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知名作家、科学家为何纷纷质疑元宇宙?

2021-11-12 18:57:1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懂懂笔记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撰文 |秦军  编辑 | 秦言

  来源:懂懂笔记

  前有小扎改Meta,后有大刘论中毒。

  但是,太多的炒作和投机行为已经引起了一部分知名学者、作家、技术人员,以及监管机构的警惕。这里面,既包括深交所等近期连续下发关注函,要求多家企业详细说明自身及相关方是否存在蹭热点、操纵市场、违规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也包括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科学家罗森伯格以及脸书前高管Haugen等等。

  有网友这样精辟总结:吹元宇宙最欢的,骨子里就是一个字——利;批元宇宙最猛的,还是这个“利”。或许,商人逐利是天性,而学者、作家们想批驳的正是不义之“利”。他们究竟谁对谁错?

  元宇宙是不是精神鸦片?

  前不久《三体》作者刘慈欣在公开演讲中非常理性地“怒怼”了一把元宇宙。

  作为三体宇宙的创造者,他对于虚拟世界中的元宇宙有着一针见血的评价:“元宇宙将引导人类走向死路。”他对于元宇宙存在的意义持坚决的反对,在他看来那是一种极具诱惑、高度致幻的“精神鸦片”,并担忧很多人会因此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固步自封。

  这样的评价,与他崇尚人类去探索真实世界的宇宙有着很大关系。“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A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与刘慈欣的质疑不谋而合,一位来自于AR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美国第一位功能性AR系统的开发者、科学家路易斯·罗森伯格(Louis Rosenberg),日前公开发表了一篇评论,对元宇宙的拥趸们提出了警告——元宇宙可能会改变我们所知道的现实结构。

  “所谓元宇宙是一个沉浸式VR和AR的虚拟世界,目前是由Facebook等科技公司领头开发的,可以创造一个看起来很真实的赛博朋克乌托邦。”罗森博格在评论中中表示:“我担心这些意图控制基础设施的强大平台供应商,未来是否在意对增强现实的合法使用权。”

  总结一下罗森博格的担忧,主要是隐私问题、制造分歧和心智障碍这几点:首先他担心这个虚拟世界中的第三方可能会引入“付费过滤层”,允许某些商业用户看到特定的标签(并非真实的人),例如,这些标签可能漂浮在每个使用者的头上,并提供有关他们的信息(广告主由此判断是否值得进行投放)。

  其次,他担忧互联网巨头利用这一种方式给个人贴上醒目的标签,甚至会是个人好恶和政治倾向,“这种虚拟覆盖很容易被设计成放大为重大分歧,排斥某些群体和意识形态,甚至引发人们之间的仇恨和不信任。”

  最后,他质疑元宇宙将通过创建一个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系统导致“现实的消失”。因为在这个系统中,人们很难轻易地放下使用中的VR/AR设备,去进行现实世界的交互。“那些巨头的想法是,元宇宙可以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大多数人几乎不可能一走了之。”回看一下我们目前对于很多“手机低头族”的担忧就可以预见到,一旦人们对元宇宙(环境和设备)沉溺,就意味着很多人都将不断暴露在更多平台供应商想要展示给我们的虚假现实中,“因为强大的虚拟与现实交互能力,生活中所有东西都将被增强现实覆盖。”

  表示担心和顾虑的海外科技圈大V,不仅局限于罗森博格一个人。马萨诸塞州大学的数字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扎克曼(Ethan Zuckerman),上周也公开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怒怼扎克伯克的Meta及元宇宙计划。说到这位扎克曼,在元宇宙领域的研究方面可是大名鼎鼎,他在1992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推出科幻小说《雪崩》并创立了元宇宙概念后,就发表过相关研究著作,并在1994年就提出了一个元宇宙的早期框架和版本。对于他而言,扎克伯格现在推崇的元宇宙是弊大于利。“Facebook(Meta)推崇的元宇宙,只是让我们从它试图建立的一个(商业)世界中无法自拔。”

