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穷人的天堂:越南公平增长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4日 05: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赵忆宁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曾被世界银行誉为“成功的发展故事”,其重要的标志是中国为人类发展的减少贫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贫困人口数量正在急剧减少:1981年中国贫困人口数4.9亿,占世界总数比重的42.6%左右;到2004年已经下降至1.28亿(用购买力平价计算,按照日人均收入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计算),占世界贫困人口总数比重的13%。

  但是当记者来到越南采访时方知晓,越南减少贫困更胜于中国一筹:虽然减少贫困人口绝对数小于中国,但是其减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则高于中国。1988年,越南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75%,2006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2%。(见图1)。

  自从越共六大(1986年12月)开始实行经济革新政策(Doi Moi)之后的2001年到2005年,越南成功完成减少贫困和消除饥饿的目标,也就是说越南贫困发生率下降的幅度或者速度,相当于中国的3倍!这不能不令人吃惊。

  最具有越南特色的是,越南的革新在保证效率时更兼顾了公平:宏观数据显示,越南多年来呈现高经济增长态势,而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像中国一样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反而呈现一种有利于穷人的增长模式。

  越南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使得其经济增长有利于穷人的增长?为什么越南在进一步保持经济的高增长包括对外开放时,它的公平程度相对高?

  平稳的基尼系数

  贫困是全球性现象,它发生在每一个社会,没有国家能幸免,任何地方的贫困都会对繁荣构成危害。

  由越南社会科学院(VASS)分析预测中心、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MOLISA)、劳动科学与社会事务研究所(ILSSA)以及规划与投资部经济管理研究中心(CIEM)参加的研究团队,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

  从国家层面俯视越南减贫与不平等:从1993年到2004年的第四次家庭调查数据显示了越南卓越的减贫工作。基于人均消费的贫困发生率已从1993年的58.1%降到2004年的19.5%,在过去的十一年下降了38.6个百分点。到2006年,贫困率进一步下降到17.2%;从绝对数看,1993年到2004年间,有2400万人摆脱贫困,大约一半于1993年至1998年的五年时期脱贫,另一半是在1998至2004年的六年间。

  经济学家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通常把0.4视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如果我们看一下越南的基尼系数,无论从全国的数据还是农村的或者是城镇,其基尼系数都低于中国。越南人均支出的基尼系数从1993年的0.34上升到1998年的0.35,2004年为0.37。这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或者是在革新时期内仅表现了适度的上升。“越南的基尼系数,从1993年是0.34上升到2004年的0.37,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上升得不太厉害。而它的社会发展的指标来说都非常好,比如说入学率都在95%以上,农民不仅有自己的土地权,还有自己的财产权。有了财产权以后就能够抵押借款以发展生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王燕对记者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