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金磊
来源:量子位(ID:QbitAI)
首位菲尔兹奖华人得主丘成桐,受聘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这便是清华大学宣布的一则重磅消息。
现如今,丘成桐已从哈佛大学退休,这也就意味着他在清华大学是“全职”的状态。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李骏表示:
丘成桐先生的加入,将使清华在数学领域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为国内数学学科的发展、中国数学明天的辉煌以及实现前辈们建设数学强国的愿望作出历史性贡献。
而随着丘成桐的加入,使得清华已经聚齐三位世界顶级科学奖项的“首位华人得主”,正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马少平所述: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首位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首位华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齐聚清华。
33岁拿下菲尔兹奖
丘成桐1949年春天出生在广东汕头,在当时战乱的情形之下,随着父母一同南迁至香港。
其父亲在崇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任教,母亲也是出身书香门第,童年的丘成桐可以说是在生活上无忧无虑。
后来丘成桐就读于香港培正中学,那时起,他便勤奋钻研数学,而且成绩十分优异。
但在14岁那年,丘成桐的父亲却突然辞世,这对他和家庭来说无疑一记重创,家中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
但他的母亲毅然决然选择克服种种困难,供丘成桐完成学业;而他自身也十分勤勉,15岁就替人补习数学补贴家用。
当时,丘成桐就立志要在学术界闯出名堂,他曾这样回忆道:
数学的一大神奇之处,就在于“不需要什么成本,也能在数学的天地大展拳脚”。
1966年丘成桐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不到四年时间,他便提前修满了本科的课程。
并且还被当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陈省身教授看中,破格录取为研究生。
丘成桐的导师陈省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被誉为“整体微分几何之父”。
他发展了Gauss—Bonnet(高斯一博内)公式,被命名为“Gauss-Bonnet-陈省身公式”,提出了“陈氏示性类(Chern Class)”,成为经典杰作。
同时,陈省身也是首位斩获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在这位“伯乐”的慧眼之下,19岁的丘成桐便来到伯克利攻读研究生,并于1979年获得博士学位。
据一位年长的几何学家在一次学术研讨中回忆,陈省身在丘成桐毕业时有过这样一句评价:
21岁毕业时就注定要改变数学的面貌。
陈省身能说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丘成桐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就初试身手,解决了微分几何中一个有关负曲率流形基本群的结构问题。
事后,他才知道这个问题解决了微分几何中著名的沃尔夫猜想,这就有点像把一个数学难题当家庭作业解决的感觉了。
而丘成桐在数学最被大众所熟知的贡献,便是证明了卡拉比猜想。
为了解决这一猜想,他需要系统地创建和发展流形上的非线性分析,特别是Monge-Ampere(蒙格-安培)方程的理论、方法与技巧。
于是,他先是通过实的Monge-Ampere方程,解决了著名的闵可夫斯基猜想和闵可夫斯基时空中的伯恩斯坦问题。
之后再将他自己发展的梯度估计技术发挥到极致,终于在1975年,卡拉比猜想被完全解决。
而此时的丘成桐,年仅26岁。
或许很多人都会将丘成桐的成功贴上“天才”的标签,但其间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正如丘成桐自己回忆:
成功的诀窍是用苦功而非天才。我曾尝试过近五千个实验函数,来发展流形上梯度估计的技巧。
在此之后,丘成桐还证明了正质量猜想 等一系列数学领域难题,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几何分析。
也正是因为他在数学上硕果累累的成绩,1981年,年仅32岁的丘成桐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的维布伦(Veblen)奖,这是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之一。
时隔仅1年,也就是在1982年,33岁的丘成桐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斩获世界公认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他也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华人。
除此之外,丘成桐分别在1994年和2010年,分别拿下克拉福德奖和沃尔夫奖。
这也让他成为了继其导师陈省身之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奖的华人。
“不仅要追求真理,也要心系国家”
在此次入职清华的仪式中,丘成桐在现场说:
青年学子和数学家们不仅要矢志追求永恒的真理,也要心系国家、勠力同心,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和祖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丘成桐早在1984开始,便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目的就是为中国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
丘成桐要授予他们的不仅仅是数学技巧这么简单,更是要让他们领会数学中的精辟之处。
在此培养模式之下,丘成桐也可谓是桃李满园,例如他的学生田刚便在1996年获得了维布伦奖,且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
更早的,他从1979年开始就多次到中国科学院进行讲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微分几何》,其主要的内容便是丘成桐的研究成果。
1994年6月8日,丘成桐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除了在教书育人方面,丘成桐也积极建立数学研究所与研究中心:
199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
1996年,成立北京晨兴数学中心
2002年,成立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
2009年,成立清华大学数学研究中心
丘成桐为了能够促进华人数学家们之间的合作,也曾发起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
而之于激发学生群体对数学的热爱和创造力,丘成桐首先在香港成立了面向香港中学生的两年一届的“恒隆数学奖”。
其后在2008年,正式成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2010年发起设立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
尤其是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可以说是在培养中国数学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已经成为发掘和选拔年轻数学人才和国内外知名大学数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而丘成桐在面对国内顶级大学清华的学子在竞赛中惨败的局面,也会直接发怒“痛斥”:
当时,从网传的聊天截图来看,丘成桐的痛批中直接出现了“羞也不羞?”、”严格检讨!“、“令人汗颜!”、“如何交代?”等字眼,措辞极其严厉。
“邱老生气”的话题当时也在网络上迅速传开。
而此事背后,更多体现的应该是心系中国数学下一代发展的丘成桐内心的迫切。
……
现如今,丘成桐已经全职加入清华大学,在此之后他又将为中国的数学、中国下一代的数学人才发挥怎样的作用。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