  总之,商人们一旦推崇某些“新事物”,总会透着一丝“淡淡”的铜臭,这也是引发学术界和文艺界质疑的主要原因。只不过科技圈的大V直指商业弊端,而作家则会更悲天悯人,就像大刘曾所说过的:人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向内,通往虚拟现实。

  当然,通向虚拟现实的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情,只是通向的尽头究竟是什么,需要谨慎对待。大刘从来没有对贝佐斯的蓝色起源、马斯克的SpaceX提出质疑,因为这两桩“生意”是物理世界的星辰大海——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受限于资源和能源的有限,要保证文明不断发展就必须要眼光放在资源无穷丰富的广袤宇宙。

  在大刘看来,人类能够走多远,对于物理空间的知识水平和改造水平也直接决定了文明的高度。显然,小扎的Meta、谷歌、微软等抢跑的科技巨头,似乎只愿意在虚拟世界的无穷尽中去探索星辰大海(商业价值)了,毕竟在他们看来那是一个无尽的宝藏(超万亿美元市场规模)。

  元宇宙究竟价值几何?

  对于商业利益,扎克伯格从来没有避讳,而且是力图描述出一个绝对美好的前景。

  在公司更名为Meta的同时,扎克伯格在演讲中表示:预计未来十年内,“元宇宙”将有10亿用户,拥有数干亿美元的数字化商务。而彭博社的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更为乐观的普华永道则预测,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甚至超过1.5万亿美元。

  对于扎克伯格而言,元宇宙的概念必须是由虚到实,商业利益才能从卖硬件、内容和服务中去体现。所以他首先打造了一个叫做Horizon Home的“家”,让用户购买相关VR头显和AR设备(Oculus Quest等等),然后进入“家门”,之后再去享受诸如欣赏音乐电影、玩游戏、社交及电商购物等休闲娱乐方式。之后,再把工作场景也移植近来,让你沉浸这些场景中再去添加更多周边设备,进而购买更多的“增强现实”服务。这个雪球滚起来,真的有一番“Meta一开、黄金白来”的气势。

  不过,这些美好的商业前景,在前任脸书产品经理及项目负责人Haugen看来,就有些“虚伪”了。她近日在公开场合对外表示,Meta描述的“元宇宙”概念,只是一个更容易让用户上瘾且难以自拔的虚拟世界,脸书以前的诸多弊端和陋习——如通过获取更多个人信息,与商业用户进行违规广告合作以及成为网络垄断巨头等都会再现。

  “扎克伯克所推崇的元宇宙,其实就是为了转移外界对其侵犯用户隐私以及内容监管不力导致社会分歧加剧的质疑,此举也是在试图加大压力,让欧美监管部门难以对科技互联网巨头加强立法和监管。”Haugen强调。或许,这位前员工的话语有些偏激,但是老话讲“家里人才最明白家里人的那些事”,而如今的Meta也早已陷入外界的众多质疑和批评中了。

  不过,质疑Meta、谷歌和微软也罢,质疑国内互联网企业跟风炒作也罢,有一点可能真的无法回避——元宇宙大概率是要一步一步到来,这就像互联网的到来一样。

  当年的互联网曾经引起过太多质疑,也引发过商业世界的无数泡沫,但大浪淘沙后,互联网的意义和价值也随之体现。对于元宇宙,就如同要对虚拟货币、区块链的发展进行有效监管一样,元宇宙概念下不可能任由企业野蛮生长,规矩肯定要边走边制定,而且过界就要挨打。

  这样的元宇宙,会不会更能避开一些“坑”,减少更多的隐患?

  不连线能躲开元宇宙吗?

  如果要问元宇宙主要面对的谁?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说——小年轻呗。

  如果继续问,年轻人接受并融入元宇宙之后最大的隐患是什么?可能有人会回答——迷上炒股……不对,迷上虚拟人生、忘记真实社会。

  不过的确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元宇宙因为有些跑偏(炒作严重),因此当下的概念更多是被用来忽悠散户了。

  想关金融行业人士就指出,分析国内外股市中市与“元宇宙”相关企业,大都属于VR 、 AR 等 TMT 板块以及游戏、文化传媒行业。“以国内二级市场为例,这些标的都是经历较长周期的震荡、相较于绩优股板块处于相对低位的位置,在当前诸如新能源板块较高位的情况下资金短期切换至低位的轮动表现。”

  那么,抛开炒作、投机的“杂音”,谁会首先对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感兴趣,或者说哪些人会先为元宇宙买单?

