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新智元
昨晚,中芯国际突发‘大地震’。
4名高管人事大变动,现任75岁副董事长蒋尚义提出离职,梁孟松退出董事会。
这是继前董事长周子学刚离职不久后,中芯内部又一场重大变故。
截止11日收盘,中芯国际股价下跌1.57%,现总市值2325.62亿元。
陪伴家人,蒋爸离职
11日晚上,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
蒋尚义辞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梁孟松辞任执行董事,仍担任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周杰辞任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审计委员会成员;杨光磊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就蒋尚义具体辞职原因是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梁孟松是为了专注于履行其履行其作为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责,辞任执行董事职务。
未来,梁孟松将继续担任联合首席执行官。
目前,高永岗依然担任代理董事长,中芯各董事成员担任职务如下:
据称,此前已有传闻蒋尚义将离开中芯国际,其主张的先进封装在中芯国际不受重视。在力邀其回中芯国际的周子学离开后,蒋尚义能获得的支持就更少了。
而现在距离蒋尚义重回中芯国际,只过去了不到一年时间。
去年12月,中芯国际发出公告,委任蒋尚义为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战略委员会成员。但是,蒋尚义的回归,却直接引发了中芯国际时任联席CEO梁孟松的请辞。
从梁孟松本人的辞职声明来看,公司邀请蒋尚义重回中芯国际担任副董事长一事,没有提前与梁孟松沟通,后者觉得没有受到尊重,认为公司已不再需要他,故而提出辞职。
梁孟松是芯片领域公认的技术大牛。2003年,在著名的台积电与IB130纳米的‘铜制程’竞争中,梁孟松一战成名。
他帮助台积电打败了IBM,成为了晶圆代工市场的巨头。后来,他加盟三星,又帮助三星突破了14nm的瓶颈,和台积电并列为晶圆代工市场的双雄。
有才的大牛,往往性格也是棱角分明,‘技术狂人’梁孟松就是其中之一。
一些业内人士对梁孟松的评价是:‘技术奇才,个性自负’。据称,台积电曾一度有意提拔梁孟松做张忠谋的接班人,但最终选择了‘全局观’更好的孙元成。
梁孟松本人后来也曾毫不隐晦地表达过对老东家台积电的不满。他因跳槽到三星,后被台积电秋后算账,以‘侵犯商业机密’为由起诉。在庭审中,梁孟松称自己是在台积电遭到‘冷冻’、‘降职’,最后才被迫从台积电离职的。
‘我感到被欺骗、被侮辱,高层完全不重视我。’他说。
2017年,在时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的力邀下,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任联席CEO。与之前的CEO赵海军同为联席CEO,开启‘双CEO时代’。
而蒋尚义的回归,并担任副董事长,在董事长周子学和自己之间又多了一层人事设置,这可能是让梁孟松萌生去意的重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蒋、梁矛盾的背后,二人在芯片核心技术开发路线上的巨大分歧,才是导致中芯国际高层人事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
在芯片开发路线上,蒋尚义是‘先进封装’路线的忠实拥护者。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蒋尚义对Chiplets先进封装情有独钟,在去年就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后的演讲中,他就表示,先进封装是‘基石’。
而更加偏向技术的梁孟松则认为,‘先进制程’才是芯片开发的未来。他甚至表示,即使没有最先进光刻机的支持,也要直接攻关更先进的5nm芯片。
蒋尚义在台积电长期从事高级管理岗位,而梁孟松大部分时间都冲在技术攻关的第一线,二人无论行事风格,还是思想理念,走的都不是一条路。
不过,去年梁孟松最后并没有走。在2020年底中芯国际发布的高管名单中,梁孟松仍然以联合CEO的职位位列其中。包括周子学、蒋尚义、赵海军在内的其他高管职位均未出现变化。
之前梁孟松的辞职信已经正式通过董事会事项公布,最终却没有辞职。中芯国际是怎么在蒋尚义仍在供职的情况下,成功挽留梁孟松的?
今年3月,中芯国际发布2020年财报,在亮眼的财务数据后面,还专门加了一条:赠予梁孟松一套价值的2250万的住房,用于居家生活。
不知这套住房对中芯国际最终平息这场人事地震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不过从最终结果看,公司的目的是达到了。
面对二人引发的人事动荡,中芯国际选择送出一套房子,实际上已经在二人之间做出了明确选择。
如今,蒋尚义以‘希望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辞任副董事长,引发一年前人事变动的重要因素已经不在,梁孟松辞去执行董事,专任联合CEO。未来中芯国际会在‘先进制程’的路上大步前进吗?
再看中芯
就在昨日,中芯国际同时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该公司销售收入为92.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2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7亿元,同比增加22.6%。
从中芯国际的营收结构来看,成熟工艺产品仍是其营收贡献的主力。数据显示, 90纳米及以下制程的晶圆代工业务收入占比60.6%。
其中,28纳米收入占比在第三季度明显激增,为18.2%。
通往更先进制程的道路犹如攀登高峰,目前全球只有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在向峰顶冲刺。
一直以来,中芯国际同样在提升自身芯片制程工艺的节点上不断努力。
9月3日,中芯曾发布公告称,将投资88.7亿美元(约572亿人民币)建设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
建成后,工厂的产能将达到每月10万片12英寸晶圆。
目前,中芯国际主攻28nm芯片制造。其实,这家公司早在2019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实现14nm的量产。
并和华为海思携手,由海思设计,中芯国际加工的14nm制程的麒麟710A国产芯片用在荣耀Play 4T、华为畅享平板2上。
在攻克14nm量产难关后,业界对中芯国际的期待是,何时能够攻克10nm,甚至7nm制程。
但是在2020年5月,美国先是出台了限制芯片代工厂利用美国设备为华为生产芯片的新规。
紧接着年底,美国又将中芯列入‘实体清单’,这使得该公司几乎不可能从美国公司采购最新设备。
遭到封杀后的中芯不得不把重点放在更成熟的节点上,并在建设28nm制程工艺的芯片产线投入至少270亿元巨资。
中芯国际财报称,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以来,公司的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挑战。
其实,‘宫里内斗’也是一大原因。
在许多网友看来,‘无论是蒋在不在,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希望少些内卷,多一些力量推动7nm技术向前发展,大家共同出力一起为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做贡献。’
‘希望别再有波折,继续把技术搞起来吧,本来就和台积电的差距还是挺大的,而且光刻机也受限于人。’
还有一位网友批评道,‘一个整天内斗的企业没什么希望,内斗频繁不管谁赢,最后都是关系方占据位置,关系重于研发终于业务’
话虽不好听,但事实确实如此。
人事频繁变动只会是‘内耗’,而现在中芯应当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线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