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科系的雪崩,使人想起一句成语:危如垒卵。不要以为只有幼稚的孩子或者弱智者才玩这种游戏,魔术师就有本领把三个以上的鸡蛋叠在一起。因此,当有人把这种游戏玩给 你看的时候,决非无聊透顶,如果不是像魔术师般地有所仗恃,就总是有什么目的的。中科系就是如此。
中科创业:危如垒卵
康达尔1994年11月1日上市交易时,开盘价9.80元,收盘价8.86元。其后一路下跌,1994年末为8.99元,1995末6.80元,1996年3月底5.50元。统计分析显示,从 1995年1月至1996年3月底,平均每月的成交量约460万股,按当时的流通盘3488万股计算,换手率为13%左右。而从1996年4月至1997年底,平均每月成交量达3198万股,按当时的流通盘4142万股计算,换手率为77%。21个月里共成交66920万股,相当于换手16 遍,显见得确有庄家洗筹吸筹。在此期间,股价最低5.50元,最高16.63元,庄家收集筹码的平均成本不低。但是,1997年末该股收盘价仅10.82元。从股东人数来看,该股1994 年末7475人,1995年末2491人,1996年末21759人,1997年末有22468人,而到1998年中期为6327人,大体上可反映出这段时间筹码的集中度由集中到分散再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看起来,庄家恰恰在最不合适的时机接了最后一棒,假如真如其所说的已达90%的控盘比例的话,则庄家确实是深套其中了。但康达尔的鸡蛋垒不起来,眼看就要出现一塌糊涂的局面。
北京机构点石成金
这家危如垒卵的庄家就是深圳英特泰投资咨询公司。英特泰的经理朱焕良找到素负盛名的北京机构“K工作室”的主持者吕梁本人,希望获得“帮助”。原来,朱因投资康达尔被深度套牢,欠下巨额债务,已经无计可施,不得不冒一冒引狼入室的风险。
K工作室精心设计了针对康达尔的战略投资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北京各机构同意接手康达尔50%左右的流通盘,作为长线投资。据透露,这些机构包括了中煤信托等一些大户。K 工作室提出的计划果然不同凡响,他们围魏救赵,首先着手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把一家养鸡专业户包装成主营医疗设备、电子商务、生物制药的“高科技加金融”概念的投资控股公司。
1999年4、5月间,康达尔公司第一大股东龙岗投资分别将所持部分国有股份转让给海南燕园、海南沃和、民乐燕园,三次转让后,龙岗投资仍为第一大股东,受让方分别为第二、第三、第五大股东。随后,康达尔的大规模资产重组就这样开始了。
康达尔的重组有进有出,出去的是剥离原有资产,如运输、电厂,使之成为独立个体;进来的则是“高科技+金融”,包括与传统饲料业结合的苜蓿业、新保健品、电子商务、股权投资等。1999年12月6日股东会通过将公司更名为“深圳中科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核准自1999年12月8日起正式变更。股票简称自12月13日起由“康达尔A”变更为“中科创业”。
在上述一系列资产重组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三个,一是成为中西药业第二大股东,不仅由此而导致收购控股其子公司新生力生物工程公司,使康达尔的产业结构转向生物工程概念,而且康达尔还与中西药业结成了贷款互保关系,有人认为,这是中科系资金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受让上海中科,该公司同时为胜利股份和鲁银投资第三大股东,分别持有900万股胜利股份转配股占胜利股份总股本的4.13%、鲁银投资956.8125万股法人股(占鲁银投资总股本的4.66%,实际上是中科系的南方总部。一是海南中网投资,该公司持有中西药业1078.5万股占中西药业总股本的5%法人股,为中西药业第四大股东,并且曾是持有上海中科50%股份的大股东。通过这一系列资产重组,不仅使康达尔实现了由养鸡专业户向高科技新贵的转变,从而基本完成了它的形象塑造,同时,也表明其开始进行角色的重大切换,正由一个被重组的对象逐步转化为中科系的核心力量。