  首先,应该是那些曾经对口袋妖怪“Pokemon GO”的AR游戏最感兴趣的年轻群体。他们对于增强现实(AR)和元宇宙的融合更容易接受。从本事来看,互联网巨头们推崇的元宇宙,本就旨在以自然的形式呈现内容和服务——通过无缝地将模拟景象、声音,甚至触感融入人们对周围真实世界的感知。这也意味着,AR比任何形式的媒体技术都更有可能改变人们的现实感,扭曲人们对直接日常体验的理解。

  回忆一下那些热衷在街头玩耍“Pokemon GO”的玩家们的描述,在一个增强虚拟现实世界里,简单地走在街上就能变成实体和虚拟的疯狂融合,而且融合得如此令人信服,以至于边界将在人们的脑海中消失。人们的周围会充满不存在的人、地点、物体和活动,但对他们来说,这些事物似乎都非常真实。

  这让我们不由想起了《失控玩家》中的经典镜头和桥段,只不过瑞恩·雷诺兹主演的GUY在鼻梁被打破后,触碰了一个加血包就能满血复活,但是带着头显的我们很难会体验到那种身体上的痛快。或许人们更在意的,是在这个虚拟与物理世界的融合中,找到社交媒体更高层次的快乐。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过滤自己愿意(或不愿意)看到的事物,来折射或者满足现实世界中的不快或者空虚。如果增强现实和元宇宙深度融合,有可能将这些情绪放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甚至是危险的情绪状态。

  所以支持者认为,如同互联网必将到来一样,未来几年后人们的现实很可能就是如此:大家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无数层技术之间存在着每个人(线上用户)和身份信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物理世界大同小异,技术提供给人们更多资讯,协调人们与亲友的关系,筛选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印象,甚至会影响人们接受的基本事实状态。这与如今的互联网很相似,只不过更真实和有趣。

  但是同样对互联网发出批判的声音也在告诫我们:这样的被互联网巨头掌控的虚拟世界,依然会存在“被中介”的现象,用户们越来越依赖于提供和维护元宇宙世界的平台公司(中介方)。当很多隐患被用来商业化时,个人数据和隐私甚至不会被界定为盗用和滥用,而是一种“有效营销”。这种中介方式在元宇宙中可能不仅用于销售产品,还被用来传播谎言和增加分歧。互联网世界曾经的难题,在“增强现实”技术下有可能将危险放大到更大。

  【结束语】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你可以摘掉AR眼镜或者头显,也可以拔掉脑机接口或者大脑芯片(在不久的未来这可能会成为现实)。一旦人们完全依赖于投射在周围的虚拟信息层,其深陷其中的程度会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避免沉溺其中,其实只需要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像我们身边一些人已经放下了手机,关掉了WIFI。

  科技总会不断进步,而每个人也都可以做出选择。的确,科技巨头以方便的名义采用的技术很少是可选的——当它们像增强现实(元宇宙)那样广泛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你或许可以尝试一两次说不。这样说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元宇宙,毕竟这样的虚拟世界能够以奇妙的方式丰富人们的生活。我们相信“增强现实”技术在元宇宙的很多场景中能让新入行的外科医生技术更好、更熟练和高效,能让建筑工人、工程师、科学家获得更多的知识源泉。我们也相信,元宇宙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娱乐和教育方式,释放更多激动人心的和鼓舞人心的能量。

  但是为了让这些“美好”真正的到来,我们需要谨慎和深思熟虑地走下去,要意识到那些可能会破坏本应令人振奋的技术背后——商业利益的杂音。这句话绝不是在说Meta,但是“脸书们”曾经的问题必须要引起人们的警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