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体制改革 谁来保证“不可行性研究”可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 13:36 新华网 | ||
据新华网2月22日报道,专家呼吁,应当在政府和企业中大力倡导“不可行性研究”。因为忽视风险、决策失误是造成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可行性研究”恰恰就是重视风险,与可行性研究相互配合,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必备法宝。不过,在我国,“不可行性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投资体制一直是“审批经济”,一个新项目能否通过审批,主要就看可行 这则新闻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附近修建大坝的做法备受批评,在项目论证过程中两度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建设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第一次,多数专家认为工程不可行,再开论证会时,持不同意见的专家都被排除在外,项目方案于是得以通过。另外,随着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地投资热潮纷起。不少地方普遍存在不重视经济效益,片面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存在较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国有资产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如“豪华广场热”、“开发区热”等,不少都与当地的实际不符,使国家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不能得到保证。这些都是缺乏“不可行性研究”造成的恶果。 现在不少所谓可行性研究只讲前景如何乐观,刻意规避不可行因素,成了某些领导欺人和自欺的华丽外衣。个别地方政府、部门或企业组织可行性研究,就是为了讨好审批机关,“可行性研究”蜕化成了“可批性研究”。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政府投资打了水漂,令人痛心。这警醒我们,必须重视投资的风险代价,加强对“不可行性研究”的重视,否则对政府来说,这种不代表民意的行为不但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甚至还会引来公众的不信任。 加强“不可行性研究”是一种阳光行政,也是扩大公众知情权的过程。要想让这种“不可行性研究”落到实处,就要深刻认识到“不可行性研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做到对人民利益负责。应该将投资的方式、手段和效果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变“暗箱操作”为“公开运作”,着力防患于未然。 新华网网友 (朱四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