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科技下周股东大会 控制权之争将明确

2001年06月22日 14:36  中国经营报 微博

  神秘主力凯地投资可能左右股东大会结果

  裕兴投机成功退出与否只是时间问题

  北大方正继续执掌方正科技大旗

  公司控股地位愈加巩固

  世华金融信息姚磊

  下周方正科技股东大会即将召开,北大方正、方正科技、北京裕兴、凯地投资以及相关当事人将会聚一堂,讨论的焦点便是方正、裕兴分别提交的董监事会候选人及修改分红方案的相关情况。在此我们不妨对本次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做一推测。

  1.北京裕兴提出的以2000年年末总股本18662.4万股为基数,向全体方正科技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议案将被通过。

  2.金裕兴等六股东关于增补董事候选人和监事候选人的提案将被部分通过,进入董事会的成员不会超过4人。

  3.方正集团仍在公司董事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即方正科技实际第一大股东)。

  其实,除了事先大家了解的情况外,方正科技的台前幕后仍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方正科技这出戏还没有结束。

  神秘的凯地

  6月14日,国务院颁布国有股减持方案,投资者为之惴惴的政策性消息终于浮出水面。这条消息应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6月份最受关注的大事。就在宏观政策横空出世之际,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方正科技的内部酝酿。

  5月28日至股东大会召开前的一个月时间内可谓是非不断。5月30日,北大方正集团宣布免除祝剑秋方正集团副总裁职务,并指称方正科技在2000年报公布方面有违反法规行为。同日,方正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在认真审核方正集团和裕兴等六股东所提出的“增补推荐的董事、监事候选人名单”时,已注意到方正集团董事候选人名单所显示的举牌双方存在关联关系的可能性,并将积极配合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查证。6月12日,方正集团发布公告,同意祝剑秋等方正科技高层辞职。

  随着事态的发展,方正科技的股权之争已不再像早期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祝剑秋的辞职标志方正集团已经占了上风,不存在上市公司利用程序阻止举牌方进入上市公司的问题。但是,也有知情人透露,方正集团是在运用资本的武器来“清理门户”,一场内部人事争斗披上了股权之争的面纱,而背后的操纵者又是谁呢?

  裕兴只不过是一张牌,背后的买家是方正集团和深圳凯地,而两家是否联手已成为最为敏感的问题,也很难找到“真凭实据”。但5月14日由方正集团提交的《增补推荐董事候选人的名单》提案显示,由方正集团提议增补的五名董事候选人中,有两位来自北京裕兴等举牌六公司之一——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东方时代。增补的监事候选人中谢宁是中航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深圳市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方正集团此次提议增补的董事候选人达5人之多,而方正科技董事会最多为9人,如果方正集团这些董事候选人全部当选,那么,方正集团就能以全新的人马,继续控制方正科技。显然方正集团的提案进一步表明方正集团与方正科技间存在裂痕。增补的候选人中包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副董事长魏新,他同时还担任香港上市公司方正控股有限公司的方正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在方正集团的五名董事会候选人中有两位是北京方正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张海和李友。张海还担任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友还担任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而东方时代的大股东就是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去年4月15日获得东方时代70%的控股权,深圳凯地正是此次“一致行动”中的六公司之一。方正科技董事秦国梁认为,调查是证监会的责任,我们无法调查。

  据悉,凯地投资在证券市场较为活跃,曾经是ST黔凯涤的法人股股东,在太光电信收购时将股权转让给太光电信。前不久,银鸽投资第一大股东河南漯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将25%的股权(9290万股)交给凯地投资托管。1999年11月从事纸浆制造业务的漯河银鸽更名为银鸽投资。

  那么,凯地投资为何进行一连串的运作呢?该公司并未公开发表看法。资料显示,它的前身(中航技)深圳市凯地财务有限顾问公司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深圳公司下属的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深圳公司的业务领域包括制造业、商贸、房地产、酒店服务和金融证券等,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公司。1993年该公司控股的飞亚达上市(目前深圳市中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3亿股占52.24%的股份);1994年公司相对控股的深南光上市(目前公司以3574万股占25.66%的股份);1995年公司控股的深天马上市(深圳中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7946.4万股占59.85%的股份);1997年公司独家发起成立并控股的深圳中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上市。

  为开展金融业务,集团还收购了农业银行系统在江西江南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江南信托投资公司重点发展证券代理、投资银行、信托业务,从事信贷、投资、外汇、融资业务。具有“经营股票承销业务资格”,参与了多家上市公司的新股发行和配股承销。凯地财务顾问公司主要从事研究与咨询、财务顾问、投资管理业务,曾以财务顾问身份协助多家公司进行了A股、B股、H股上市方案及配股增资工作的策划。

  凯地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背景的确了得,而从当前局势分析,凯地投资从幕后的走出极有可能左右方正科技股东大会最后的结果。

  各得其所

  6月28日,推迟一个月的方正科技股东大会将至,届时裕兴、方正的控制权之争将有明确说法。其实不论最终股东大会如何表决,裕兴、方正都将是此次“收购与反收购”的获益方。

