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数投资者青睐*ST股 市场风险意识仍需加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 07:02 北京青年报 | ||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投资者表示关注和进场操作*ST类股票,心存侥幸的现象较为普遍,风险意识不够强 文/深圳华鼎市场调查公司 深沪两市正式启动退市风险警示机制已经17天了,推出该机制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 而对中小投资者来说,退市风险警示机制的实施,能否影响其操作习惯和投资心态呢?近日,深圳华鼎市场调查公司以中小投资者为受访对象,组织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查,调查样本数为636份。 对*ST股票喜恶态度不同 1998年股票交易特别处理规则出台,当年4月深交所出现第一只ST类股票(ST辽物资)。如今,深沪两市ST类股票数目已经达到100多只。对于该类股票,在没有实施退市警示机制之前,中小投资者持何种态度?是喜多还是恶多? 23.11%的受访者对ST类股票深恶痛绝 研究历史热点可以发现,曾经有一段时间里重组概念成了股市中热炒的题材,“壳资源”被充分利用,对ST类和PT类公司的资产重组概念进行大肆炒作,一些质地很差的股票被恶炒,造成股价严重扭曲。于是乎一时间竟出现了越穷越光荣的景象,一些中小投资者受到蒙蔽而随风跟进,损失很大。 特别在2001年退市机制出台,上市公司“终身制”被打破、ST类股票的壳资源已经贬值情况下,投资者在持有该类股票之后,因为该类股票被暂停或者终止股票上市交易,使投资者深陷其中,不知何时才是出头之日。通过调查,有23.11%的受访者表示对ST类股票深恶痛绝,表明了这部分投资者对该类股票“恶”的态度。 10.85%的受访者表示重点关注这类股票 但由于重组题材较多,重组潜力大,使ST类板块成为一个频出黑马的板块,备受市场关注。且随着关于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方面法规的进一步完善,重组和收购行为的市场化和规范化,实质性的重组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股价受此驱动,向上空间也相应较大,会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在本次调查中,有10.85%的受访者表示重点关注这类股票。还有36.32%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介入该类股票,表明了这部分投资者对该类股票也有“喜”的态度。 29.72%的投资者作壁上观 虽然投资ST类股票可能获利较丰,但风险会更大,所以,有29.72%的受访者直接把这类股票打入“冷宫”,持“作壁上观”态度。 是否介入*ST股票看法不一 从退市警示机制启动当日的盘面看,戴星一族的*ST股票内部分化,强弱对比明显,显然市场对该机制的启动已经作出了反应。对于中小投资者,在股票简称前面加星号以区别其它股票的警示,能否影响其操作呢? 调查数据显示,有40.6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介入该类股票;有29.79%的受访者表示经过深入研究后可能会介入有摘牌希望的ST类股票,特别是目前处于底部区域的重组股,只要其重组能成功,其股价成长潜力是相对巨大的;还有29.55%的受访者表示启动退市警示机制对其并没有影响。 通过数据(如表1)我们发现,即使是对ST持同一种态度的投资者,其受影响程度也不同。 在表示不会介入的群体中,随着“恶”程度的递增,投资者不会介入的比例也有明显的增加;在表示研究后再介入的群体中,随着关注程度的增加,投资者介入该类股票的比例也在加大;表示没有受到退市机制影响的群体中,除了深恶痛绝的受访者外,其他三类态度的受访者不受影响的比例都较高,尤其是重点关注这类股票的受访者,有将近四成的比例表示不会受退市警示机制的影响。 对*ST股票的风险有了新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表示比较关注且偶尔会介入的投资者中,表示在实施退市警示机制后,不会介入该类股票的比例达到23.38%,说明退市警示机制的实施,使这类群体对ST股票的风险认识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而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投资者,却在启动退市警示机制后表示,有可能会介入到该类股票中,说明了实施退市警示机制,使*ST一族内部发生了分化,一些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实现盈利的*ST类上市公司,或者经过去年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后资产质量已明显改善、以及所处行业已快速发展的*ST类上市公司,由于其年内可能能够实现扭亏为盈而备受市场瞩目,给二级市场提供了一个短线炒作的机会,由此也吸引了部分投资者参与其中。 管理层当初提出ST(特别处理)、PT(特别转让)、宽限期乃至于取消PT制度等措施,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市场树立起理性投资理念,提醒投资者注意防范风险。但从本次调查结果看,之前的措施并未使市场产生如期的效果,仍有接近一半的投资者表示关注和偶尔会进场操作ST类股票。“喜”大于“恶”,说明了投资者防范风险的意识仍不够强,以往对该类股票戒备性并不高,心存侥幸的现象较为普遍。 但从调查结果看,退市风险警示机制的实施,使中小投资者对风险防范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