北京机构策划的资产重组真有点石成金的奇效吗﹖其实,早在1998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康达尔的经济效益就已有较大幅度的改观,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85 %,净利润同比增长469%。重组后的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增反退,下降5.08%,而净利润的增幅也远不如上年,仅47.26%。2000年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21%的同时,净利润增长了370.57%,但这也不是高科技的丰功伟绩,而是增幅达793.4%的股权运作带来的利润,其中掺了多少水分谁也说不清。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约从1998年4月起,在新资金的介入下,不甘沉寂的康达尔再度发动,起步时股价仅 10元,而到1999年4月30日发生首宗股权变动时,其股价已抬高到29.51元。1999年12 月8日康达尔更名之日,其股价已达42.28元,分别是1997年末和1998年3月底的10倍多。而1999年末已更名为中科创业的每股收益虽然比上年增长了50%,也只有0.21元,市盈率为200倍。然而,2000年2月21日,仅仅20多个交易日,股价暴涨至84元,又翻了一番,市盈率高达400倍。
自以为高明的北京机构心黑胆大,敢于大玩特玩空手道。据了解,庄家持仓总量将近7000 万股,占中科创业总流通盘的68%以现有股本计算,即使按2000年12月25日跌停前日的股价计算,总市值也要有23.5亿元,相当于1998年4月前原庄家持有的全部股票市值的3.5倍,而在不停的拉抬过程中,实际占用的资金不说,光是资金损耗就足以用光相关合作机构的所有现金。由于他们同时还要在资产重组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实力再雄厚的机构也不免捉襟见肘。但是,大胆的中科系却要“试图打造一个新型的财务工具,用股票市值的虚数来填补企业多年积累的巨额财务虚数,”并把这种操作手法称之为“钱生钱”。不难发现,除了利用重组信息的不对称进行内幕交易、价格操纵之外,其中不乏利用股票抵押贷款炒股、透支炒股。由于其庞大的资金化身为数不清的股票老鼠仓,战线过长,难免发生链条断裂,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式连锁反应,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科系除中科创业之外,还包括中西药业、莱钢股份、岁宝热电、鲁银投资、胜利股份等,其中有的是其资产重组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则是其“钱生钱”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不可一概而论。树倒猢狲散,中科系大难临头,作为中科系成员也就只有劳燕分飞了。
鲁银投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000年6月,中科系的魔爪伸向鲁银投资。6月16日,鲁银投资原股东淄博宏信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9568125股(占总股本4.66%)法人股转让给上海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后者从而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7月2日,鲁银投资原股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九洲泰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其所持12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92%)法人股全部转让给九洲泰和实业发展公司,该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上海中创是中创系的南方总部,其染指鲁银的意图是不消多说的,而莱芜钢铁集团与九洲泰和与中科系之间的关系则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只是他们不仅总是像影子一样与中科系相伴相随,而且往往在不经意间起到了某种微妙的作用,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颇有些暧昧。如今,两者又似乎不约而同地看中了鲁银投资,这到底是两虎相争,还是联手合作?
