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蓝驰创投陈维广:新能源市场存在泡沫 但市场才刚开始

2020-12-21 17:36:1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雷建平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雷建平

  来源:雷帝触网(ID:touchweb)

  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板块。

  不仅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相继上市,并与蔚来汽车在资本市场上股价屡创新高。特斯拉市值也突破6500亿美元。

  最近,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特斯拉也先后进行增发,4家企业在资本市场共募资超过百亿美元;若算上全年募资,则超过数百亿美元。

  理想汽车投资方,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和朱天宇日前接受雷帝网专访时表示,新能源市场存在泡沫,市场可能存在阶段性调整。

  陈维广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基数还很低,市场刚刚开始,未来成长空间很大,即便市值高如特斯拉,有可能出现20%调整,但出现超过50%调整不太容易,除非出现巨大的竞争对手。

  在智能汽车及载具领域,蓝驰创投不仅投资了理想汽车,还投了云圣无人机、宏景智驾、高仙机器人、维智、宜买车、云途半导体等公司。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核心的应用场景,包括汽车在内的载具(vehicle,运载工具,简称载具)能很好融合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这是第三方辅助驾驶的方案商很难做到的。所以蓝驰创投在2016年决定在A轮投资理想汽车,并且在此后连续4次加注。

  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是智能化。因为智能化是需求驱动,新能源化是供给驱动。新的能源供给形式叠加智能,对于载具产生了巨大影响。智能化的革命,对于整个人流和物流在全世界范围内整个空间内的流动方式,都可能带来一次重新定义的机会。

  作为一家长期关注中国市场的早期投资机构,陈维广认为,虽然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步减少,但消费领域依然会有新的品牌、围绕新人群和模式的渠道出现,一定会有新的优秀企业跑出来。在智能制造和企业服务领域,除了智能出行,其他很多场景也都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从底层芯片、计算通讯网络、存储、到PaaS层工具、SaaS层应用,都会重新来一遍。

  以下是专访蓝驰创投实录:

  雷建平:中国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投资机会大幅减少,您怎么看待现在这种现象?

  陈维广:没这个感觉。我觉得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挺多的。常年占踞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产品都会逐渐被本土品牌重做一遍,新的中国品牌会跑出来。国内会诞生一批新的企业,大家机会依然很多。

  IT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联网机会也很多,比如,基于应用导向的云计算2.0,结合容器、云原生和开源,从PaaS层工具到SaaS层应用,都会有不少创新。

  做投资要保持好奇心和洞察力

  雷建平:蓝驰创投来中国也有很多年了,基本上属于基业常青的状态,其实投资人行业变化特别快,您觉得能保持这么多年永立桥头的基点在哪里?

  陈维广:保持好奇心。早期投资挣的是认知差的钱,要有更高的认知,还要提早洞察变化。比如,随着云化企业服务领域从底层到应用层必定会刷新一遍。这个趋势在美国也是正在发生中。

  朱天宇:如何在“变化”还没有变得路人皆知之前就开始投资布局,是很重要的。就像新能源汽车,我们在2016年,市场还没火起来的时候就投资了理想汽车。当时我们已经看到了变化:除了新能源化趋势,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一定是智能化,是软件定义。

  因为,在我们看来,智能化是需求驱动的,而新能源化是供给驱动。新的能源形式叠加智能化,就能对载具(vehicle,运载工具,简称载具,比如车)产生巨大影响。智能化的革命,对于人流和物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方式,都可能带来一次重新定义的机会。

  以车为例,当车从传统的出行工具变成更智能化的产品时,有大脑、有小脑、有眼睛、有耳朵,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帮助人类去延伸他感知体系,把整个空间进一步数字化的新工具。

  但问题在于,过去一百多年,汽车产业非常分散,每一个小部件都有一个ECU。所以,传统车企现阶段普遍面临挑战:分散式的架构和协作体系,无法适应智能时代需要的集中控制、集中研发、快速迭代的架构协作体系。

  而新造车势力在起步之初便搭载了更先进的协作体系。以理想汽车为例,刚创业时,李想就想清楚了如何将不同生产力组合起来,掌握更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能在新的迭代中掌握主动权。

  这个非常打动我们,也是我们从早期开始就连续4次投资他的原因。因为他构建的新组织体系,拥有比传统主机厂商更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以在迭代速度上掌握主动权。

  过去一百年,汽车产业是机械工程师主导的。未来一百年,可能是软件架构师主导的。

  雷建平:2020年新能源市场非常火爆,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相继上市,各家新能源企业股价持续创新高,此外,特斯拉和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在持续做增发,您怎么看待新能源市场这一轮的变化?

