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万个为什么:全流通叫好未必就叫座(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 07:23 中华工商时报 | |
水皮杂谈 人都有惯性思维,所谓习惯成自然,但是有时候,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发生最不可能的错误。 水皮有一个同学时间长达七年的好朋友张明星,又有一个做股评的新朋友也叫张明星,潜意识中,张明星就成了重点符号,总担心搞错了人,最后的结果就是脑子里想着张卫星的脸,手下却写成了张明星的字,害得张卫星第二天一个劲地责问我,你认识我几年了? 水皮认识张卫星几年了呢?被张卫星一追问,屈指数来整整两年。认识张卫星是在北京电视台的录音棚里,认识张卫星的那天听他详细介绍了他的全流通方案。 张卫星之于中国股市的贡献,在于他以很不专业的手法(张大学里学的是物理),很大众化的比喻解释了国有股减持“同股同价”不合理的理论根据在于原始股“同股不同钱”,也就是说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流通股股东的权益被非流通股股东大量侵占和摊薄,非流通股要以询价减持变成流通股必须给予流通股股东以补偿。张卫星自己设计了一套全流通的方案,关键词就是缩股或拆细。全流通必须有相应的补偿现在是一种共识,但是怎么补偿却并没有达成共识,补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交易双方才能接受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难就难在是对过去的历史作清算;难,就难在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持有人都是有自主民事能力的成年人;难,就难在上市公司的IPO溢价发行是世界惯例;难,就难在整体来看交易过程并不存在欺诈的故意;难,还难在国有股减持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谁也不敢轻易拍这个板! 股票的价格说到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新股发行的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认购倍率高,承销商就会取价格区间的上限,认购倍率低,承销商就不得不调低发行的价格。总的来讲,中国股市的新股还是供不应求的,而市场也不是理性的,完全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在中国行不通,用友软件尝试了一把,结果IPO的价格在36.68元还是引起抢购,开盘之后冲到了100元以上,你能说36.68元这个价格高吗?王文京是1元钱1股,IPO的原始散户是36.68元一股,用友软件现在的价格是34.72元,原始散户如果在高点抛出,原股价差要大于王文京占的“便宜”。问题不在于王文京占了多大的便宜,问题在于王文京为什么能占这么大的便宜,换了张文京也许用友的发行价只有16.68元,而事实上当时承销商为用友预估的发行价就是在这附近,正是王文京的大笔一挥变成了现在的数字。 谁也难说证监会现在对于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和市盈率参考标准就是正确的,但是从现阶段看,这个IPO价格还就是不能自由议价。当然,证监会也可以用行政的力量让用友软件的IPO价就定在2元附近,不过这合理吗? 水皮承认在涉及全流通方案的问题上观点表达的不够明确,很多地方有些含糊其辞,这是因为水皮不想把话说透明,正确的话在不正确的时候说,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于人于己都没有正面的意义,不如不说。包括现在对上海“老八股”中全流通的观察,水皮也只谈现象,不做结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全流通的“三无”概念是与收购和重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老八股”中最早发生收购战的是延中实业,来自深圳的宝安实业打响了异地收购的第一枪,1998年才开始减持,同年来自北京的北大科技入主,股票简称改为方正科技,方正系关联企业名列前4大股东,合并持股11.87%;重组次数最多的是申华实业,1999年4月华晨集团从君安投资手中接过申华的控股权后将申华改为华晨,2002年3月又改回申华控股,华晨前前后后重组多达9次,一年中重大资产出让的次数多达4次,均创上市公司之最;而并购格局最乱的则是爱使股份。 600652的爱使股份,总股本为29962.48万股,每股收益为0.10元,净资产为每股2.05元。 打开爱使大股东的名单,前6名分别是天天科技,3.24%;新理益3.16%;重油公司3.12%;百科药业1.85%,同达网络1.84%,港联公司1.04%。在6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和第五大股东合并持有5.08%的股权,第二大股东和第四大股东合并持有5.01%的股权,第三大股东和第六大股东合并持有4.20%的股权,这三大组合正是近年来控制爱使的三大机制,从排序上讲现在是第一大股东控盘,从时间上讲,第三大股东入主最早也最轰动,1998年7月低迷的上海股市被爱使的举牌刺激了神经,来自天津大港油田的两家关联公司7月2日举牌时5.001%,7月17日举牌持股数达到9.001%,成功逼迫原董事长让出宝座,号称开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收购全流通上市公司的先河,就在大港油田信誓旦旦要将油田优质资产源源不断注入爱使股份之后不到两年,大港油田三个企业已经将持股数神不知鬼不觉的减至到了5.01%,来自大港的董事长也宣布辞职,新理益成为爱使的控盘股东,又是不到两年来自北京的天天科技举牌宣称自己成为爱使的新当家。从1998年至2003年5年中,爱使的当家人换 了3茬,公司主营业务也就被变化了三次,经常是这个新主营业务还没磨合完毕,又被大股东当作旧业务被置换出上市公司,与此同时,爱使的业绩由1998年的每股0.191元,下跌至2002年的每股0.10元。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全流通三无概念中兴风作浪的企业,大多数都有国资的背景,方正科技是这样,爱使是这样,兴业房产是这样,申华现在实际上也是这样,华晨被收为国有,仰融虽然持有600万股申华,但也已经是一个标准陪衬人,所以申华现在也是一个国有控股企业,这不能不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很多人只知道国有股减持会导致全流通,但是却不知道全流通并不等于国有股减持,而且,不但不减持,还有可能增持,第一大股东上海仪电就经常在二级市场上增持飞乐音响的股份。 其实,道理也不难懂,连国资局都急于脱手的国有股会是什么金枝玉叶吗?即使是恐怕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散户们真以为天上会掉馅饼,国资局的公务员都是二傻他妈吗? 想什么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