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董明珠与张磊:两位强人的抗周期自救

2022-07-11 08:40:2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略大参考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张磊在“重仓中国”上,从买方业务,到兼顾卖方业务,董明珠结束格力捆绑经销商的时代,到亲自上阵吆喝。面对周期变化,两人都变得更为保守和务实,埋头去挣那些还能挣到的钱。

  作者|程怡 编辑|原野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共同现身了新浪财经2022年的ESG企业论坛。

  对于前者,这是最近少有的一次公开露面,也算是对众多“高瓴跌下神坛”声音的回应。是否跌下神坛还不好说,但他创办的这家投资机构确实在发生着明显变化。

  比如在坚定“重仓中国”这条路上,它从买方业务,发展到兼有卖方业务,新成立的S基金,就是做这个。而区别于以往大开大合做现象级交易的风格,高瓴成立的首支人民币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首关规模超过20亿元,总规模逾40亿元,远远不及以往动辄百亿的募资规模。

  另一位自带流量的嘉宾是董明珠。不过这次她没有贡献什么“董言董语”,只是中规中矩地谈了格力对研发的投入,以及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上的社会责任。

  张磊和董明珠,一个是开场,一个是压轴,尽管两人基本无互动,各自独美,但这两个名字早就有了交集:高瓴定增格力浮亏百亿的事情一度引发热议,更重要的是,从过往经历看来,他们都是对抗周期的高手。

  中国入世之后创造出来的经济周期,带动了制造业、互联网、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崛起,也培养了一批本土企业家和投资人。董明珠和张磊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但在当下,他们都面临着高速增长结束之后出现的,基数大、增速趋缓的新课题。

  它需要创始人们继续拿出更多智慧,去磨合一个看起来不好应对的经济周期。

  01

  周期

  每个投资人都想成为巴菲特,大谈价值投资,但也不要忽略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巴菲特”的土壤,即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后,遍地便宜资产的大环境。

  类似的机遇,曾经出现在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后的世纪之初。

  2004年,盛大网络的名字,出现在《福布斯》评选的当年十大科技IPO榜单的第四位。这份榜单的排名标准简单直接——募资额度。跟一众亏损上市的中概股不同,当时的盛大,已经凭借《传奇》游戏获得巨大盈利,况且陈天桥还给盛大包装了“网络迪士尼”故事,在美国资本市场很好被理解。

图:陈天桥图:陈天桥

  可即便如此,盛大从纳斯达克募集的1.52亿美元,比原计划的2.6亿美元,也少了近40%。

  毕竟当时的市场行情不算晴朗,“互联网泡沫”翻篇不足一年。资本对纳斯达克指数在5132点后掉头向下,最低触碰到1200点的惨痛经历,仍旧记忆犹新。中概股,比如搜狐、新浪和网易,都相继有过股价跌破一元的至暗时刻。市场情绪阴晴不定中,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又表态要加息,以缓冲经济过热。一连串或真或假的动作,令资本陷入猜测和观望之中。

  期间,摩根士丹利出具了一份报告,对没有明确营收模式的中概股坚定唱多,称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将在5年内跃居世界首位。

  投行出具的卖方报告,作用相当于短视频里的美颜滤镜,在磨皮、大眼等功能的加持下,人人颜值飙升。这份“开大”的报告更是立场鲜明,以至于它不太像分析报告,而更像预言——虽然它分析得出的结果,直到现在也没能实现。

  不过,这份报告的作者,现在已经被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中文互联网上,她被称为“互联网女皇”。友好的中国人民对海外人士释放善意的举动,很容易心存感念。十几年后,中文互联网对玛丽·米克尔出具的报告的关注,可能比美国科技圈还隆重。

图:玛丽·米克尔图:玛丽·米克尔

  回到当时,那份报告对中概股带来的影响力太有限了。彼时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就相当于A股市场的打新狂欢,股价抢眼的“保鲜期”极短,往往只在上市之初会出现。与盛大同年上市的腾讯,市值从60亿港币,一路向下跌到过20亿港币。更早一些上市的携程,曾经收获互联网泡沫之后,纳斯达克开盘当日涨幅最高的荣耀,但也仅是烈火烹油般甜蜜了几天。

