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抢生意” 年内十家内地台企香港上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3日 10:2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记者 罗绮萍 香港报道 内地企业现时已是香港新上市公司的主流,在国企及民企之外,近期在内地投资的台资企业(简称内地台企),也成为香港市场的新力量。业内预计有10多家内地台企于年内在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2年止,对华投资国别/地区排名中,台湾仅次香港、美国、日本,排第四位,累计投资项目达55691个,合同外资金额614.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31.1亿美元,当中未计入部分台商以港商或其它名义投资。 另一方面,台商在内地缺乏集资渠道得到进一步发展业务的资金,内地台企在台湾岛内及沪、深两地A股上市均困难重重。 内地股票市场向内地台企开启大门的速度十分缓慢。1993年厦门灿坤于深圳B股市场上市,成为首家台商独资B股上市公司,事隔10年,直至2003年12月15日,台资企业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40?才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台资控股的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嘉新水泥”模式 就在浙江国祥挂牌前3天,即2003年12月12日,嘉新水泥集团分拆“嘉新水泥(中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699.HK,简称“嘉新中国”?在香港主板上市。挂牌首日,“嘉新中国”的股价收报2.275港元,较招股价1.48港元,高出53.72%。嘉新中国的新股获得316倍的超额认购,共出售了3.289亿股新股及旧股?含超额配发?,集资4.87亿港元。 “嘉新中国”的集资额不算太高,引人瞩目的是其母公司嘉新水泥集团。嘉新集团创立于1954年12月13日,是台湾岛内第一家纯民营水泥公司,1969年成为首批在台湾上市的公司之一,集团董事长张敏钰,是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姻亲。 “嘉新中国”选择在香港上市,其中一个原因是香港交易所主动出击。“嘉新中国”的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王立心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香港交易所发展及投资者服务科主管霍广文于去年初亲自到台湾拜访嘉新水泥集团董事长张敏钰,当时嘉新水泥集团正在考虑要在上海、香港还是新加坡分拆子公司上市,最后决定在港分拆上市。 王立心并称,他们的集资所得用作扩充内地的生产线,内地的投资者对该公司的认识较佳,按道理应该是在A股上市,但内地的审批时间太长,手续太繁复,上市后再次集资的限制更多,加上该公司希望争取国际知名度,故选择在香港上市。 “抢生意” 香港交易所消息人士对本报说,霍广文在今年6月中率领代表团再次到台湾进行推广,会见了岛内多家大型企业负责人,邀请他们来香港上市,具体台企名单,消息人士则不愿透露。 香港交易所主席李业广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也谈到内地台企来港上市将成趋势,并指嘉新中国的上市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香港交易所正加强对这类企业的推广工作。李业广说内地台企来港上市,在国际投资者的分类中,也算是“业务所在地上市”,有较佳的吸引力。 一名不愿具名的台资证券行主管对本报说,现时全球的交易所都在“抢生意”,分别成立专门的队伍,以高层人员领军,主动上门拜访准上市公司的高层,解释当地市场的上市规则,说明在当地上市的好处,介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于“重点拉拢”的对象,更会提供“一条龙”服务,由交易所个别高层人员负责与准上市公司个别高层联系,排解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该名主管更称,这种做法以往只有新加坡交易所采用,成功挖走了香港交易所不少生意,例如在内地生产猪肉制品的大众食品?0708.HK?,就是因为新加坡交易所主动邀请,香港交易所没有动作,最初在新加坡上市,其后因为股票成交薄弱而转到香港上市。 近年香港交易所已一改作风。将特别针对内地企业的推广工作升格由副营运总裁霍广文领军,霍广文的新衔头是发展及投资者服务科主管,长期派驻北京,并在内地各省市穿梭,邀请内地企业来港上市,他的推广工作范围,也包括了内地台企。 内地上市手续繁复 相对而言,内地几乎完全没有相关的推广工作,这名主管称,内地的相关机构全部都是要申请和审批,台资企业要在内地上市,要通过4个部门的9个步骤,包括要商务部主管改制审批、中国证监会主管上市申请和国家发改委审批集资用途,还需要有国务院对台办的保荐。加上要有一年的辅导期,并且内地本身已有一大批准备上市的企业在排队,台企要上A股十分困难。这名主管更称,部分台商出于对海峡地区局势不明朗的担心,也希望选择香港上市。 “嘉新中国”在香港上市的保荐人是台资证券行宝来证券,该行董事总经理郑之亮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嘉新中国的上市成功,吸引了相当数量在台湾上市的企业,计划分拆其在内地的业务在香港上市,总数达10多家,他估计这些台企的集资额,平均为5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总集资额会超过10亿美元。 “香港市场的其中一个特色,是上市公司再集资的可能性较高,现时大部分有意在港上市的台企,在台湾岛内都有其上市公司母体,如果他们的子公司在香港上市成功,后续的集资潜力会很大,这也是在香港上市较在沪、深两地上市优胜之处之一。”郑之亮说。 郑之亮续称:“过去台湾股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于香港市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但现时很多投资者较钟情‘大中华概念股’,对于这类股份愿意付出较高价钱,因此其市盈率会接近甚至高于岛内股市。”此外他认为,在内地投资的台商,管理及透明度要优于内地民营企业,对投资者而言更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内地台企也希望透过在香港这个国际市场上市,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也是他估计内地台企来港上市的新趋势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