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建设的股权之争无疑是人们近期关注的热点之一,12月4日召开的2000年度临时股东大会更是把这一热点推向了高潮。人们在翘首以待谁能最后安坐中联建设股权头把交椅的同时不禁要问:股东之间忙于争权夺利,谁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负责?
据资料,中联建设1999年已报出了1795万元的亏损,今年中期再次“红灯”高挂。下半年的经营好坏直接关系着公司的命运,即会不会戴上ST帽子。离年末不足一个月时间,中联建设究竟怎样呢?一方面中联建设股权之争闹得热火朝天,具有四环生物总经理和中联建设常务副总经理双重身份的吕祥林,与中联建设副董事长、总经理并自称有着中联实业倾向的金爱军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另一方面由于今年钢材、石油等基础原材料涨价幅度大,对中联建设产品成本影响极大,公司已无法通过内部挖潜解决。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1—10月公司经营不容乐观,如无特殊转机,全年亏损在所难免。对于上市公司的这种窘况,两大股东均指责对方,表示若不是对方“捣乱”,中联建设是不会落到此般田地的。
其实,与中联建设同病相怜的上市公司还有不少,只是有的股东和管理层只在暗中争斗,尚未摆上台面,投资者不明就里而已。
股东之间和管理层内部热衷于争权夺利对上市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即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会出现空档和断层,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众所周知,职业经理尚未在上市公司经营层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乃至经营层多由各大股东委派形成,上市公司经营得好坏得益于股东们及派驻人员的能力水平以及付出的劳动。
虽然大多数股东不愿意上市公司业绩滑坡,但若实在无暇顾及上市公司,其业绩滑坡了也不要紧。有的股东们早已拨打好了如意算盘,如果到年末上市公司业绩实在羞人,大股东们伸伸“援手”,整出个资产重组的花样来蒙混过关得了,反正资产重组灵活得很。
但是股东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中国证监会制订了一系列的有关资产重组的法规法则,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行为。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上市公司博览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实质性重组,打击报表重组。由此看来,上市公司想打重组擦边球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上市公司需要长远目标,企业的经营需要连续性,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深康佳、海尔等成功企业莫不如此。经营管理出现断层,上市公司的业绩就无从谈起。
再者,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权利与责任义务是对等的,不能只想着从上市公司那里得到多少好处,还要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唯有大股东及其派驻的董事、管理人员齐心协力把上市公司的经营抓好、业绩搞上去,才对得起不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但支持了上市公司的众多中小股东。(记者刘幼萍)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