  这也不奇怪。古早时代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摸索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市场信心的摇摆也很正常。

  事后来看,投资这些企业的风险资本,算是捡到了便宜货。比如腾讯和携程背后都站着IDG,1993年,熊晓鸽说服他的美国老板拿出1000万美金,做风险投资,创办IDG资本,收割了早期中国互联网圈的大半壁江山。

  而真正让资本市场意识到投资中国科技企业能带来高额回报的,还属盛大网络项目。2003年,软银亚洲的阎焱捕捉到机遇,以4000万美元注资深陷法律纠纷的盛大网络。两年后,账面回报高达二十余倍。这样的成绩,即便放在今天都挺亮眼的。

  海外资本去中国寻宝的故事由此开启。新世纪的中国,在外资眼中有着宿命般的吸引力,它有着难以接近和理解的神秘,却又散发着新鲜的、走在强盛道路并积极拥抱世界的活力,像是想象中充满甜与蜜的迦南美地。大批风险投资伺机谋定进入中国市场,红杉资本找来沈南鹏,DCM找来林欣禾,GGV找来符绩勋、SIG请到了王琼。

图:红杉资本沈南鹏图:红杉资本沈南鹏

  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也没闲着,想着法地挤进A股投资。中国进入WTO的谈判,都包含着开放证券市场的外资准入门槛的谈判条款。

  一个涌动着的资本大循环的周期起始了。所以,当张磊用“重仓中国”的故事,在2005年从耶鲁大学基金会募集2000万美金的时候,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谁会不喜欢押注强盛周期的资本故事呢?

  02

  时机

  同很多风投机构注重在一级市场找项目不同,张磊的“重仓中国”是从二级市场开始的。这或许与他的过往经历相关。

  当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寻找创始团队时,更偏爱有产业工作经历的。

  沈南鹏在加入红杉之前,是携程的创始人之一。林欣禾加入DCM之前,在新浪工作近10年。王琼曾就职于UT斯达康,这家企业为VC圈输送了不少投资人。软银赛富的合伙人羊东,曾是UT斯达康的副总裁。

  因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比较能达成共识的投资理念就是投人。产业出身,意味着投资人更容易接触到创业者。2003年,刚刚转型做投资人的沈南鹏,曾经利用在人民大会堂外冒雨等车的空档,拦住身边的周鸿祎说“无论你做什么公司,或者投资什么公司,一定要告诉我”。美团的早期投资人中,充满了清华元素,红杉的张帆是王兴的师哥,北极光创投的创始人邓峰也是王兴的师哥。

  张磊缺少此类“前提优势”。他第一份工作在国企五矿集团,整天搭绿皮火车去偏远省份给公司收购矿产品。后来拿到奖学金去耶鲁念MBA,曾经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负责南非、东南亚和中国市场的投资。

图:张磊和恩师大卫·史文森图:张磊和恩师大卫·史文森

  这份工作履历听起来高大上,但张磊实际掌管的投资业务却有些边缘。因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直到2006年才进入中国,那时候张磊都回国了,在这之前中国能有什么业务?至于把矿藏丰富的南非市场交给他,可能也只是因为钟意他在五矿时期上山下矿的老本行。

  不过,张磊可以近距离观察基金掌门人、传奇投资人史文森,这可能是这份工作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再后来,张磊成为纽交所的首位中国代表,跟二级市场结缘。在此之前,他略微跟科技行业相关的经历,是在1999年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抑制不住创业的冲动, 回国创办了中华创业网。它有点像早期的FA,在网上接项目,撮合创业者和投资人。

  只不过,那个年代,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是稀缺资源,FA业务的成交量有限。没过多久,互联网泡沫席卷而来,科技项目变成资本“毒药”,大家看见也只想绕道走。张磊也停掉创业项目,再次回到美国。也就是说,如果论在一级市场的生意,张磊当时的成绩和时长,都只属于“浅尝”。

  在中国做财务顾问的时代机遇,5年之后,被另一位从美国回到中国的投行人士抓住了。

  2004年包凡创办了华兴资本,把FA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从陈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资,到当当网、奇虎、58同城,华兴都是财务顾问。基本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时刻,都能看到华兴资本的身影。到2015年,华兴资本撮合滴滴快的、美团点评、58赶集、携程去哪儿的四大并购案,又创造了财务顾问的高光时刻。

