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青岛凯悦引爆烂尾信托 中融被迫垫付信托款

2012年11月30日 13:53  经济导报 
青岛燕儿岛路上的凯悦中心,悄然成为法院拍卖对象 赵雪 摄
      导报记者 赵雪 青岛报道 ◆导报

  山东省高院近日发布的一则房产拍卖公告,引发了较大关注。

  这则《青岛市市南区燕儿岛路8、10号房产拍卖公告》显示,12月12日,将有包括96套公寓及5层商业房产、3层地下车库等资产被司法拍卖。

  再一细看,这些房产恰恰位于岛城的高端地产项目青岛凯悦中心,而该项目去年曾因在中融信托和四川信托间“借新偿旧”,对倒未成(本报2011年10月26日曾予报道),在信托界掀起过不小波澜。

  经济导报记者于27日至29日间多方调查发现,此次青岛凯悦中心部分资产被司法拍卖,正是因为其开发商青岛凯悦置业集团(下称“凯悦置业”) 到期无法偿还中融信托为其发行的信托产品,而被后者诉至法庭。

  谁料,上述待拍资产这“一石”却激起了凯悦置业连环借贷的“层层浪”。而令中融信托更为头疼的是,当初发行该产品时的抵押资产,拍卖后可能不足以偿付这笔信 托款——导报记者发现,根据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披露,本次拍卖的参考价仅为3.3亿元,低于该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

  接力还债美梦破

  28日一早,青岛街头寒风凛冽。凯悦中心所在的燕儿岛路上,行人匆匆,少有人注意到,这座集豪华海景公寓、空中别墅、国际甲级写字楼等概念于一身的高端地产大厦,几个入口处都悄然多了一张法院的公告。

  凯悦中心原本的售楼处,现已变成了某会所。事实上,这座安静又豪华的摩天大厦,却有一个四处借款的主人,并面临着一场环环相扣的债务危机。

  导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中融信托起诉凯悦置业,凯悦中心部分资产被查封、拍卖,不但让这场信托业罕见的偿债纠纷浮出水面,顺带还引爆了凯悦置业在多家金融机构间“拆东墙补西墙”的借贷危局。

  上午不到9点钟,由法院人员、拍卖公司人员、中融信托的代理人等组成的一干人,统统聚集到了凯悦中心。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先是法院的工作人员四处张贴了一份对“承租人等优先购买权人”的公告 书,而后,负责这次拍卖的拍卖公司人员和中融信托方面的代理人,开始了对拍资产的一一勘验。

  根据法院公告,这次凯悦中心即将被拍卖的资产,包括青房地权市字第201226039号项下商业1-5层房产,青房地权备字2012第67号项下96套公寓,以及凯悦中心配套的地下1层商场部分、地下1-3层车库部分。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的96套公寓,之前已被凯悦置业抵押给了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抵押的目的是为了填补前一笔债务。

  而要弄清其中关联,还要回溯至去年10月份。当时,在中融信托为凯悦置业发行的“青岛凯悦中心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青岛凯悦”)即将期 满12个月,可提前终止之际,凯悦置业曾想接棒发行一款名为“川信·青岛凯悦”的权益类信托产品,无奈最终却被四川信托一纸终止书叫停。

  据了解,凯悦置业当时是希冀通过发行新信托产品,来偿还此前的中融·青岛凯悦以及欠建设银行的债务。

  凯悦置业后来通过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渠道,归还了建行的债权。但在其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借贷尚未到期之际,中融信托已率先来要账,且为求保全资产,将凯 悦置业抵押给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那部分房产一并申请查封了。也因如此,凯悦置业接力还债的美梦彻底被打破。从知情人士处得知,自上述资产被查封 后,本就资金压力巨大的凯悦置业,就更无了依靠销售回款还债的可能。

  抵押资产严重缩水

  事实上,中融信托发行中融·青岛凯悦时,融资方凯悦置业提供的抵押品只有那份其持有的凯悦中心在建1-5层商业裙房。之所以资产查封范围扩大至了另两部分房产,上述知情人表示 ,这是由于中融信托担心那5层商业裙房拍卖后,仍不抵凯悦置业欠自己的债务。

  有意思的是,中融信托在中融·青岛凯悦的推介资料里,曾称“此项目抵押物价值充足”:“经山东省一级房地产评估机构2011年6月17日对本项目商业 裙房评估,价值达到9.56亿元,抵押率不高于40% 。”

  而法院此次的拍卖公告却显示,对凯悦中心1-5层商业房产的总评估价仅为5.8463亿元。只两年多时间,这部分资产评估价缩水竟达63.5%。

  资料显示,中融·青岛凯悦于2010年10月发行,存续期限为18个月,发行总规模为3.845亿元,预期年收益率9%-11%。如此算来,该信托兑付款大约需4.3641亿元至4.4794亿元。

  现在距兑付到期日已过去8个月,显然,凯悦置业依然无力还钱。那么,其所欠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究竟有多少?

  在28日的现场,导报记者还见到了中融信托的代理人、律师孙常超。对于与凯悦置业之间的纠纷以及上述拍卖资产的有关问题,他仅表示,“现在一切还不好说,要等法院最终的安排,中融信托方面不想对外谈及此事。”

  不过,表面看抵押品评估价还是高于了兑付款。那为何中融信托依然如此审慎呢?

