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猜想”陷入困境,恢复新股发行后的交易机制、市场定位等问题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出
本报记者 赵冰
上周六(2月14日)上午9点到晚上6点,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了第一次全网、全程的模
拟测试——这立即被人们看作深圳重开新股发行的一个强烈信号——一时间,坊间传言颇多,并迅速扩展。
说法之一是:本月25日,第一批公司将登陆深交所。这些公司将从正在等待上市的几十家公司中挑选,发行审核程序和上市标准等都没有降低。
说法之二是,2月恐怕时间来不及,3月的可能性更大。这种判断的根据之一是,有消息说深交所最近还将安排第二次系统测试。按通常时间安排看,正式推出新股恐怕要一个月的时间。况且,“恢复新股发行”要经过中央的最终决策,当初深圳停发新股就是经过了这样的步骤。
对于业内的种种说法,对新闻媒体一贯保持低调的深交所主要负责人依然未做任何表态,按他们原话,是“不清楚,也不评论”。
据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知,尽管深交所重发新股被大多数人认定是“板上钉钉”之事,但何时揭开谜团,最终采用怎样的发行方式,中国证监会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因此,近期深圳重发新股的可能性不大。
另据深交所人士解释,这次进行系统测试,是为了保证深交所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市值配售新股业务的顺利实施。
即将云开见月
深交所“即将恢复新股发行”的传闻一直传得很盛,早在去年高交会期间,就有多家媒体声称,将由一名高官在开幕式上宣布这一消息。但是,猜想一次次落空,希望一次次破灭。
不过,最近深圳人感受到的信号确实是越来越强烈,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相信重发新股的时刻“随时都会到来”。首先,TCL集团在深圳成功上市,尽管证监会不认为这代表深交所恢复新股发行,但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李鸿忠在挂牌仪式上明确表示:“我们盼望的局面将在深交所出现。”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整体框架和规则,并把解决全流通、创业板等难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最近一段时间,深圳本地股被热炒,深圳市也于日前公布了推进本地大型企业集团改革与重组的相关计划。业内人士认为,深交所即将恢复新股发行是其最直接动力。
2000年10月,为配合创业板筹建,深交所A股新股发行及上市被全部停止。但创业板计划搁浅至今,这三年多来,业界关于中国“创业板”的猜测从未停止,偶有风吹草动即引起一片喧嚣。
据悉,深圳开设创业板将分两大步骤:首先在主板市场上设立中小企业股票市场,而后对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按照“从紧到松,逐步调整”标准上市,最终通过较长时间过渡到创业板。
市场需要冷静看待
深交所重发新股对深圳的未来发展,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深圳早已把金融业视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金融业的成绩单已相当耀眼。没有人怀疑,深交所的未来左右着深圳作为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前景。
与深圳市政府和新闻媒体的热忱相比,基金和券商颇为冷静地看待深圳重发新股,他们更关心这一举动会否影响到未来深沪两地的大盘走势。南方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说:“新股在上海发行还是在深圳发行,对我们股票的操作没有任何影响。”他本人更关注新股发行的扩容速度。
国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深交所发新股最直接的影响是:第一只新股发出的时点,将是大盘见到相对低点的时候。同时,深圳市场相对较低的股票评价也会得到修正。
深交所恢复新股上市,肯定会使新股发行提速。但这并非利空消息,深交所发新股对大盘影响甚微。因为,深交所不可能成批上新股,依以往经验看,发新股越多时,也是大盘走好的时候。
另外,2003年的新股发行速度,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并不匹配。2003年直接融资比例和间接融资比例差距拉大,前者只有后者的不超过5%,因此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实乃当务之急。而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肯定需要活跃的、稳定的市场环境。
亚洲证券金志明的看法是:由于深交所新上市公司定位于中小企业,为今后的创业板做准备,随着新股的发行可以激活两类个股:一是深交所2000年最后一批上市的新股。这些个股上市后大都没有表现,新股的重新发行有望使其逐渐转活;二是两个市场中的袖珍小盘股,尤其是带有高校背景的科技股。
另外,通过对新发行上市公司质量的控制及适当增加发行速度,不断压缩绩差公司的生存空间,被认为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