图:合并合影(从左到右)包凡,大众点评叶树蕻、张涛,美团王兴、陈少晖,王力行图:合并合影(从左到右)包凡,大众点评叶树蕻、张涛,美团王兴、陈少晖,王力行

  时代创造的机遇里面,总归是要冲出一两个弄潮儿。稍抓不住,机会就要落在另一个人身上。

  03

  重来

  好在张磊也不是喜欢轻易放弃的人。

  2004年再次回国创办高瓴资本时,张磊已经学会了扬长避短。他不去抢一级市场的生意,而把投资重点放在二级市场,依靠大量研究,把握市场投资机会。

  高瓴资本的第一个故事,从腾讯开始。

  张磊发现腾讯的故事,如今看来颇有些相识于微时的命运巧合之感。某次去义乌考察,他发现商家在姓名、电话之外还会留QQ号,由此判断,腾讯在低线城市和低龄人群中有很强的用户基础。当时腾讯刚上市一年多,还没找准作为现金奶牛的游戏业务,虽然凭借移动梦网的SP业务也有了稳定收入,但市值也就20亿元左右。

  这份敏锐的观察力不光是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也受益于张磊本人接地气的成长履历。他不属于用自身自身光环去拓展业务的那路人。尽管作为河南省高考状元、人大和耶鲁毕业生,创立高瓴资本时也募集到了2000万美元,但他干起活来很踏实,经常和合伙人们一块儿闷头看书、看报告,研究行业和经济形势。

  加上那些青少年时期在火车站摆摊卖东西等经历,和早C晚A的商业精英相比,张磊看起来就不是同一副面孔,很有些“小镇做题家”逆袭人生的味道。

  这或许能够解释高瓴的第一笔钱为什么投给腾讯。高瓴至今都持有腾讯的股票,回报远超百倍。

  “重仓中国”当然是要购买中国当下最具增长潜力的资产。第一笔钱花出去之后,张磊去往美国,又从恩师那募资1000万美金。用这笔资金,他入手了美的以及格力电器等A股消费类企业的股票。

  这一回,他不是自己购买,而是组团。高瓴资本的LP——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于2006年获批了QFII资格,并且拿到了0.5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它可以购买A股资产了。

  彼时,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正处于史文森执掌的时代,他的投资风格是结构性投资,用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来平衡风险。史文森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投资结构进行了调整,从此前只投资美股和美债,拓展到国内外股票、权益类投资、固定收益、房地产、森林矿藏、现金等投资组合。

  拿到QFII资格后,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首批选股就购入了美的电器,买入成本约12元/股左右,一直增仓到2010年才宣告结束。2011年Q1,美的创出历史新高141.49元(后复权价格,期间有分红和送股)。与此同时,耶鲁大学进行获利了结。

  史文森这次投资堪称吃足了周期红利,他顺应基本面的上升趋势,抓大底,逃大顶。21世纪头十年,中国家电行业从两千亿的规模发展到近万亿,十年翻了近四番。

  不过,此时危机已经在高速增长中孕育,只是,未必所有人都能在光环中发现黑子的存在。

  耶鲁抛售之前,美的迈进千亿营收俱乐部,创始人何享健和二代管理者方洪波开始权力交接,为了冲击五年内两千亿的目标,美的正在多元化业务上一路狂奔。一次,美的一张出口额二三亿美元的海外订单,亏近接近数亿元,何享健由此生出警觉:美的正陷入为达到销售数字,增收不增利的境遇。

  随后,美的从做加法变为做减法,从以规模为中心变为以产品为中心,从注重销量变为注重毛利,终于闯过危机。方洪波后来感叹,2011年之前,美的生存在巨大机遇之中,只要能抓住,就能快速成长。

  回头再看,美的闯关的关键在于,它意识到了市场大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在它大战四方的年代,“规模”曾经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因为家电行业曾整体处于大规模低成本模式,它很类似今天的直播带货,做到一定规模才有面对上下游的话语权,才有市场份额。换而言之,只有低成本,才有竞争力。