鲁银投资在上市之初采取了缩股的方式,造就了其上市时的厚实家底。近三年,公司走过了一条从“金矿+金融”到“高科技+金融”的企业定位之路。通过投资玲珑金矿和山东信托,公司俨然成为一家“准金融投资公司”。特别是自成功控股山东省齐鲁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后,1999年信托、证券业务实现净利905万元,按55.38%的投资比例,集团实现长期股权投资收益501万元;参股16.70%的德州信托投资公司实现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00万元。 1999年共实现投资收益5489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97.25%。1998底以4560万元价格转让公司对山东玲珑金矿的“长期投资”项目的全部资产,获得760万的长期投资收益。这是公司选择重新定位的重要一步。接着与北京等科研单位联合涉足生物制药,1999年8月6 日与清华大学合资成立北京清华鲁银科技发展公司,通过俄罗斯进口高科技项目,开展跨国界的高科技项目合作,其中声学冰箱、高激光采血技术等前景看好的项目已经进入了实质运作阶段。2000年2月,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980万,持有49%股权,参股山东视网媒介发展有限公司,以此为契机正式进军网络业。5月8日,与香港制药工业有限公司就分别收购其烟台中策药业有限公司26%、25%股权签署《股份转让契约》。12月29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齐鲁信托公司撤消,整体改制为资产管理公司,所保留的证券业务将重新组建为证券公司。鲁银投资增加对新组建的齐鲁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股份增至43.69%,从而也间接成为即将组建的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经历了这一系列的转变,“高科技+金融”的企业定位基本形成。
由于其股权相当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比第二大股东高1.46%,第二、三大股东持股相等,而第四大股东比第一大股东只少2.72%,比第二、三大股东分别少1.26%,从而为股权纷争埋下了伏笔,故近期股权屡屡变更,相当怪异。此次第四、第二大股东先后出现变动,让人感觉似乎将有一场“大戏”将上演。从中科系来说,根据其所定位的“高科技加金融控股”的发展方向,恰好同鲁银投资不谋而合,但在没有染指鲁银投资之前,中科系虽有了可以称之为高科技的企业和投资控股型公司,却硬是缺少金融型的成员。那么,如果九洲泰和不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中科系与其之间的一搏势所难免。奇怪的是,这一场本有可能出现的跨世纪之争却在世纪之末销声匿迹。12月11日,原第三大股东将所持股权全部转让给九洲泰和,接着12月27日,上海中科也将自己刚刚到手半年的全部股权原价转让给同一对象。这样,九洲泰和成为拥有16.5%股份的第一大股东,而如果它与中科系并无瓜葛的话,中科系便算就此退出。
从走势上看,鲁银投资近年业绩平平,股价也波澜不兴。1997年-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逐年上升9.5%、0.6%,而净利润却逐暖下降12.5%、1.75%。2000年上半年该二指标同比分别下降29%和8.5%。因此,除在借1999年7月中旬10转增1的题材稍稍炒过一波,股价由1999年1月4日的10.39元震荡盘升到7月26日的15.79元,填权后又在 9月14日达到17.15元,其后即冲高回落,年末最低探至7.95元。2000年以来股价逐渐回稳,7月6日重回16.20元,此后长期在13-15元的箱体间运行。此次中科系地震,对其影响也不大。由此可见,中科系对其股价炒作似乎兴趣并不大。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科系看中的是鲁银投资的股权,是其“高科技+金融”所体现的深刻内涵。
莱钢股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2000年5月下旬。5月23日一早,钢铁股再度卷土重来,莱钢股份俨然成为沪市龙头,带动钢铁股疯狂上涨。
为何莱钢股份能成为龙头呢?业绩是一个原因,1999年每股收益0.43元,市盈率仅24 倍;当年的累计涨幅较其他钢铁股低,经过连续几日的暴涨后,其累计涨幅亦不过44%左右,远低于一钢异型、马钢、北满特钢、首钢等前期领涨股;此外,由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上扬的拉动,从4月1日起,北方九大钢铁公司统一上调线材、螺纹钢价格,这对莱钢无疑是利好。
但莱钢股份能成为强庄股实在出乎一般人的意料。它既是国企大盘股又是钢铁股,这一向是市场最不看好的两大题材,恰好在2000年成为两大绝对利好。借“钢铁价格暴涨”的行业利好,全体钢铁股被暴炒,尚在意料之中,而与马钢、首钢的炒作风格不同的是,莱钢的行情是突如其来的旱地拔葱型,事先毫无任何征兆,自从5月23日那天早盘突然放出巨量以后,连拉五根大阳线,带来了钢铁股如日中天的行情。尽管其有着业绩等方面的优势,但1.56 亿的流通股本却仍让投资者有些惧怕。那么,到底什么是其强势如此咄咄逼人的真实原因呢?
