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万个为什么:全流通叫好未必叫座(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1日 07:30 中华工商时报 | ||
水皮杂谈 张明星因为设计全流通方案被诩为散户代言人,他一直关注水皮杂谈,他发觉水皮在全流通的认识上这两年一直在变,他把这个感觉告诉水皮,张明星的感觉是对的。 两年前,水皮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访时曾经认为,全流通是有助于解决“一股独大”的,原文如此。 记者:您刚才谈到要用资本市场本身解决“一股独大”这个问题,如何治理? 水皮:“一股独大”往往是非流通股成了“一股独大”的根源。流通股是经常变动的,不同的利益群体对上市公司会有不同的看法,会决定他是买入还是卖出这样一个情况,如果非流通股在上市公司中间占的比例往下降的话,降到一定程度,这个市场完全是流动的,呈现一种流动状态的话,这就对“一股独大”有效打破。我觉得当这个公司操作很不规范,上市公司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它的表现会在股价直线下跌上面给任何其他有志于收购这个公司的投资方,提供一个低位进入的机会。对于公司来讲首先是它的利益,如果自己那么做,最后导致自己的根本利益不能得到保证的话,我想它就会有所顾及。(摘自《猴市》P214) 水皮说的是理论,而理论在复杂的多变的现实面前是苍白的,无力的。 上海“老八股”中最晚上市的全流通股是兴业房产、公司由中华企业公司、上海纺织住宅开发公司、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房地产经营公司、上海久事公司和徐汇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6家共同发起,1988年9月定向发行面值10元的法人股69.7万股,1991年8月公开发行法人股80.3万股,个人股50万股,总股本200万,股本总额2000万,1992年1月13日上市,目前的股本总额已经扩张至19464.19万股,但是净资产只有(确切地讲不是只有,而是欠有)-0.02元。 兴业房产是全国第一家房地产股份制企业,全国第一家房地产股票上市企业,也是上海市第一批股份制试点企业,就是这么一家全流通的房地产公司在上海房地产市场涨疯了的情况下,却在2002年3月26日成为上海股市第一家被ST的房地产公司,第一家被ST的三无概念,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兴业房产为什么会被ST呢? 说来也简单,就是大股东欠款,仅上海纺织住总拖欠的款项就达6.34亿,这些欠款已经成为巨额不良债权,收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上市公司实际上已经被大股东掏空,根本就变成了一个空壳,公司也不可能有什么正常经营,而这些还都是上海证管办在检查中发现的。 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兴业房产的前10大股东中,你根本找不到纺织住总的名字。最近的大股东名单显示,第一大股东是通乾基金,持有104.90万股,占0.54%,而第二大股东开始就是一批自然人,持有的份额更是少之又少。面对兴业房产,很多投资者都困惑,这么一个“三无概念”为什么在其他三无板块被市场频频举牌的重组热中居然无人问津,为什么在上海楼市暴涨中,一个房地产上市公司会连续二年报出亏损,2001年每股亏1.85元,2002年亏每股3.36元,把净资产都赔光了不说还倒欠。 投资者的困惑就是因为由全流通的表像造成的。在过去的10年中,国有股东和国有控股股东一直长期持股,虽然他们连前10名都进不了,并非是股权份额上的大股东,但是他们却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结构,董事长长期由国企法人担任,现任的董事长就是上海纺织住宅的总经理,而公司的章程更规定,由上届董事会提名推选下届董事会,这意味着二级市场的收购者不经公司董事会的同意就没有希望进入董事会,更不可能把握公司的经营权。 这就是兴业房产的全流通,没有“一股独大”的独大,至少在兴业房产上靠全流通解决所谓的“一股独大”的问题是行不通的。 全流通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吗? 也不可能,这就像指望大股东推选的独立董事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样的浪漫和可爱。 全流通解决的只是二级市场的配置方式,大股东或实际控股的股东和股民永远是两个概念。 水皮经历的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认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