  北京市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俊博对导报记者分析说,根据我国司法拍卖的相关规定,拍卖财产经过评估的,评估价即为第一次拍卖的保留价,而每次拍卖叫价达不到保留价,则不能确认成交。

  但宋俊博也表示,第一次拍卖常会出现流拍,若委托人着急脱手变现的话,第二次拍卖就要酌情降低保留价了。假如折价20%还依然流拍,下次再行折价拍卖,很可能就不足以偿付债权了。

  如此看来,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看不到复苏迹象的当今,中融信托担心抵押品不足偿,也是有道理的。

  但导报记者从26日开始联系中融信托,并按对方要求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对方任何回复。

  待拍公寓含已售房

  28日上午,在一众业主和“看房团”熙熙攘攘的凯悦中心,却未见事件的核心人物——凯悦置业董事长王博的身影。

  到了下午,在导报记者以及众人的等待中,王博终于露面了。因为这次待拍资产中,竟还包括凯悦置业已出售给业主的部分房产。

  现场几名业主告诉导报记者,今天他们回家时,看到门口贴的公告,才知道自己家的房子也在即将被拍卖的范围内,而他们之前并没接到任何通知。

  这让业主们感到困惑又着急——自己买房子,已经跟开发商签了购房协议,有的付了全款,有的已办理商业贷款,怎么一下就要被拍卖了呢?

  对于待拍的96套公寓有多少已经被售出,在现场的法院和拍卖公司人员也摸不清状况,因为手中的这96套房产都还没网签。现场看到公告的业主,只能自己去法院人员那儿做个记录。

  有业主不满地表示 ,这座楼上好多业主不是常住户,网上公告没有明细,他们只得靠口口相传,“要是全家都在国外,回来一看,房子成了别人的,多冤!”

  王博在面对着急上火的业主时,疲惫地表示,自己这段时间也“很难熬”,特别是看到法院的公告后,这两天正在马不停蹄四处奔走。

  据了解,其中一些业主跟王博早已是“老相识”,此前他们也跟其有过借债关系。现在凯悦置业资金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一众业主对自己手里的房子会被如何处置,甚是担忧。

  在质疑和责难声中,王博也只能无奈地解释称,自己为还建行债务而抵押给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那些房产,眼看也快要到期了。因为其中有些已出售给了业主,他前一阵子都在努力斡旋此事,并且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那里,也看到了宽限的可能。

  谁知道这次中融起诉,一并将那些公寓房产也查封了。这点让他也很难办。目前他正与法院等方面交涉,争取能先保下业主们的房子。

  但他也说,眼下先只能靠业主们自己去向山东省高院提交材料,证明自己对房子的所有权,来阻止自己的房产这次被拍卖。

  宋俊博告诉导报记者,由于这部分房产未办下个人房产证,也没有网签公示,业主只能先向法院提请产权疑义。不过,就算这次不上拍,由于已抵押给了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倘若其和凯悦置业日后也发生纠纷,未来物权界定还是很难说。

  他还表示,虽然是中融信托提起的诉讼,但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对其中自己的抵押品还是享有优先权的,法院分配时会事先征求其意见,并为其“提纯”的。

  兑付危机来袭

  在凯悦中心张贴的公告书上显示,山东省高院对此案的描述为“中融信托与凯悦置业的借款担保合同纠纷”。而导报记者也从中融信托处确认,中融·青岛凯悦已在今年3月如期兑付了,但凯悦置业并没有偿还这笔信托款。由此不难看出,是中融信托替凯悦置业垫付了这笔钱。

  “长期以来国内奉行的是对信托不良率‘零容忍’,因此各信托公司对此相当谨慎,就算出现了兑付危机,也会和融资人沟通,想尽办法先行兑付客户的钱。像这次产生还款纠纷闹上法庭的,还很罕见。”宋俊博告诉导报记者。

  另据一名信托业人士透露,信托公司出于保护自己信誉的考虑,确实存在刚性兑付的情形。但实际上,信托公司只要尽到了自己的管理职责,又没有违法违规操作的情况,信托产品出现兑付危机,是无需承担还款责任的。

  他还表示,国家出台房地产限购令之前,正是房地产信托密集发行的时候,而在限购令的威力逐渐显现的今年3月份,房地产信托也迎来了一轮兑付洪峰。目前看来,这轮兑付洪峰基本平稳度过,但房地产信托的发行步伐明显减缓了。

  根据用益信托数据,今年前3季度,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为1339亿元,同比减少46%;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为1130亿元,同比减少52%。三季度发行423亿元,同比减少37%;成立330亿元,同比减少60%。

  此外,据了解,信托业内已出现了对房地产信托的风险担忧情绪,对其的投资和发行也愈发谨慎,因为谁也无法预料,这样的小规模事件 后面,还会不会出现更大更集中的危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河南洛阳囚禁6名性奴案主犯一审获死刑
  • 体育FIFA金球奖3人候选:梅西C罗伊涅斯塔
  • 娱乐孙俪文章等航母style爆笑 网友荐上春晚
  • 财经黑龙江试点账户做实 养老金缺口仍超百亿
  • 科技任正非解读不上市:猪太肥连哼哼声都没了
  • 博客柴静:不必再提“央视最穷主持人”
  • 读书天灾还是人祸: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大饥荒
  • 教育26岁男子6考公务员失利抑郁想退休
  • 育儿天真宝宝“袭胸”照引网友吐槽(图)
  • 张捷:中国网费太贵是垄断的问题吗
  • 林采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
  • 端宏斌:美联储偷走上千吨黄金?
  • 罗天昊:深圳未来在大陆不在香港
  • 郑风田:取消强制征地制度更好
  • 淡泊明志:肯德基的鸡真的可怕吗
  • 叶檀:给农民征地补贴多少合适
  • 陈季冰:中国模式与下个十年的改革
  • Kingsley:国考大热预示股市仍然没戏
  • 仇勇:三一迁都 诽谤和恐吓不是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