有人从1999年年底深交所的巨潮网站上曾披露过的一份神奇的统计数据受到启发,发觉可以用“股东人数”变动来衡量二级市场流通筹码的集中程度,从中不难找出庄家活动的痕迹。1999年报披露,莱钢股份的股东人数为77557人,而2000年中报披露上半年股东人数浓缩到11748人,说明主力早有预谋地收集筹码,并实现了控盘。莱钢股份的股价在2000 年1月初才6元左右,6月末已达16.48元,11月1日达到最高点24.30元,足足比年初上升了3倍多,这在钢铁板块中实属罕见。
那么,莱钢的主力究竟是谁?如果不是其自动亮相,一般人恐怕谁也查不出来。2000年 12月25日,莱钢股份突然跌停,收报20.30元,至2000年1月5日,足足连跌了6个交易日。这样一来,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莱钢是中科系的重仓股。2000年12月30日莱钢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期本公司股票交易发生异常波动,连续三个交易日持续跌停,经向公司控股股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征询,该公司对所持有的公司股权尚无具体转让意向,公司收购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小型轧钢车间的有关事宜已于2000年11月29日公告,除此之外,该公司对本公司尚无其他资产重组的具体意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莱钢股份的公告,本意无非是撇清与中科系的干系,然而却恰恰暴露了暗箱操作中的的魔影。在莱钢股份的公开信息中,绝非毫无蛛丝蚂迹。2000年7 月3日九洲泰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告,该公司以协议方式受让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鲁银投资法人股1215万股(占鲁银投资总股本的5.92%),转让价格为每股2.80元。本次受让完成后,九洲泰和为鲁银投资第二大股东。鲁银投资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联关系,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占25.75%股份。2000年12月 27日鲁银投资重大事项公告:公司股东上海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鲁银投资 10524938股法人股全部转让给九洲泰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格2.80元/股。此次转让后,上海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不再持有公司法人股份,九洲泰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725493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5%,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众所周知,经过数月的筹划运作,莱钢集团负责筹组的超大型控股集团“山东控股”即将浮出水面。莱钢集团即为莱钢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是山东省四大支柱企业之一,此举表明该集团正在加紧结构调整,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拟议中的“山东控股”注册资金3亿元,发起人主要有莱钢集团、九洲泰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清华科技园、江苏阳光集团等来自五湖四海的合作方,新公司将是一家立足山东、跨地域、跨行业的投资控股公司。那么,在上述盘根错节的关联关系中,显然不难看到中科系的身影。
莱钢股份主营业务从1997年以来呈平稳增长的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53亿元、 40.87亿元、39.9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03亿元、3.67亿元、3.76亿元,每股收益 0.573元、0.463元、0.432元。2000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21.55亿元,净利润2.3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6%和24.38%,每股收益0.267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0317 元。这与钢材价格的恢复性上升有一定关系。同时,公司正积极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如果撇开中科系的影响,应该说,公司的发展前景依然可期。钢铁毕竟不是靠炒股炼成的。
胜利股份:莫名其妙上贼船
胜利股份(0407)之搭上中科系的贼船,可谓莫名其妙。翻遍公司的公告,都搞不清是怎么会同中科系发生关系的。但是,2000年中报公司前10名股东名册却赫然列有上海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大名,持有9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6%,居第四位。其来源大概是受让的转配股,来得有点蹊跷。
