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概念:师出名门 科技争先

2001年06月13日 14:40  新财经 

  高校概念股是指其大股东具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近年来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迅速发展,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将把高校科技产业化的程度高低列入高校综合排名之中,从而刺激高校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的能力。于是乎,千帆竞渡,高校及院所所属上市公司以及通过买壳、借壳、参股、合作等方式与高校联姻的上市公司逐渐形成一个板块。高校概念股也因此成为证券市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上市公司中“师出名门”的“天之骄子”。

  出身不同 结构迥异

  据统计,目前证券市场上与高校有关的上市公司将近100家,按结合方式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第一类是由高校及科研院所原有企业改制设立的上市公司即所谓直接上市的高校企业。我国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集团,他们中的许多企业通过努力获得了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格,1996年以前上市的高校概念股基本上就是校办产业。整体上市的主要有清华同方东大阿派清华紫光天大天财浙大海纳云大科技交大南洋同济科技工大高新等。

  第二类则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成长迅速的科研院所、高校所属企业,为获得持续的融资渠道和新的发展空间,通过收购流通股或收购法人股、国家股,实现买壳上市。如以北大为背景的青鸟天桥、华光科技、明天科技方正科技;以南开大学为背景的南开戈德以及以研究院为背景的火箭股份等。

  以上两类上市公司大多主营优势极其突出,在专业领域内拥有国家级科研成果和技术储备,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稳定。

  第三类是企业与高校联姻的产物。主要方式有:签订合作协议或合办研究开发中心,联合建设科技园,合资办企业,购买科研成果等等。如新黄浦集团斥资1亿元与复旦大学共同成立新黄浦生元基因开发有限公司;宜春工程投资2000万元独家买断第二军医大学新型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TNF-NC)。这种方式双方权责明晰,而且以市场方式进行产研合作可以确保企业在有限风险下争取最大限度投资收益。

  综合来看,不论是高校产业直接上市,还是借壳上市,它们都给上市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给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

  科技与资本有机结合

  科技一旦与资本挽手就可能创造“双赢”的奇迹。从上市公司与高校联姻的效果上看,首先,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应该说,高校实际上横跨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四大系统,对于任何一个试图进军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都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上市公司与高校合作,依靠科研实力较为雄厚、人才资源较为丰富的高校,能使公司的发展得以领先一步。另一方面,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上市公司资金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会大大提高原有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高附加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使自身产业结构实现完善或转型,从而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另外,两者结合对提高上市公司市场定位、树立良好形象也大有好处,例如增强募资能力,使投资项目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同等等,并为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和项目合作上带来新的空间与机会。

  区别对待 个股淘金

  综上所述,高校概念股缘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存在着较多的发展机会。但由于这一板块中各上市公司的出发点不同,而且资源整合需要一个过程,新项目的盈利能力也需要一个培育期,所以个股表现也会有所不同。通过对深沪两市与高校合作的上市公司1999年与2000年每股收益的比较,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主营效益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无疑为投资者在该板块中个股淘金提出了问题。这时上市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主营业务的突出程度最为重要。清华同方、天大天财、浙大海纳等均分别为一家高校控股经营,由于利益相关,相关高校科研产品自然倾力注入,市场优势“独具一格”。而反观中国高科,虽与之合作的高校数量竟达30多所,但经营成果却差强人意,其中区别不言自明。另外,高校产业的行业取向也值得关注。在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较多地涉及软件产业,如北大青鸟、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东大阿派等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的中坚力量,其入主后业绩的稳定增长将有助于股价的长线走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