  但很显然,经过一轮高速增长的周期之后,以规模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失灵了。在资本市场忙着寻找新故事的时候,格力给出了另一个关键词:利润。

  04

  红利

  高瓴资本和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投资美的的同一时间,也持有着格力电器。

  同样是家电企业,两家的发展模式迥然不同。美的在多元化道路上蒙眼狂奔的时刻,格力专心致志地搞空调,它给资本市场讲的故事是利润。

  2011年,格力自主研发出“1赫兹变频技术”被行业鉴定为“国际领先”,产品主打的痛点是用户“夏季空调运转一晚耗电”。格力在广告片中说,最低功率只需要45W。当年,格力电器的代言人还不是董明珠,而是成龙大哥,他在广告里一遍遍念着: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格力将变频空调做“出圈”,也带动了利润率的提升,当年格力空调毛利率为22.54%,而美的毛利率只有17.68%。

  家电行业流行一种说法,美的要规模第一,格力要利润第一,但在“两千亿”的小目标上,两者殊途同归。2010年,美的提出这个目标。两年之后,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之际,也提出在任期内将营收翻一番,达到2000亿的目标。

  营收2000亿元,在数字驱动一切的互联网行业,一度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去年搞“共同富裕”计划时,单阿里和腾讯两家就各自掏出了1000亿元。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发展路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风险资本的介入,它们的存在,让互联网创业公司们不用太担心自己能否存活。为它们续命的是资本,只要能够推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直至上市,企业便可运转下去。

  它们也不需要太讨好C端用户,只要产品免费,再在拉新下载的时候送点鸡蛋和水果,用户们就乐呵呵地绑定起自己的手机号,为互联网产品的日活做贡献。它们的商业模式是向B端客户收费,比面对C端消费者高效。C端用户多难伺候呀,稍微提价,网络上就骂声一片。

  这些“美妙开局”的优势,传统制造企业就不具备,它们得先搞定供应商,还要搞定经销商,还得知道大宗商品的价格,以此安排生产进度。

  比如格力电器,因董明珠与雷军之间那场“10亿”赌局,两家企业都在努力做高营收。2018年上半年,小米收入796亿、同比增速75%,格力909亿、同比增速31%。上半场成绩来看,格力略高,但如果小米以这个速度继续,年底的赌局胜负难料。

  董明珠是什么人?她从不允许自己失败。于是,她在后半场搬出了多年的桥头堡:核心经销商。

  这就要说到董明珠与经销商的亲密关系了。格力电器的大股东中,排名第三的京海互联网,由格力的省级经销商组成。它成立于2007年,是格力对抗苏宁、国美等线下连锁渠道的武器。

  空调销售本来分淡旺季,夏季是旺季,冬季是淡季。京海的作用,是帮助格力平衡淡旺季对收入的影响。具体操作就是,冬季,经销商提前打款,格力先款后货,再以补贴的形式,返还经销商提前打款的“利息”。

  到决定胜负的下半场,京海得帮着董明珠赢得赌局,多拿一两百亿货问题不大,之后还是可以退货和换货的嘛。就像2020年董明珠在抖音开直播,首场只是走马观花展示格力的企业荣誉,就卖出32万。第二场转战快手,只拿出三款产品,在主播二驴夫妇一同直播的情况下,卖出3个亿。这其中有一些销售额,就是格力的经销商贡献的。

  在格力的价值体系里,作为大股东之一的核心经销商,就是董姐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在京海的助攻下,格力最终赢了小米。2019年4月,格力发布前一年度财报,收入2000亿元,压过小米的1749亿元。董明珠赢下了这场5年赌约,但代价是:经过2018年下半年的渠道压货,很多格力经销商的库存达到了5个月左右。此前多数情况下,这个数字只有2个月左右。

  不巧的是,这时候铜、铁等主要金属价格下滑,空调制造成本随之下降。但库存高企、难以及时跟进扩产的格力,已经失去了低成本拓产的好时机。

  与此同时,老对手美的的库存只有1个月,比格力少248万部空调。再加上,美的逆势大搞生产,比格力多生产457万部。一少一多之间,美的有了比格力生产成本更低的空调。

  2019年空凋行业的价格战也就随之而来。不过受伤最深的却成了奥克斯。美的推出2000元以下的多频空调,将线上产品的价格搞得跟奥克斯差不多。6.18前夕,格力电器又实名举报奥克斯,对它某些空调产品的能效标识提出质疑,通过舆论造势,侧面推动奥克斯涨价。

