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资金、民间资金争相入市 股市好戏还在后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 07:11 证券日报 | ||||||||||
阳光资金: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 民间资金:嗅到春的气息,已开始行动…… 本报记者 张亮
昨日大盘一举突破前期高点,再现强势攻击态势。但也有投资者囿于前期市场的宽幅震荡心有余悸:此番行情究竟能走多远? 综合各方信息看,记者认为,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方面,本轮涨升行情都仍处发韧期。且不说国务院《意见》从政策高度奠定了新一轮牛市格局,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基本面同时支持后市走好,仅就资金面而言,《意见》出台后,阳光资金轰轰烈烈的入市大运作,以及由此引发的民间巨资潜流涌动,无不昭示:好戏还在后头。 阳光资金: 政策正在打造坚实支点 《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可以说,目前市场政策环境堪称中国股市诞生以来最好的时期,尤其是《意见》的出台提高了政策的稳定性。在此大背景下,各方资金源源不断进入股市实属必然。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意见》出台后,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券商资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等阳光资金的入市大运作,已经紧锣密鼓展开。 证券投资基金大扩容无疑是今年市场的重头戏之一。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近期基金审批速度明显提速,程序也开始简化。有资深人士认为,随着《意见》的出台,以及《证券投资基金法》配套法规的完善和基金产品的丰富,基金产品有从审批向核准过渡的可能。实际上,春节以来基金业景气度已急剧升温。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共发行了10只开放式基金,这在国内是史无前例的。从3月份的情况看,新基金首发规模纪录不断被改写,海富通收益增长、中信经典配置首发规模双双突破100亿份,月度发行新高再被刷新成定局。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基金发行规模可能大大超出年前估计的1000亿元,这个数字很可能在上半年就会被突破,且不排除年内基金发行量突破2000亿元的可能。 拓宽券商融资渠道也迈出坚实步伐。日前,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长城证券等3家证券公司成为首批获准发债的券商,共计获准发债42.3亿元。随后,海通证券放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来买股票。据悉,另有8家券商的发债申请也在等待证监会的审批。与此同时,业内人士透露,证监会正加紧制订《证券公司客户管理试行办法细则》,目前细则的大体内容和框架已成型,正进行最后的细节斟酌和定稿工作。很多券商都在积极准备,计划在细则出台当天,就向证监会上报集合理财业务的申请材料。专家分析,今年券商发债和集合理财可增加入市资金200亿元左右。而这折射出的政策信号也许更为重要:券商资金在经历长期的低迷和脱胎换骨后有望重新崛起,成为市场中新的主要力量。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更令市场充满期望。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最近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就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两方面而言,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也表示,目前保监会正研究制定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的实施方案。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保险资金直接进入A股市场的研究方案,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已经形成框架,目前已下达各保险公司征求意见。专家分析,如允许保险资金以5%的比例直接入市,那么就目前保险资产而言,将有超过450亿的保险资金可直接入市。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保险业仍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果每年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至2007年底直接入市比例达到20%,那么这几年保险资金可直接入市的资金总额将超过6000亿元。 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入市空间亦变得更加清晰。尚福林主席此前的一番话意味深长。他说,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可以使人回想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日本的经济腾飞,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就是因为社保基金入市,当然与企业年金的入市也密不可分。同时,也造就了美国股市上世纪50年代、日本股市上世纪60年代分别走过跨越式行情,美国股市还走了两段20年左右行情。中国现在所处的机遇与美、日股市当年非常相似。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社保基金规模达1330多亿元,直接入市规定上限比例为40%,而目前真正入市的比例还不到10%,入市资金空间还相当大。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正酝酿修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包括“放宽社保基金入市比例”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近日也表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试行办法》草案正在制订之中。专家预计,这两年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增加都将超过1000亿元,至2010年总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每年可形成200亿元的股市增量资金。 QFII的增长潜力同样不可小视。截至目前,已有1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获批投资额度合计为17亿美元。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内可能会出现20家以上的QFII,资金总规模将比去年有所增加,达到40亿美元并非不可能。如果说,2003年QFII主要是熟悉市场的一个过程,那么,随着他们对国内市场理解程度的加深,以及国内市场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他们将逐步通过“钱”和“嘴”(即资金和分析报告)向更深的方面扩张。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意见》出台的时机很好,内地市场值得进一步参与。 民间巨资: 嗅到春的气息潜流涌动 各路阳光资金的大运作,无疑将为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更值得重视的是,在其紧锣密鼓大举入市的示范作用下,民间巨资的做多能量随时可能喷发。从某种意义上讲,民间巨资可能成为做多中国股市最大的生力军。 近期发行的几只新基金已传出重要信息:业界千呼万唤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局面悄然显现,储蓄“老虎”开始“出笼”了。这些“老虎”一个重要的流向就是基金。专家分析,在目前实际利率已为负数的背景下,基金去年平均获得逾20%的收益,其赚钱效应对储蓄资金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更为重要是,《意见》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证券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可期,11万亿银行储蓄资金势必分流一部分到股市,而这部分资金因难以具体估量,无不让市场充满想象。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浙江一省的民间游资即高达8300亿元。上海市政协常委、金融专家吴光伟在《长江三角洲资金流动调查》报告中也谈到,江浙两地流入上海的资金总计在5000亿元左右。这类资金转战于房地产、期货和股市之间,哪里有机会就将触角伸向哪里。专家估计,包括居民储蓄及各类非主流机构资金在内的各类社会资金总额在20万亿以上。这不仅远远大于股市的主流资金,即基金、券商和QFII等市场常驻资金,也远远超过沪深两市1.3万亿的流通市值。其实,这也正是我国股市只要有行情,什么时候都不缺资金的最根本原因。 境外资金“曲线入市”新动向同样值得关注。外管局前期发布的外汇指定银行专项检查表明,某些投资性公司或生产型企业从境外收取外汇并办理结汇,这部分资金并未用于生产经营,而是转入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以及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账户,部分贸易及资本项下资金以个人名义流入境内。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有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其中分流出来的一部分资金投入股市将是市场长线走牛的一个坚实基础。 一直处于神秘状态的私募基金,更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做多力量。由于在资金来源、规模、运作方式及投资理念等各个方面与阳光资金存在差异,这类资金的特点是流动性与投资不确定性较大,行情好时可以提供源源不断、无可限量的资金。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游离在市场内外的私募基金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地下融资市场规模之大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近期涨升行情也显示,一度销声匿迹的私募基金已然苏醒,且屡有惊人表现。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以投资公司、工作室等名义入市的私募基金近日仍在大量聚集,一些久别股市的操盘手又被重金请了回来,他们对后市的看好程度丝毫不亚于阳光资金。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连企业年金这类‘养命钱’都要大举入市了,我们干嘛不搏一搏?” 采访中,有关专家还指出,根据前几年市场的统计分析,只要沪深股市有行情,以上市公司为首的各种企业能进入股市的资金应在1500亿元左右;去年岁末和今年初一系列限制炒房的政策措施出台后,种种迹象显示,一批炒作地产的资金正在通过土地和房屋抵押贷款流向股市;另外,考虑到港股涨幅已高,外汇局查处券商代理境外股市投资等因素,预计将有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回流A股市场…… 至于今年央行可能适度紧缩银根、股票扩容及其他投资品种的陆续推出等将对资金产生吸纳或分流作用,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把这些影响放在《意见》出台后的大背景下看,可以认为不会实质性改变目前股市外围资金供给充足的局面,随着《意见》相关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股指必将屡创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