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世界读书日:来自李开复的六个读书建议

2022-04-23 09:38:0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李开复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李开复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很多青年朋友向我提过一个问题,他们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就是读不进去书,觉得读书很枯燥,没有办法喜欢上读书。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你们还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书。

  读喜欢的书,能使你或是在知识上得到开发、增进,或在视野、人生经验上有所开阔、拓展,或在心理、心灵上得到共鸣、提升。

  看书看不进去,如果是针对你的专业书或者教材而言,也许是你缺乏对该专业的兴趣,因此你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专业与兴趣的问题。如果是你有兴趣但仍然看不进去,那么,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有些人花了很多时间去跟一本不合适的读物“搏斗”,却不知把时间花在选择读物上可以事半功倍,而且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的书只需要瞟一眼目录就够了,有的则需要细读深思甚至做笔记进行摘录。为自己找到质量够高、语言表述足够吸引你的读物,本身就需要花不少时间。

  在选择读物上,也要多接触信息,才能有更多机会去选择。接触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听听朋友和老师的推荐、逛书店和图书馆以及上网等。这些途径可以带给你各种出版物的信息以及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现状。你需要耐心地从各种无用的、质量不高的、太难或太浅显的读物中找到你需要的那部分。找到令你受益的书籍后,你自然就会享受到专心阅读的乐趣。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读书时专注力不强,读一会儿书就分神。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读书方式是专心看 30~50 分钟,然后休息 5~10 分钟。你不妨自己稍作记录,看看自己的最佳专注力能持续多久。如果你根据自己的记录发现专心读书的时间达不到 30 分钟,那你不妨给自己一点压力,建立逐步增加专注时间的训练,找到自己专注的幅度,先从 20 分钟开始 , 然后再慢慢拉长时间。你还需要找到专注后有效放松的方式,比如做深呼吸,做几个俯卧撑,喝些水。

  每个人一天 24 小时读书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对大部分人来说,白天读书会更专心,但是有些“夜猫子”是夜里更有效率。还有你一天的精力也会改变,可能睡足午觉或运动完后精神更好,而刚吃完饭时精神较差。所以建议你用精力最集中的一小时读那些最需要专注的书,这样往往可以完成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读书时可以交替读不同种类的书,这样不容易枯燥。

  读书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如果要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必须先说服自己,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还要配合相当的意志力。在看书感到枯燥时,花一点点时间,每天 20 分钟或 30 分钟,让自己稍作休息。运动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德国哲学家康德一旦开始思索问题就一定要外出散步,不论晴天或雨天,按时出去散步成为他每天的例行工作。当你坚持读书,发现读书渐渐成为一个习惯,每天不由自主地想去做时,这就达到了一种很好的状态。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书兴趣不浓,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或者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并没有觉得有收获,我想这应该在选书读和读书方法上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在这里我也给大家六个建议,三做三不做,非常简单的建议,应该适合每个人。

  多读不同意见的书

  我觉得在东方长大的小朋友们常常被灌输一种思想,认为书上写的就是对的,读了书要把它背下来。我觉得这样并不好,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面,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我建议大家不要把书当圣经,多去读一些不同观点的书,而不是只读那些你认为是你同意的,符合你观点的书,尝试读一些跟你的观点有冲突的书。如果你能多方面来看待同一件事情,也可以培养批判式思维。另一方面,就算你坚持你原来的想法,你也可以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当你和对方辩论或者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也许可以用到。

  多读历史

  走了这么长的路,看了这么多的事情,读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历史总是在重复,人类还是不断在犯过去犯过的错误。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读历史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多了解人性、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中西融会贯通

  虽然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学都非常精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的那几百本书,我觉得对我还是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所以有时间的话,我觉得还是平衡一下,读一些东方的书,也读一些你想读的西方的书,比如英美哲学家的书、莎士比亚的书等等,东西方的思想能够平衡吸取。

  不要读翻译劣质的书

  当你读西方的书时尽量读原文书,因为翻译的过程会流失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英文好的同学,可以读原文书;英文不错的同学,可以先把英文学好,然后读原文书;实在不想学英文的同学们,那读中文书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找好的翻译来源。我发现比如《乔布斯传》,我看了两个中文版,翻译水平差异是巨大的。

  少读纯理论的书

  有些纯理论的书,不是在过去实例的验证之下写成的,所以我会更建议大家去读那些有真实的事例穿插的书,而不是纯理论化的一本书。

  少读成功学的书

  每次走到书店看到我的书被放到成功学,我就想低着头走过去,因为,我觉得大部分成功学的书,其实都是一些没有实干过的人,把一些理论攒起来,让你认为自己看完也可以成功的书,而且它教导的可能是“你只要模仿谁谁谁就可以成功”。但是实际上每一个人是不同的,每一个人成功的模式也是不同的。而且那些写成功学的书的人,他们自己成功了吗?他们自己有经验吗?他们分享的是攒来的经验还是自己的经历总结呢?所以我建议少读成功学的书。但是如果你很想学习一些成功的典范,那么我会推荐多看自传。看自传的时候,也要看作者本人自己写的自传,而不是授权别人写的,因为别人写的也是攒出来的。最后,即使看作者本人的自传,也不要盲目地去学习对方的一切,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学习那些适合你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