  炒热话题,董明珠绝不吃亏。不过,消化库存和应对价格战,让格力电器当年的利润下降6.4%。在格力冲击2000亿目标的过程中,这算是它付出的比较惨痛的代价。

  再回到与小米的赌局,抛开单纯的数据,两者的处境在根本上就是不一样的。尽管它们都吃到了周期的福利,小米抓住了智能手机和安卓系统创造的机遇,格力抓住了家电行业高速发展的机遇,但小米可以讲情怀,讲粉丝,讲愿景,画大饼,格力却不行。

  因为传统企业不赚钱是不行的,甚至赚了钱也未必保得住。

  早间年,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股东,曾经想把格力卖给美国开利集团。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引进算是很能拿上台面的地方政绩。董明珠不服气,找员工锁厂门,不让收购方进厂,又去找上级领导反应情况,用民族品牌,以及“格力也会成为世界500强”的愿景稳住了领导。这么看,董姐就像《梦华录》里的赵盼儿,有胆识、有谋略,还有点“后台”。

  她也像赵盼儿一样,在“富贵迷人眼”的京城商行里拥有了自己的名号。如同行走的话题制造机,她只要开口,总能引起争议。而格力电器也吃到周期红利,从200人的团队扩张到今天的9万人,成为市值接近2000亿的头部家电企业。

  不过,对于高瓴资本而言,中国互联网行业带来的收益显然更加明显。

  2014年之前,提到商业大佬,通常会想到牛根生、宁高宁、张瑞敏这些出身传统行业的管理者,《福布斯》富豪榜的排名多是传统企业,随着互联网企业赴美、赴港的上市热潮,互联网造富神话像涌动的泉水一样外溢。马云、马化腾,王兴、张一鸣,成为了新的创业偶像。

  周期红利落到高瓴资本身上,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它从一家2000万美金的投资机构,成长为掌管600多亿美金的亚洲最大私募。

  05

  反噬?

  格力历史上有个5.25事件。那是2012年的事情,董明珠接棒朱国洪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

  而在那次提名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大股东,珠海国资委提名的“空降兵”周少强,落选了董事名额,由耶鲁大学、鹏华基金联名举荐的新董事冯继勇“爆冷”获任。

  从公开资料看,冯继勇与高瓴资本似有联系。他是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律师协会会员,同时兼任北京律师协会私募与风险投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而高礼研究院是高瓴资本和高毅资本一同打造的。

  周少强被质疑的重点是:一直在国资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就职,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对他年纪轻轻就出任董事职位,股东们心存疑虑。而格力的董事会选举实行“累计制”,按照股东的投票数计算,而非股份比例。最终,冯继勇获得多数中小股东支持,以三倍的获票比例碾压周少强。

  《理财周报》在关于这起事件的报道中,提到股东大会上有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在现场不交换名片,而在听到提名投票结果之后,离开现场。报道没有说这名男子是谁,只是介绍了耶鲁基金在中国由一家叫高瓴资本的机构打理。

  至少在2014年之前,外界对高瓴还很陌生,抄高瓴作业也不是散户投资的主选。“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张磊就更是低调,除了给耶鲁大学捐款的事件,外界对他没有大多印象。

  与喜欢靠言论出位的朱啸虎等同行不同,张磊的存在感是实打实靠项目刷出来的。

  高瓴资本广为人知的成绩单包括:通过3亿美金投资京东,直接将后者抬至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行业,在京东上市后,创造了“3亿美金变39亿美金”的成绩;用500亿港币私有化百丽集团;定增格力电器,成为大股东。

  高瓴通过几个现象级的大项目,刷足存在感,但如今也遭到外界强关注的“反噬”,投资项目的任何风吹草动,就会引发一波关于高瓴跌下神坛的讨论。

  其实哪有那么夸张。

  就拿格力电器来说,作为投资标的,它曾为投资者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以高瓴完成对格力定增前的价格估计,格力连续14年分红,对股价进行复权,14年中,格力电器股价涨幅超过了80倍。从收益率来看,高瓴资本在格力电器股票上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7.8%,远超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也远超房地产等各类资产在同时期的涨幅。