胜利股份的特点是股权分散,第一、二大股东持股比例非常接近,一为17.31%,一为 15.15%。这还是去年春季一场轰轰烈烈的股权之争的结果。在那以前,由于原第一大股东山东胜利集团所持国家股被冻结拍卖,导致股权分散,一家名为通百慧的民营企业在1999 年12月10日通过竞拍获得3000万股国家股,由此激起了旷日持久的股权之争。当通百慧已经取得胜利股份13.77%股权时,山东胜邦企业仅持有6.98%的股权。山东胜邦企业后发制人,于2000年3月初先后受让山东省国资局、山东省广告公司、山东省文化实业总公司以及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所持有的胜利股份部分股权,使自己拥有的股权达到15.34%,从而超过通百慧,成为胜利股份的第一大股东。3月中旬,通百慧再次以竞拍方式取得2.89%股权的同时,山东胜邦企业又以协议补偿方式受让山东东营银厦工程公司所持0.67%的股权,继续以17.35%比16.67%的比例领先一步。由于胜利股份第二届董事会拒绝采纳通百慧对 2名董事、1名监事候选人的提名,通百慧在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委托书征集活动的基础上,又提出关于董事、监事候选人和修改公司章程的两个提案,但这两个提案再次遭胜利股份董事会否决。其后,胜利股份董事会提出的“两选”提案即在胜利股份董事会、监事会的提案和通百慧的提案中通过投票表决两选其一,也未能在股东大会上通过。3月31日的股东大会在通百慧的代表宣布退出表决的情况下,缺额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山东胜邦企业则顺利入主新董事会。时隔近2个月,5月29日,胜利股份再次召开股东大会,补选缺额的董事、监事。通百慧提名的候选人仅1人入选。人们注意到,股权分散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纷争”,因而尽管胜利股份在经过半年时间的股权之争之后,第一大股东已然名花有主,但一方面作为第二大股东的通百慧从未声明放弃,另一方面,虽然仅1.2亿的流通盘,却占到总股本的51.76%,如此特殊的股本结构难免不使人起觊觎之心。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就在胜利股份春节后的那场股权之争闹得不亦乐乎之际,其股价走势也出现了异动,在2月14日-3月16日,股价从8.65元升到15.39元,一个月时间涨了约80%、换手率高达180%。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排除中科系在这段时间趁虚而入伺机介入了进去。随后股价便开始绵绵阴跌,一直到11元上下。11月中又再度出现异动,特别是16日跳空高开后继续上冲,成交量明显放大,盘中虽未见巨额成交单出现,但交投异常活跃。近日与中科系有关的股票每况愈下,而胜利股份则继续保持独立走势,显示出一些颇为神秘的色彩。
中西药业:一把中子刀
1999年11月,深圳首届高交会上中西药业600842与康达尔、北新建材三家上市公司联手推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治癌新刀“中子刀”,一时之间,大出风头。不久,一家名叫中子科技的投资公司在北京问世,发起者除上述三家公司外,赫然还有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灵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其实,中西药业早在1999年下半年就进入中科系的视野,这年8月10日中西药业一则公告披露了这一动向,公告称大股东代表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为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一直在考虑在其第一大股东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出让部分股权,目前此事正与有意向的单位洽谈之中。8月26日公告正式披露: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拟将持有的7389.9931万股国家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41%中的28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转让给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将本公司国家股71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给海南中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于1999年8月23日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
中西药业通过股权转让登上了中科系的战车, 2000年8月20日,中西药业与中科创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中西药业将所持上海中西新生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90%股权中的50%转让给中科创业,随后在10月24日发布公告,继续向中科创业转让25%的股权,上海中西新生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另一股东上海中西超能制药厂也同时将10%的股权转让给中科创业。从而按中科系的设计进入生物工程和高科技保健品开发领域。在加速中科创业由传统养鸡专业户向“控股+科技”发展模式的转换中,中西药业功不可没。至于其本身,除仍保持新生力的15%股份之外,仅于2000年3月9日参与深圳中科创业等数家企业联合组建“中国电子商务联合网”的事项,用自有资金出资9000万元,认购其15%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药业在中科系的资金链中也有着很特殊的地位。2000年2月29日股东会审议通过出让上海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同时投资参股投资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4800万元,占4%。这样的投资比例对公司收益的贡献是相当有限的,但不排除此举为公司乃至中科系的融资会有不小的帮助。2000年6月14日公司与深圳中科创业确立借款对等担保方关系,确定贷款互保限额为两亿元人民币,双方签署了有关贷款互保协议。据称公司与深圳市中科创业无关联关系,其实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在中科系这个大家庭里,中西药业与中科创业何异于惺惺相惜的两兄弟?公司还于2000年6月在二级市场购入岁宝热电3575822股,购入成本79914315.47元,按年末收盘价市值计,损失 18910792.15元。2001年1月3日第二大股东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因为杭州华亚实业公司向杭州市商业银行保淑支行贷款提供担保而被债权人杭州市商业银行保淑支行诉至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向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冻结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西药业法人股3312.5万股,期限为2001年1月3日至2002年1月2日止。中西药业有关人士称:大股东股权冻结对公司无影响。
