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托兑付到金融规范

2014年02月21日 05:40  一财网 

  前段时间围绕诚至金开一号的兑付很是热闹了一阵。先有产品销售行的斩钉截铁,绝不托底;再有熟悉的消费者维权;当然更少不了境内外金融界“有识之士”的喜忧参半;以及各方媒体的推波助澜。

  喜在市场化的誓言音犹在耳,这或许是中国信用市场的起步点;忧在极大的系统风险,有多少“暗雷”将被引爆,我们能否承受这样的折腾?

  就像许多蹩脚的戏码,轰轰烈烈开场却草草收场。是内容苍白抑或是创作团队的不称职?恐怕还是后者。蛇年最后日子里的这场大戏,终于为“虎头蛇尾”加了重重的注脚。

  为讨论问题,或许我们该了解一下产品。据媒体报道是三年期,年息9%~10%,面向高端客户(一百万元起),产品销售行隐性保底(公婆各执一词,姑且列之)。

  经过多方博弈,最终的解决方案似乎是投资者放弃最后一期利息但得到本金及保留前两年已付的利息。至于谁来买单则语焉不详。

  从投资者方面看,尽管在一段时间里心惊胆战,但结果尚且差强人意。以IRR(内部收益率)计算,比把钱放到银行或投入股市都强许多。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坚定了信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却错失了一个重要的机遇。无风险而高收益的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诉求,再次得到满足。

  或许这是目前形势下最好的方案,但市场无从判断,因为有太多的信息不透明。姑且以小人之心作几点揣测。

  一是系统里果真有许多“暗雷”以至于监管层投鼠忌器,或是监管层也心中没底。那么,唱衰中国就更加有市场了。二是相关机构为700高端客户而开托底先例,息事宁人营造祥和之外,却赔上市场规则。结果是股票分析师们又该忙乱一阵为各家银行把脉,看看有多少隐性债务,银行股的春天似乎更加遥远。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忧虑——此类融资方式是否继续被容忍以至于将来不可控(或者已经不可控)?

  当然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毕竟信托市场有十万亿元之巨。与其用休克疗法而引起不必要的动荡,渐进有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首选。但过程可以渐进,信号必须明确,手段必须规范。

  以诚至金开一号为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比如以本金减去过往利息来结算。一是不违背隐性担保,二是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三是为渐进解决系统风险打下基础。

  由于有过往利息的折扣,可以为顺利解决信托的标的资产提供一定的折价空间,也可以吸引更多新投资者以更理性的价格接手优质的信托资产。这是一个温和挤泡沫的过程。按照这个思路,或许可以找到一条解决这一系统性风险的途径。当然这一切都应在透明的规范下进行,以保证新老投资者的权益。唯有如此,市场才可能重拾信心。

  中国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信用急剧扩张的过程。建立一个规范的信用市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每一个市场事件都是一个契机,或是从善如流建立规范,或是沿袭过往姑息遗患。抽象的市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相关事件集聚而成。任何的扭曲和风险都有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系统。我们都知道2008年发生了什么,可有谁还记得2007年时市场还宣称次贷风险可控?

  市场的问题必须用市场规范来解决。市场规范并不是简单写在纸上的定义,而是市场参与者认真践行的透明规则,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计,必须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

  (编辑:李燕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外电称奥巴马将见达赖喇嘛
  • 体育CBA-明显犯规没吹!辽宁冤死 郭士强辞职
  • 娱乐第六代导演路学长因病去世终年49岁 调查
  • 财经中石化如意算盘:引入民资后可做文章很多
  • 科技专家称电信联通涉垄断处罚或不了了之
  • 博客方舟子:不要轻信最强大脑“超能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造机器人破解虐心小鸟游戏 考研成绩
  • 姚树洁:被老婆害死的高级法院院长
  • 叶檀:政府不必管哪家企业该倒闭
  • 罗慰年:凤姐的洗脚经 新移民典范?
  • 唐钧:养老金改革千万不要盲人摸象
  • 刘杉:人民币没有贬值逻辑
  • 李迅雷:城镇化均衡观念下的非理性
  • 袁一泓:香港楼市没有启示
  • 江濡山:断电是政府卡民营实体的狠招
  • 林采宜:信托刚兑是福还是祸?
  • 朱大鸣:唱空楼市伤不了房地产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