证券之星总经理洪榕表示,鉴于房地产市场还在继续下跌,而且金融机构间相互资本关联度高,来源复杂,所以极难预言何时见底。“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声明,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直接影响,但有可能是间接卷入。”

  但亦有专家认为,美国金融机构已把风险转移至全球,且目前没有影响到实体经济。“程度不会再恶化。”

  不管成败如何,美政府愿意孤注一掷。

  金融危机10年轮回?

  从1987年的美国股灾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至2007年的次贷危机,每隔10年,历史在重演。金融危机是否10年必来一次?

  多数专家在接受《上海国资》采访时认为,没有明显痕迹证明此规律。

  “此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在新兴国家,金融制度有明显漏洞,当时发达国家并未受到冲击,而此次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全球,在美国本土发生金融危机的次数非常少,且几次金融危机的形态不一样。”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夜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高级分析师陈勇亦认为,发生金融危机和当地市场一个时期发展繁荣到泡沫破灭的规律有关,不能绝对而论。且亚洲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伤害,但美国的次贷危机并未伤及到实体经济。

  但他们承认,根源类似。

  陈勇表示,虽然不能说金融危机必定10年轮回,但与1997年金融危机相比,一个共同点是游资的泡沫破灭。“只不过一场发生在世界的经济中心,一场发生在外围。”

  郭田勇则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的次贷危机,非常类似的地方在于起因都是房地产泡沫和银行职能最大化。到最后,都是贷款不能收回而风险不能转嫁出去。“目前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可控的程度相对要高。”

  还有一个更大的根源是流动性过剩。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表示,与10年前相比,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因素在今天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加重了。他认为,全球化中,流动性泛滥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全球大量的资金充斥在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上,而M1+M2仅占全球货币总供给的14%,这意味着大部分的流动性已经脱离了中央银行的控制,而掌握在市场手中。这将使得市场的波动性风险加大。

  事实上,虽然每10年轮回的金融危机尚难断定,但看来繁荣与衰退的轮回始终是全球经济发展中无法逃避的宿命。

  次贷危机的“五浪”

  第一波始于2007年7月,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

  第二波,从2007年底至今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各国联手干预;

  第三波,在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紧急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

  第四波,2008年7月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其股价被“腰斩”,同时美国股市剧烈震荡,标准普尔、纳斯达克和道琼斯三大股指已全面跌入熊市;

  第五波以在华尔街拥有158年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