  裕兴无疑是这次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有人称他是一箭双雕,但粗粗算来至少应是“一箭三雕”。首先,公司入主方正科技的消息一经在市场中流传,该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的股价便大幅上升,投资者对其不佳的报表关注度迅速转移,无形之中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虽然现在我们还不了解香港创业板是否与美国纳斯达克[微博]市场一样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有何“定量”规定,但节节上升的股价对裕兴来讲肯定不是一件坏事。还有一点,也许大家并没有关注到,裕兴电子主营家电产品制造,与北大明天和大港油田争夺爱使股权等不同,公司产品直接在市场中销售,换句话讲,即使公司最后未能取得董事会的实质控制权,也至少在各大媒体捞到了若干个头条,把裕兴名字又大炒了一把,实在使公司省去不少广告费。这还不算,从方正科技的成功炒作中,裕兴获得的收益足以使他们为这次闪电行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说裕兴是大赢家也许不会有人置疑,但方正赢在哪儿却很少有人提及。得到了什么:所谓曲高和寡,股价炒高对于新的介入者成本将大大提高,而从某个角度讲,由于方正的品牌效应,其实际第一大股东的存在与否并不取决于公司所持股票的绝对数,换言之,即使方正仅持有1%的股权,也可能在股东大会上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

  裕兴电子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做方正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更主要的目的是二级市场炒作,这从其极具功利色彩的董事会提案,即修改公司200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10转增10便可以清晰看出。但也不能不佩服裕兴方策划人员的高超水平,他们提出的议案竟然是大多数股东根本就无法拒绝的大比例送股,裕兴此举真可谓“深得人心”,显然方正同样是这次事件的大赢家,公司本来就认为股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业绩,有这样好题材做配合,又有“外力”帮助股价上扬,方正一方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而且虽然裕兴表面上拿走了第一大股东位置,但方正应该有信心,公司最终控制权还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双方本来就有一定默契,那结局便更加“完美”,方正不但不会失去实际第一大股东,即使连名义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也完全可以保住。裕兴在完成预期目标后,也许对方正的股权兴趣会大为降低,因为公司似乎很难想出这个第一大股东对自己还有什么作用,真不知道除了裕兴电脑VCD还能往上市公司中装些什么优质资产。如果此时股东大会上中小投资者再让自己拿出什么项目来为公司“做贡献”,不用说裕兴拿不出来什么,即使裕兴不惜重金讨换来点“某科技”也需要“大伤元气”,这种傻事也许并不是裕兴的初衷。

  三大悬念

  其实,在方正股权变动中,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北大方正在5月14日发布增持方正股权至5.1%的公告。按常理推测,显然方正已经跟裕兴较上了劲,一场收购与反收购大战已不可避免。但在这次看似激烈的股权之争中,有很多疑问又非常理所能推测。

  悬念一,方正科技是一只三无概念股票,股权变动完全体现在二级市场股票交易上,透明度极高。作为仅持有方正科技4.2%股权的北大方正不可能对二级市场上该股票的走势及股权转向一无所知。而方正科技正是在大家的眼皮底下从23元起步,一路上行至40元,在此期间其他科技股如清华同方、青鸟天桥,三无概念股中的爱使股份、华晨集团等并未随该股走出行情。换言之,方正科技走出的完全是个股行情。而北大方正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从未做出任何反应,这是一个要维护第一大股东应该有的状态吗?

  悬念二,再回到5月14日北大方正提出的增持方正科技股票这个问题上来。即使我们假定北大方正确实忙于实实在在做事,对二级市场股票走势顾及不上,但是否有必要在如梦初醒后,才认为自家股票在暴涨60%后仍具备投资价值,而且顿时领悟到这个珍贵的壳资源的重要性,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它。显然从情理上解释不通。更有意思的是,北大方正在二级市场的努力,38元左右的高价介入,换来却还是第二大股东,这1%的增持股份难道能对日后的股东大会表决起到决定作用吗?

  悬念三,最大的问题恐怕不仅仅是二级市场股价波动这点事,关键是北大方正对此事的态度让人很难理解。首先是在别人拼命抢进方正科技股票时表现得漫不经心,然后又在股票暴涨后匆忙杀入,增持股票后仍居人后作为第二大股东能证明什么,北大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决心亦或是其他别的什么。更凑巧的是,北大方正宣布增持股份当天恰好是裕兴对外公布其联合持仓超过5%后的第二天,按有关规定,收购方在宣布相关持股说明后两天便可以卖出自己的股票,这一买一卖之间的玄机并非局外人所能了解到的。

  短短一个月内发生的事情好象是一桩桩闹剧,先是裕兴携五家公司“敌意”收购,随即方正集团将祝剑秋清理出局,然后又有凯地投资从幕后走出,投资者已被当事方各执一词的表态弄得一头雾水。其实,类似的“股权收购”在三无企业中已司空见惯,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留给投资者一堆狼藉的套牢筹码和可能谁也不知内情的“暗箱操作”。也许真的到了该出台一些界定恶意收购和防范股价操纵风险的时候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