  让高瓴和耶鲁赚过大钱的格力,只是走进了新的周期。疫情期间原材料成本上涨,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加上格力渠道改革,这三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格力股价持续下跌。这也让高瓴的这笔投资,看起来不像是钱途光明的好生意。

  但周期有长有短,有明有暗。张磊和董明珠拿到的都不是“一夜暴富”的偶像剧剧本,都是从基层岗位一步步做起来的,对于事业起伏波动的常态,他们早已适应,并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

  06

  变化

  如果说张磊应变之道的关键词是:选择、相信和忍耐,董明珠的方式就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就像赵丽颖在《幸福到万家》中扮演的角色何幸福那样,做事情心里有谱。

  不过,就像何幸福在万家村里格格不入的处境,董明珠也没从舆论的热议中离开过。

  从跟雷军立下 10 亿赌局,抨击美的跟小米的合作是“两个骗子”的组合,到宣布格力下场造手机,将自己的图片设置为手机屏保,后来又因为想买入银隆跟中小股东发脾气,被否决之后,又携手王健林一起投资,董明珠就没从话题榜上掉下来过。至于那些关于造手机和造芯片的言论,时至今日还是短视频平台上“炒冷饭”的重要素材。

  似乎全网都想教董明珠如何管理格力,只是这位铁娘子根本不听。

  但董明珠其实有她的分寸。

  比如造手机,她并没有实际投入太多的成本在这个项目上,研发团队隶属于格力通信技术研究院,是个很小的部门。格力造芯片的微电子部门,也在这个研究院下面,而且他们很早就在研究适用空调产品的芯片,而非通用芯片。但董明珠“投入500亿造芯片”的豪言壮语,被放置在中国缺“芯”的社会语境之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格力要搞大事。

  至少在这两件事情上,董明珠是嘴上喜欢放火箭,行动谨慎。造手机既不收购,也不投资,就养一个小团队,静静捣鼓,能花费多少钱?

  况且,她还能省下宣传费,格力手机造的虽然不成功,但董明珠每逢提起,必碰瓷苹果。董明珠的心气儿还是在的,没把国产手机当做假想敌。

  不过,一个人说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最重要。董明珠明确反对年轻人玩抖音做主播,也并不耽误她在抖音直播带货。张磊曾说2050年之前都是重仓中国的好机会,也不影响高瓴成立S基金。做投资也好,办企业也好,总归要承认现实、认清现实。这个浅显的道理,历经周期考验的两位,肯定都懂。

  他们眼下也都立于潮汐变幻之中。

  从京海互联网在2020年减持格力电器股份开始,董明珠一手打造的经销商利益团体,逐步瓦解。前几天京海又减持套现近35亿元,这意味着,格力捆绑经销商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至少,属于省级经销商的时代结束了,未来的商家们,不得不学习如何在电商平台直接服务消费者。

  变化无处不在。好在,这些曾经踩中时代风口,享受过周期红利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如今都有账面回报几十倍甚至更多的项目傍身。沈南鹏连续几年福布斯VC投资人第一,林欣禾的快手,符绩勋的百度,王琼的字节跳动,也都是行业瞩目的好项目。

  当资本市场水足够大,机构的“鱼儿”也会养得足够肥。反之,亦然。

  凭借从二级市场购入阿里、拼多多、贝壳、爱奇艺等多家企业的股票,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黄金十五年里,高瓴资本赚到了规模和利润。从一家5人起步的投资机构,成为现在横跨一、二级市场的亚洲最大私募。

  但退潮之后,它也要面临新的挑战。这两年,投资机构们都在争抢新消费,去挣辛苦钱。连红杉都投资了兰州拉面的相关项目,以及中式糕点虎头局。包凡带领华兴资本,在2015年的并购热潮过后,转型投行,从财务顾问转到承销商和保荐人。曾经高喊“重仓中国”的高瓴,也变得更加保守和务实,话不多说,只埋头去挣那些还能挣到的钱。

  只能说,形势比人强。

  图源网络,侵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