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飞龙总裁姜伟说:“我不是三联张继升”

2001年01月22日 14:24  南方网 

  --沈阳飞龙的出现使中科创事件更加扑朔迷离,姜伟是一个投机分子吗?

  “中科创”事件环环相扣的进程犹如一部情节曲折的侦探大片,吊足了观众的味口————先有“中科系”股价义无反顾的连天重挫,后是近日突然的强劲反扑;先有证监会的 冷眼旁观、不置一辞,后是元月11日姗姗来迟的表态;先有吕梁独爆惊天黑幕、后是突然三缄其口。而牵扯其中的各色人等对吕梁言论的逐一批驳搞得观众乱了眼神,更为刺激的是沈阳飞龙总裁姜伟重现江湖,抢滩上海,让整个事件进一步扑朔迷离。

  “上市之梦做了7年”

  元月10日下午6时,姜伟在金茂大厦23层上海中科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诺大的办公室此时已空空荡荡,一片狼籍,姜伟告诉记者,刚才这里塞满了人,同时有8个律师正在做重组的法律文本。

  其实姜伟的上市之梦到今天已经是第7个年头。“1994年,沈阳飞龙业绩相当好,年占利益达1·7亿,延生护宝液风靡大江南北,当时就想上市,理由很简单,一可以筹钱,二可以出名。但东北这地方老国企集中,一起往资本市场里挤,我一个民营企业要拿到指标简直是天方夜谭。那时正值H股热,灵机一动就想到了香港市场,百富勤的梁伯韬与我一拍即合,94年10月我第一次与梁伯韬在北京见面,仅仅谈了20分钟就基本搞掂。”

  但姜伟的灵机一动却使当时的证监会犯了大难,那时在香港上市,你姜伟一个个体户要往香港钻能行呀?在姜伟94年11月只身闹到证监会时,接待他的高西庆和李晓雪有点不知所措,说要请示研究。当年12月,证监会口头通知,沈阳飞龙在香港上市不需要中国证监会批准,障碍扫除了。

  对沈阳飞龙能够上市而没有上市这一历史,姜伟说:“1995年初香港股市大跌,我权衡了很久,主动提出中止上市,历经6个月,耗资3000万,可我换回了一套规范的财务报表和评估报告,我认为值。”

  1996年姜伟又有了新的计划,在美国“买壳上市”,通过收购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使飞龙集团跻身美国资本市场,可其中的惊险让姜伟现在都有余悸:“当时准备收购美国一家公司70%的法人股,可按美国法律,法人股要经过批准才能变为普遍股,我不仅没融到资,反而还要出大笔的美金,哪有这种赔本的买卖。在美国谈判,给我的资料全是英文,谈判也用英文,翻译又不管用,自己成了瞎子聋子,幸亏关键时刻灵感出现,才化险为夷。”

  两次海外上市计划均无疾而终,姜伟并未断了这个念头,但1998年底飞龙推出"伟哥开泰"而吸引众多“眼球”的时候,却被辽宁省卫生厅定性为“ 劣药”,这一打击是致命的,令飞龙的生产整整停顿了两年,两年之间没有现金流通、没有利润,一切财务指标都没有意义。“我当然想上市:想上国内的A股,想上创业板,可我到哪里去弄这三年的财务指标,今年我已46岁,不是10多年前30多岁的姜伟了,我再也耗不起这个时间。”在姜伟的思路中,只剩下买壳上市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是救火队员”

  46岁头发已花白的姜伟是个与优雅丝毫沾不上边的人,满口东北腔,说话粗声粗气,当着记者的面,他可以说得兴起时在烟缸里随便拣个烟头点着火就抽起来。

  “沈阳当地的新闻界送我个外号不倒翁,对此我很自豪,每次我快要倒时总能及时地收住脚。”

  “凡是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肯定是一波三折的,有波折才有抗风险能力。有波折才是健康的企业,我还有个外号叫活化石,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成长轨迹,它所包含的机遇和风险,在我的企业中都能找到。可能正是基于这点,在北京中科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才想到我姜伟这个救火队员。”

  姜伟元月4日飞赴北京,据他介绍是受北京中科之托,而北京中科与沈阳飞龙的财务顾问恰好同为万盟投资公司,而万盟的董事长王巍与姜伟是从小玩到大的“哥们”,有这层关系,北京中科有难,姜伟出山就天经地义了,而此次合作,在姜伟看来,也是一直磕磕绊绊的飞龙集团一次难得的机会,“但我不是山东三联的张继升,他需要一夜成名,我姜伟以前就大大有名。”通过北京中科这一跳板,最终跻身资本市场这一可以施展拳脚的舞台,姜伟的“上市”之梦也可以圆了。

