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这句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用作对金砖国家合作表达信心的古语,当天便得到完美的诠释:金砖国家宣布创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行长来自印度。从提出到落实不过一年,“平等参与,大家都有份”,金砖银行设立的速度和方式让西方看笑话的人不适应。印度媒体称,“金砖国家”这个概念自13年前出现起就被西方怀疑和轻视,如今,金砖国家不但相互频繁走动,而且“已站稳脚跟开始走强了”。欧美学者把它描述成金砖国家“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果”和“走向实体化的重要步骤”,不过,这种“好评”更像是为西方的担忧做铺垫:新兴国家有了挑战西方主导的金融秩序的“第一块基石”。“金砖银行是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新兴国家的表白并未让西方放下疑心。英国《金融时报》给出的建议是:金砖国家如能建立起坚固的金融基础设施,将有助于克服当前全球金融架构的局限性,这或许是真正实现金融全球化所缺失的关键一环。
逆袭、威胁还是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
“让5位世界领导人聚到一起谈判达成标志性协议而且还要让他们都感到开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这在巴西真的发生了。”美国《石英》杂志16日报道说,金砖五国领导人举行第六次峰会,达成建立金砖国家银行的协议。金砖银行的名称将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号称将成为除世界银行[微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之外的另一选择,因为这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一直被西方所主导。峰会前的疑问是中印能否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一个重要争议点是金砖银行总部设在哪里。文章说,中国力推上海,印度则力推新德里,最终中国赢了。不过印度还是取得了一个小胜利,那就是首任金砖银行行长将是印度人。其他每个创始成员国都将有一人担任副行长。
美国彭博新闻社以“平等参与,大家都有份”为题报道说,除了总部落户中国,首任行长来自印度,行长在金砖国家中轮流产生,协议规定,首个区域办公室将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由巴西提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选择上海作为总部,首先因为上海是比较开放的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也非常便利,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成立金砖开发银行是2013年金砖国家首脑第五次会晤达成的共识。金砖国家财政部门自2013年8月正式启动成立金砖开发银行的谈判,共举行了7轮谈判。16日达成的协议主要内容包括:银行的宗旨是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银行的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并在金砖国家之间平均分摊;银行创始成员为5个金砖国家,银行成立后将吸收新成员加入。
《印度斯坦时报》16日称,自从2009年金砖国家举行首次峰会以来,该俱乐部的宣言一直以来的主题都是当前金融体系的不平等,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变化中的世界经济秩序。他们对金砖银行管理层的筛选公开、透明,并未采取发达经济体瓜分战利品式的做法。除了银行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意义外,这还向外界传达出了巨大的政治和象征性信息:存在竞争的国家彼此之间可以共同合作。这是当前峰会的背景。此前曾有人担心,中国的经济体量可能会使得金砖银行成为附属。如今,平等原则已经被接受。俄罗斯《独立报》认为,这一银行的成立将大幅削弱欧美在世界的影响力。金砖国家也希望向美国表明,国际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莫斯科时报》16日的文章标题是:面对西方冷遇,金砖银行是俄罗斯的逆袭。
“挑战西方”是16日西方媒体的普遍看法。德国电视一台评论说,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将更加独立,这是对抗旧世界的一个信号。法国《新观察家报》称,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储备基金的设立“奠定了新兴国家挑战西方金融霸权的第一块基石”。金砖五国领导人在巴西结束了长达几年的扯皮,克服彼此间的分歧,达成历史性协议。彭博社称,日裔美国学者福山提出西方胜利的“历史终结”论,照他的理论,金砖国家成立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西方胜利的世界并没有出现。而金砖国家“造了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反”,这不光是一个政治姿态,而是亮出了“威胁和讨价还价的筹码”。瑞士《新苏黎世报》忧心忡忡地称,金砖银行是“错误的药方”。因为贷款可能流入错误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个银行就像闪亮的体育馆”,民众生活并没得到改善。
在楼继伟看来,目前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多边开发机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金砖开发银行的成立并不是在向其他多边银行发起挑战和竞争,而是对目前现有多边机构的有益补充。
