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吴晓波频道
文 / 刘德科
昨日(4月9日),杭州行政区划大调整,正式官宣。
这是杭州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宛若一场剧烈的地壳运动。
紧追京沪深
为什么要调整?在行政区划调整上,杭州比北京上海深圳慢了一拍。杭州要成为京沪深那样的超级城市,必须这么做。
先看京沪深做了什么——
▶▷ 小区并大区:2015年11月,上海的静安区合并闸北区;2010年7月,北京的崇文区并入东城区,宣武区并入西城区;
▶▷ 功能区变行政区:2017年1月,深圳三个功能区——龙华新区、坪山新区与光明新区,统一升级为行政区——龙华区、坪山区与光明区;
现在,杭州学了京沪的“小区并大区”:上城区吞并江干区,定名上城区;拱墅区吞并下城区,定名拱墅区。
现在,杭州也学了深圳的“功能区变行政区”:钱塘新区(功能区)升级为钱塘区(行政区),未来科技城(功能区)升级为余杭区(行政区)。
▲调整之后的杭州市区行政区划。具体调整大概如下:上城区吞并江干区,定名上城区;拱墅区吞并下城区,定名拱墅区;余杭区一分为二,西为余杭区,东为临平区;钱塘新区由功能区变为行政区,定名钱塘区;萧山区、西湖区、滨江区、富阳区与临安区不变。
高级版
中国城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有三种方法——
初级版:撤县建区
目的:做大城市骨架
中级版:小区并大区
目的:提高城市资源的坪效
高级版:功能区变行政区
目的:做强新的经济增长极
21世纪以来,杭州进行了三次撤市建区,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8292平方公里,从全国市区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变成了全国市区面积第二大的省会城市。
◎ 2001年3月,萧山与余杭撤市建区;
◎ 2014年12月,富阳撤市建区;
◎ 2017年8月,临安撤市建区。
杭州用了十七年,才基本完成了在行政区划上“做大城市骨架”这一步,动作算是慢的。在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做大城市骨架,是城市竞争的入场券。
今天官宣的杭州行政区划调整,一次性进行了“小区并大区”与“功能区变行政区”,市区面积没有再扩大,但把自己重组了一遍:提高城市资源的坪效,做强新的经济增长极。
杭州汲取了京沪和深圳的经验,像变形金刚那样重组了一遍,把自己重组成了动力澎湃的超跑形态。
“京沪深杭”,这个词现在又像样了一些。
最大受益者
杭州这一次的行政区划调整,最大受益者是未来科技城。
升级为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是数字经济、TOD(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文明与风景的总和——
▶▷ 数字经济:不止有阿里巴巴,而是生成了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生态。
▶▷TOD:既有代表了目前中国最高TOD水准的杭州西站,也有中国第一个动车所上盖项目,还有先进的地铁车辆段TOD,更有复合了购物与政务的地铁站点TOD……
▶▷ 风景:旖旎的湿地风光。
▶▷ 文明:良渚的五千年文明。
数字经济、TOD、文明与风景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理想城市」的基础框架——“理想城市”或“未来城市”,是近些年的热词;从建筑师到政府,都在探索,中外都在探索。
未来科技城,就是“未来城市”或“理想城市”的一个现实模型。
破壁
要调整行政区划,更要破除行政区划的壁垒。
此前,杭州刚刚做了一个“一核九星”的规划:把二十五年前龟缩在钱塘江北岸的五个老行政区当作“一核”,把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等非常成熟的高能行政区,跟淳安县等三个远郊县放在一起,教条化地定性为“郊区新城”。
都说了要让钱塘江变成“城中江”,怎么还会有像“一核九星”这种充斥着行政区划壁垒的规划呢。
现在,杭州的行政区划大调整已经大功告成,现在最需要的是“破壁思维”——破除行政区划的壁垒。
如果没有“破壁思维”,拱墅区与临平区交界地带的“运河新城”,萧山区与滨江区交界地带的奥体(亚运会主场),上城区与钱塘区交界地带的“钱江新城2.0”与“钱塘科学城”,恐怕没法最大化地激发它们应有的活力……
杭州若要成为京沪深那样的超级城市,必须要有“破壁思维”。
当年,苏东坡在钱塘江畔感慨:“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城市竞争是极其剧烈的,可以温情脉脉地乘风破浪,也可能被潮水卷回深海,寂寞无人知。
祝杭州好。
杭州行政区划大调整,房产投资机会在哪里?
从线上到线下聚焦六大热门都市圈
开启你的房产投资计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