  姜伟透露,此次收购北京中科30%的股权并不象外界所传,仅仅是口头交易,而是精确到以“元”为单位,“亲兄弟也要明算帐,我姜伟在这方面是毫不含糊的。”收购北京中科的股权当然是看中它持有中西药业公司20%的股权,而且最近又有新的进展,中西药业的另两位股东海南乐华和海南中网也给姜伟发来了授权委托书,委托其担任他们的全权代理人。也就是说,姜伟已经是中西药业三大股东的代理人,所代表的股权占到中西药业股东的30%,超过了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数量。

  当记者要求亲眼看看三大股东的委托授权书时,姜伟称委托书在律师手中,明天肯定可见到。元月11日当记者回到北京时,姜伟将一份盖有中西药厂邮件收发章的郝文华“亲笔鉴收的收条传真至北京记者处,收条称”今收到《关于召开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临时股东大会改造公司董事监事的提案》、《授权委托书》共三份文件"。

  姜伟在谈话中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在与上海医药集团的代表商谈重组事宜时,医药集团的代表给姜伟鞠了三个躬,“他为什么鞠躬,他这是感谢我这个救火队员,感谢我这个全国最优秀的企业家来排忧解难。”

  与姜伟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强烈的个性,他会毫不掩饰地呈现给每个人,甚至包括与他初次见面的人。当他站在金茂大厦23层办公室向下俯看上海满城灯火时,却发出了一句感叹:“都说上海滩的水很深呢。”“靠实力进入中西药业”

  在姜伟的计划中,此次重组有三个方面,一是资产方面强化组合,将沈阳飞龙最优秀的资产注入中西药业,一两年内完成50%以上的资产置换;二是企业战略发展方面进一步优化。

  姜伟一再强调,这次重组绝对是实实在在的重组,绝对不是“康达尔——— 中科创业”类的重组,“我只要抓住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营销优势就不愁没有好业绩,就不会招来股民的骂声,今天下午我与中西药业的董事长王海钧交谈了几个小时,十分融洽,他表示欢迎我的到来。有意思的是,在姜伟10日飞赴上海时,迎接他的是中西药业的跌停,当晚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十分肯定地说: “明天的股票会涨停。”果然,姜伟的魅力在1月的市值中超过了一个亿。

  从元月4日到现在,不过短短的几天,姜伟的重组计划迅捷而果敢,市场反应超常强烈,不仅中西药业涨停,连续9个跌停的中科创业也在11日由跌停到涨停,“中科系”股票同样有不菲的升幅戏剧性的变化使各种版本的传言沸沸扬扬。

  “我不懂二级市场”

  “我不炒股票,所以不懂二级市场,将来也不会涉足这一市场。”据姜伟所言,他家只有他妻子炒股,而且赔得多,赚得少。

  但在这一敏感时段通过控股北京中科而涉及中西药业肯定会成为焦点当记者向姜伟转述外界一则颇为流行的传言:吕梁将姜伟拉进同一战壕,目的十分明确:围魏救赵,通过各种概念拉抬中西药业股价,以达到减少损失、伺机反攻的目的,姜伟闻后表情激动:“我向你,也向投资者保证,我姜伟擅长的是做企业而不是做股票,我之所以进入中西药业,是想将过去没有完成的事完成,将企业发展得更规范,至于靠炒股赚钱,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在谈到中科创业的9个跌停板时,姜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我不懂炒股,但我认为并不是很不正常的行为,股市有风险,这个风险包括的涵义很广,现在应当是一种市场风险,至于外界所说的债务链,我看不出来。股票涨停几次,债务链不就没有了。”

  艾晓宁则从更高层次阐述了他的看法:“中科事件应该是我国证券市场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杆问题,这一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季焕良大额股票卖出导致系列平仓盘涌出,但它应该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更多的问题,如三类企业入市与银行资金禁入,股票融资问题、庄家的合法化问题等等。据我了解,一个庄家入市,它的背后必然有众多的法律专家给予法律上的支持,即尽量使其合法化,而对其操纵市场的指责就显得不那么充分。”

  就在艾晓宁与记者谈话的第二天,元月12日,《中国证券报》头版文章《证券质押案大幅膨胀》,引起业内人士普遍关注其中透露的“上证登记公司去年办理质押登记达56·3亿股,超过前五年总和”更让人浮想联翩,虽然《中国证券报》对此消息未加任何评述,但其折射出的信息、表达的观点应是一目了然。

  “中科创”的故事肯定还没有演完,结尾如何,众说纷纭有说不了了之的,有说要一查到底的,而姜伟在其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一次简单的访谈并没有得到清晰的结果,只有时间才说得清楚。在采访结束时,他约记者一年后再来上海,真不知道一年以后上海滩上是否还有姜伟那躁动的身影?(本报记者夏冬)《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专家:2020年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恐难完成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高校现“表白特区”引围观(图) 国考报名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