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称中投入股大摩不太可能亏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02:27 第一财经日报
美国房地产,将是中国资本下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 冯郁青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在上周三向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投资50亿美元,占据其9.9%的股份。继中投入股黑石、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合作后,深处次贷困境的华尔街,再次见证了中国融入国际金融系统的快速步伐。 “一桩不太可能亏损的交易” 今年夏天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给华尔街造成了意想不到的重创。到目前为止,美林证券已经损失达84亿美元, 瑞士银行的冲销达到了100亿美元,花旗银行也损失惨重,大摩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损失达94亿多美元。 严重的信贷紧缩使华尔街不得不向亚洲和中东国家的主权财富资本寻找资金注入。10月,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拟相互出资10亿美元交叉持股,并在香港特区成立合资公司。11月,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以可转换股形式向花旗集团注资75亿美元。12月,瑞士银行也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未具名的中东投资人处融资115亿美元。在华尔街风声鹤唳之时,作为主权财富资本的机构投资者比私人资本更勇于冒险。 “中投和大摩的这笔交易是全球趋势的一部分。”路透集团金融研究机构理柏(Lippers)的美国高级分析师桑德森(Ferenc Sanderson)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主权财富资本财雄势厚,而美国资本现在非常便宜,次贷危机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其拥有了巨大的金融实力,在积极寻找美国国债以外获取更高回报的投资方式,也在寻找着更快融入世界金融系统的机会。但入股黑石至今的账面浮亏,使得中投的高管们强调以后的投资将会更加谨慎、渐进。11月份,中投宣布将会把2000亿美元资产中的670亿用于投资全球金融市场,但与大摩的这笔交易则显得极有进取性。 “这是非常积极的一个步骤。” 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格来斯曼(James Glassman)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华尔街现在的压力指数非常之高,投资者极端谨慎,历史证明在这个时候对于有远见的投资者来说,是极佳的投资机会。”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胡伯 (Peter Hooper)也告诉本报记者:“中国资本现在注资华尔街非常受欢迎,中国以这种方式介入到全球的金融系统中去也是非常理想的。”显然,中投此次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投资黑石的经验教训。根据双方协议,中投将购买约50亿美元大摩发行的一种到期后须转为普通股的可转换股权单位。这种可转换股权单位的期限为两年零七个月,转换的时间为2010年8月17日,按照年息9%按季支付利息,到期后必须转换为大摩上市交易的股票,转换价格最低不低于参考价格,最高不超过参考价格的120%。参考价格由2007年12月17日开始的一周确定。股权单位全部转换后,中投持有大摩的股份将不超过9.9%,继持股13.2%的State Street公司之后,成为大摩的第二大股东。 “对中国而言,这几乎是一桩不太可能会出现亏损的交易。”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拉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格来斯曼也持有同样的看法。“这样的条件对中国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说,“并不仅仅是中投购买了大摩9.9%的股份,与之随后而来的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华尔街的危机往往比人们预期的恢复得快,明年这个时候,这样的价格可能就不存在了。” 楼市将是下一个投资机会? 和当年联想收购IBM PC部门和中海油试图收购优尼科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不同,中投此次介入美国核心金融机构并没有引起明显的反对。除了在华尔街备受欢迎,美国政界也给予肯定。颇有影响力的美参议员舒默在这笔交易公布的当天就对媒体表示,中国在信贷紧缩的时候为华尔街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是一件可喜之事,应不会受到美国政府的干涉,白宫也对这笔交易首肯。布什总统认为外国资本在这个时刻注入华尔街有助于保持银行业的竞争力,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外国资本收购美国企业,10%是一个分水岭,低于10%则被认为是被动投资,不会对企业的未来商业计划和运作有控制能力,也不需要接受美国政府的审查。很显然,在IBM PC和优尼科之后,中国资本在选择一种更加谨慎,更少障碍,也更加软性的方式进入美国。 “投资大摩和联想购买IBM PC部门以及中海油试图收购优尼科是截然不同的。” 拉迪说,“那两宗并购是战略并购者,是要完全控制对方的资产,而中投购买大摩9.9%的股份是一个被动的金融投资者,并不能控制该公司。” 不过,身为第二大股东估计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桑德森认为这笔交易会使中投拥有间接的控制力量。他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戴着手套与人握手——“手”是来自中国的资本,“手套”则是大摩。 “人们看到的是手套,但手在起着决定的作用。”桑德森说。他还认为这样的一笔交易,将使得中国有机会参与到全球金融机构最先进和复杂的交易过程,会使之受益匪浅。 对于大摩来说,这样一笔交易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味道。该公司第四季度财报显示, 在冲销了94亿美元的次贷损失后,该季度亏损35.6亿美元,这在大摩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这样的时刻,大摩需要中国的资本,”SANDLER O’NEILL & PARTNER的分析师哈特(Jeffery Harte) 对本报记者说。 但是,大摩CEO麦晋桁(John Mack)并没有将这笔交易看做是绝望的求助行动,而是战略性的一步。而且他拒绝承认大摩是一个被削弱的公司。“大摩在重要的成长潜力方面都保持强势。”他在12月19日的投资者会议上说。 他指出,虽然公司损失惨重,但是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对冲基金方面都表现良好。其实,大摩的损失也显示出其公司内部的战略困惑。 大摩的传统强势是其投资银行和财富顾问领域——这两项今年也有不俗表现。但是麦晋桁接手CEO的位置后,就急于采取更大胆的投资策略。通过鼓励他的交易员们勇于承担更大风险,麦晋桁把大摩推入到了一个复杂和危险的领域,以房屋抵押证券为基础的CDO衍生债券市场,而这从来就不是大摩的主要竞争领域。 虽然华尔街诸多银行都购买了房屋抵押证券的CDO,作为他们经营的一部分,但大摩不同的是,其损失主要是来自于自身的交易决策失误。 其他的华尔街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创,是因为他们买了房屋抵押证券,又将其组合成CDO出售给客户。当市场出现危机,他们正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CDO卖不出去了。而大摩利则用自己的账户在房屋抵押证券的CDO市场中进行交易,希望从中获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其一个交易平台损失就有80亿美元之巨。 “虽然说最后都是损失,”哈特说,“但是比较能够容易接受的是你的商业活动因为大环境无能为力所造成的,而不是自己到市场中进行投机,又完全押错方向。” 大摩在这样一个大的交易中作出如此错误的判断,让分析师们对其风险管理的能力产生质疑。麦晋桁也承认这方面的缺陷,并说公司将减少自己做大规模的交易投机。 大摩的巨额亏损使其需要中国资本进行融资,而次贷危机并未结束,华尔街普遍预期2008年会听到更多中国资本投资美国企业的消息。 “肯定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消息传来,”格来斯曼说,“我们只是不知道具体会是哪一家。” 而桑德森则预计中国资本会流向美国的房地产业,“房地产也已经快要触底,这会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