中西药业与大股东中科创业投资及“关联”单位中科创业之间明明存在一系列“牵连”,掩耳盗铃又有何用?中西药业的股价在1999年8月股权变动之前就已提前于5月中旬起动,至7月底已由9.70元上升至24.49元,10月29日10送3转增2以后,股价至2000年3 月2日又重上20.33元,此后一直徘徊于15-16元之间,庄家获利之丰厚可想而知。估计在2000年下半年后中科系主力已无重仓,近期中科系股票地震对其的波及也不那么明显。
最近有消息说,沈阳飞龙似乎不怕沾上中科系的麻烦,在北京中科出事后反而趁机收购了其部分股权,此举据说主要是冲着中西药业来的。从业绩来看,中西药业自有其值得人们重视的理由。1999年以前,该公司作为医药行业一家小盘成长股,一向股性极佳。公司在抓好主营产品降本增效的同时,通过在其他领域的拓展,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主营利润的不足。 1998年配股募集资金投入新岗药厂GMP改造项目及片感系列产品开发。1999年增加了中西拜耳合资公司的投资。2000年引进了核酸这一新型基因生物保健制品,还收购了上海野生源高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
岁宝热电:垃圾发电的能量
垃圾发电的能量有多大?现实生活中,至少在上市公司这一块,显然还没有看到活生生的实例,但在二级市场,则已经由岁宝热电放出了样子。岁宝热电(600864)2000年1月4 日的股价为8.43元,11月13日最高达38.15元,这纯粹是拜“垃圾发电”所赐。
1999年12月6日,当时股价尚在10元的底部,岁宝热电披露了″环保概念″的垃圾发电题材,自此掀起股价暴涨的行情。在《配股说明书》中,该公司说明拟筹资的1.2亿元,重点将投入“焚烧垃圾电厂建设项目”,总投资10058万元,预计建设期为1年,全部完工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6300余万元,年实现利润1952万元左右,内部收益率21.6%。
2000年7月19日,股价已到了20元的高位,较半年前上涨了一倍,公司2000年中报再次披露垃圾发电的进展情况,焚烧垃圾电厂建设项目正在做项目设计,计划投资1亿元巨资,到6月底仅投资70万元,剩余资金存在银行;同时,公司说,该项目尚有待得到政府确切的承诺。随即,有媒体称“岁宝热电焚烧垃圾电厂或有变数”,一时之间,不免引起一些疑虑。但二级市场似乎想不理会这种顾虑,股价照涨不误。8月18日,董事会公告:公司拟与黑龙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新型能源公司,由三方承建和经营管理日本援助的垃圾焚烧项目。新公司注册资金暂定为6000万元,其中本公司出资2700万元,占45%。于是,股价又应声上涨,上探25元的高位。11月13日,终于登上 38.15元的峰巅,较年初上涨352%,较中报时上涨90%,真让其股东心花怒放。
事实上,岁宝热电这两年的业绩并不理想。1999年,该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242万元,比上年略增1.38%,但净利润仅2354万元,同比下降17.34%。下降的原因据说是投资收益减少,本期仅1478万元,而上期有2109万元之多。2000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小幅增长,为9723万元,同比增长5.4%,而净利润则加速下跌,仅实现32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5%。据中报披露,也是由于投资收益减少的缘故。显然,如果没有“垃圾发电”供给能量,光凭其业绩,岁宝热电的股价是炒不起来的。
但是,从公司的主业结构来说,无论垃圾发电前景有多美好,毕竟还不是碗头上的肉,吃不到嘴里。公司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发电、供热企业,主营业务目前虽然尚属稳定,不过公司的主营经营规模偏小,在能源行业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据公司去年9月26日日公告,根据黑龙江省物价局的通知,该公司所属两个电厂的上网电价将作调整,其中哈尔滨化工热电厂调整后的电价为每千瓦时0.323元(含税),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调整后的电价为每千瓦时0.311元(含税)。上述电价调整从今年7月15日开始执行,执行至2002年底,将每年减少该公司利润800万元左右。加上公司非主营项目的投资较多,如参与投资深圳岁宝百货公司及投资参股民生银行等项目,这样虽然可以培养及增加新的收益来源,但较难获得规模经营的效益。前几年其主要仰赖丰厚的投资收益弥补利润,1995年7月29日对民生银行投资5000万元参股,1996年和1997年共分得红利843.50万元,1998年度红利款为588.5 万元,而2000年中期,由于中国民生银行和深圳岁宝百货有限公司中期未分配,加上子公司中期收益较上年同期也有所下降,致使公司本期净利润大幅减少,应收账款却增至16112.9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6万元。同时,公司经营业绩下降,还存在费用控制方面的问题。上半年在生产经营情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母公司的管理费用由去年同期的593万元增加到766万元,增长幅度近40%。此外,管理费用几乎达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15%。这只能说明,公司的管理状态也并不理想。
岁宝热电总股本13659.5万股,流通股4537.5万股,属于小盘股,主力较易控盘,易受主力青睐。从持股结构看,2000年中期景福基金持有500万股,占总股本的3.66%,流通股的11.02%。而从近期其股价随中科系成员一起连续数日跌停的情况看,控盘主力显然主要是中科系。 (稿件由黄湘源提供)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