16日,金砖国家还签订了《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规定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初始承诺互换规模为100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行长周小川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应急储备安排有利于金砖国家内部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并有更强应对短期冲击的能力。
“新的超级银行”、“迷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德国《图片报》16日这样称呼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该报认为,这标志着金砖国家的联盟更加紧密。“为建立共识搭设平台”,“德国之声”16日引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家特罗伊尤的话说,金砖银行的建立是金砖国家迈向实体化的重要步骤。德国发展研究所专家彼得·沃尔夫认为,“这是金砖五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果。”瑞士广播电视台称,五个国家虽然距离遥远,但是他们的决心越来越大。
西方继续挑拨金砖国家关系
西方主导的世行和IMF遭诟病已久。伦敦复兴资本公司的新兴市场经济学家查尔斯·罗伯特森对美国《商业周刊》说,金砖国家每年的产出加在一起达到16万亿美元,超过欧元区。这几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占全球总人口的43%。然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领导人没有一个来自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的抱怨很合理,美国和欧洲把持着国际金融机构。据印度livemint”网站16日报道,世界银行由188个国家注资2232亿美元。美国是最大股东,占比16%。中国是第三大股东,为世行注资128.6亿美元。现在中国给金砖银行注资100亿美元,比中国给世界银行的注资少不了多少。金砖银行注资在各成员国之间分摊,因此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对金砖银行的注资将超过其对世行的注资。美国及其盟友要猜测金砖国家是否今后会停止注资世行和IMF了。彭博社称,如果二战后的金融体系不快速变革就要被人抛弃,这个威胁是现实存在的。西方要想让福山的“历史终结”理想愿景还能继续保持的话,就必须适应新兴大国的诉求。
除了担忧,借机挑拨金砖国家之间关系的媒体不少。日本TBS电视台称,金砖国家其实抱有各自不同的目的:俄罗斯是想打破欧美等国家对其的制裁和孤立,所以和中国等结盟;南非是为了获得中国更多支援;印度并不打算和G7国家意见相左,相反对于和美国、日本的关系很重视,中印之间也有边境冲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巴西是南美洲国家,南美受到美国的影响很深。金砖国家并不是真正高度团结。路透社16日以“金砖成功的最大挑战?中国老大哥”为题说,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存在巨大差异,他们面临着遏制中国控制金砖银行的挑战。文章援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伊特的话说:“若是不能掌握大部分影响力,中国人不会参加这些机构的。”韩国《文化日报》16日称,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领域以中国为中心成立首个新机构,本身就意义重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加上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成立以本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正对现有金融秩序展开正面挑战。
金砖国家内部也有杂音。印度《德干先驱报》说,金砖银行首期注资由5个成员国平均分摊,这一点是印方着重强调的,目的是避免金砖银行被某一个成员国所主导,这是印度一项重大外交胜利。印度《商业时报》称,直到最后一分钟,中印之间才达成协议。如果金砖国家无法就总部地点达成一致,那将成为一件尴尬事。
日本《外交学者》16日说,幸运的是,金砖成员国都认为,创建替代西方主导的政治和金融体制是金砖国家共同的目标。巴西圣保罗盖图罗·瓦格斯基金会教授斯图恩克尔同日对路透社说,让金砖银行看起来不像是“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银行”符合中国利益,有利于金砖银行对多个项目提供资金。“金砖银行是将中国信贷非政治化的渠道。”
金砖正书写“成功故事剧本”
“金砖国家在巴西再次规划未来”。美国《福布斯》网站16日以此为题称,在巴西东北部的福塔莱萨,金砖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了如何成为冠军的誓言。尽管每个国家都有各自待解的问题,但通读72页的《福塔莱萨宣言》会发现,每个国家都在为金砖贡献自己的才智。这些国家表示,他们正探寻新的合作领域。印度“Niti Central”网站说,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本届峰会的首要议程,全球不但盯着金砖银行的成色,也关注着这5个国家一起“如何书写一个成功故事的剧本”。
法国欧洲一台评论称,未来金砖银行和储备基金将在亚洲、非洲和拉美与IMF和世行争夺影响,而金砖国家内部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均衡,也将带来很大需求,但金砖五国必须妥善解决出资比例和话语权分配问题。英国《金融时报》说,各金砖国家的开发银行此前曾达成彼此使用本国货币的协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