  陈维广:我们觉得,首先是扩产能。中国目前的电动汽车渗透率少于3%。最近政府“十四五”计划,调到了15%。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需求不是问题了。电池也会越来越便宜,续航公里数也会越来越长,关键点就是能否有稳定的供应链并能持续扩产能和交付。

  另外,中国汽车市场不只有一线城市,二、三线市场有更多潜力。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很难渗透到下沉市场,因为之前还是靠4S店模式。可是你看理想、小鹏,都是互联网的打法,有点像美团,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的效率更高。

  通过线上推广,获客方式、速度和成本相比传统4S店大幅提升,这里的想像空间很大。所以我们觉得,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才刚开始。

  新能源市场有泡沫

  雷建平:特斯拉最高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一度是丰田的3倍了。新能源三宝现在市值也屡创新高,而销量相比传统企业厂商来说,要少得多。

  陈维广:新能源市场是有泡沫的。但不能提泡沫色变,高增长有变革的赛道有一定的泡沫是市场规律,要理性看待。

  雷建平:您觉得市场什么时候会恢复相对的冷静?

  陈维广:还需要几年,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基数还很低。十年前,你能想到现在亚马逊、腾讯、阿里的市值吗,能想像到后来者拼多多京东现在的市值吗?我觉得当年我们根本也想不到。

  所以,新能源汽车也许会有阶段性调整,比如特斯拉,可能会出现稍调;但不太会有超过50%的大幅度调整,除非出现巨大的竞争对手或新的技术变革。

  特斯拉已经拥有非常大的规模效应,短期内很难再出现一个足够厉害的企业挑战特斯拉。

  雷建平:您刚才说了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体在蓝驰角度来说,你们投资策略会不会改变?

  陈维广:策略不会改变,我们会持续洞察新的变化。

  比如,围绕车这个大市场会有新的变化,我们投资理想汽车只是其中之一。载具上,还投了云圣无人机、高仙机器人等。其他与整机或智能出行相关的,还有宏景智驾、维智、云途半导体等。

  我们也投了瓜子二手车、宜买车等聚焦渠道创新的项目。因为汽车市场的变量不仅局限在主机厂,各种渠道也会有大变化。

  比如,传统整车厂涉及上万零部件和极其复杂的供应商、销售渠道,而电动汽车的零部件少很多。所以,之前依靠传统汽油车维修的4S店模式会有巨大的变化,因为电动车出现问题的概率比机械化汽车低很多。维修、保险、销售,所有环节都会有新的变革。有变化就有我们的投资机会。

  此外,未来的车会越来越智能。要实现Elon Musk一直在说的中央电脑就意味着车里的存储、通讯,都要能够支持更大的算力需求,这就会有一波新的变化,这也是新的机会。

  很多商业场景或工厂会被机器人逐渐取代

  雷建平:最近,slack被Salesforce以270多亿美元收购。您曾说,蓝驰投的青云这一类to B行业可能需要大概十年时间,您怎么看待国内to B市场发展?

  陈维广:国内TO B市场未来会比前几年利好,但路径跟国外不一样。因为,国内的大企业比较保守,SaaS要起来还是要靠中小企业。但国内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年,最多3年,而国外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年,国内的企业客户付费能力弱,续费率低。

  而且,国内没有健全的 SaaS 分发渠道,大多靠地方代理和集成商做销售和定制化方案。因此,TO B的创业公司要盈利、要做大规模就更难。所以,青云的差异化就在于做以大企业客户为主的混合云服务。在巨头林立的云市场,青云用较高的技术能力构筑较强的客户壁垒。

  此外,国内大量企业客户为了省开支,更愿意考虑有补贴带流量的大厂产品。这就导致,企服创业企业活得很难。所以,在国内做 SaaS 还需要时间,与其做通用型软件、大厂很容易复制的产品,不如根据行业需求,做垂直于行业的SaaS,比如医疗SaaS、工业SaaS。

  虽然国内企业服务市场的客户路径和盈利模式跟国外不一样,但我们对这个市场还是长期看好。

  投资企业服务,除了看企业的需求,我们还要看企业面临的挑战。如今,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工供给,现在工厂和服务业招不到人,这和人口红利消失有关系。低端重复性的工作对现在的年轻人已失去了吸引力。

  未来,云计算2.0将云化传统企业软件,自动化趋势将逐渐取代传统用工市场,比如智能化的楼宇清洁机器人就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运用。很多商业场景、工业场景将有比较大变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