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创业办刹羽 我国二板还要开设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0月17日 10:23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炜 日前,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宣布,该所将在2003年年底前,把在二板市场上市的股票将转入主板市场。这则消息公布后很快在国内出现《二板慎开》的评论,文章援引前国家科委官员的话称,二板市场“幸亏没有开,否则也是泡沫,因为当时其中大多数企业不是为了创业而是为了圈钱”。 有人对开设创业板产生怀疑 国内创业板市场是否该设立,在不少人士中出现了疑虑。各方人士的观点基本分成三类:一是积极主张尽早开设,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等最近还在积极呼吁;二是谨慎再谨慎,认为贸然推出只会弊大于利;三是暂时搁置,顺应国际上创业板已有的收缩发展迹象,全力搞好主板市场。对此,积极筹备创业板的深圳方面依然信心十足。深圳市市长于幼军11日在高交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内创业板市场的筹备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只要时机成熟就可以推出。”据悉,于幼军的讲话是特别针对一些参加高交会的人士产生了疑虑而指出。与此同时,深圳证交所负责人也在高交会上证实了创业板市场的筹备并没有停顿。 现在继续筹建创业板和酝酿到创业板上市的各方人士,肯定感觉很不好。可以说,二板市场梦想似乎陷入了挫折后的低潮之中。各种不和谐的消息接踵而来:德国二板市场的衰落,使新经济泡沫破裂后的指数较最高点下跌了95%多,且二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丑闻不断,种种违法行为层出不穷。香港创业板诸多公司难忍交投疏落,计划转往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格林柯尔、欧亚农业等在港上市的内地民企股先后遭到市场质疑,使民营企业的市场形象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投资者对日后国内创业板民企上市道德风险的担忧。 创业板究竟该不该开设?又在何时设立较为适合呢?管理层对前一个问题的态度十分明确,即国际市场上二板的风风雨雨,并不影响到国内推出创业板的决心。将于明年起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国家采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创造条件,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各种方式直接融资”。从管理层的层面考虑,将创业板视作扶持中小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一条出路。今年7月,深圳证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在“学习《中小企业促进法》座谈会”上称,“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这一难题,有必要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适时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显然,张育军的讲话间接地把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与推进创业板开设作了对接。 至于何时推出才适合,管理层的心中同样没有底,无法提前拿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问题似乎并不主要卡壳在国外二板的不景气,而是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尚未初见成效。正如有的专家所称,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是壳子市场化了,但本质上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表面是公司,实际上还不是公司。上市公司的内部激励机制没形成,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董事会不发挥作用,有很多问题。 主板市场的努力还没有取得一个阶段性成果,若创业板匆忙设立,由此带来的风险更加没有控制的把握。创业板公司上市还缺乏扎实的赢利基础,股份又全流通。规范创业板公司的行为不力,势必导致大量道德风险的发生。德国二板市场失败的经验表明,尽管二板市场也有不少质地优良的公司,但在大量劣质公司的拖累下,优质公司也只能“损了夫人又折兵”。另外,投资者需要找到更多的理性,否则创业板的开设只会经历像网络科技股那样的一阵子炒作,重蹈国外二板暴跌的覆辙。 不开设负面影响同样大 管理层之所以依然寄予厚望,是因为创业板将对经济发展肩负重要作用。事实上,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负面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二。在董辅看来,风险投资的萎缩,便是受到创业板不露面的打压。 按照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经验,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对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国内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应有的信贷支持。可风险投资并非“光进不出”,没有适合的退路,必然导致投入减少。如今有不少拟上创业板的公司欲改投主板,但只要看一下主板市场高高的门槛,就可知道大部分拟上创业板的公司,实际上难以绕开创业板。 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创业板未开设只是“替罪羊”。有数据显示,美国只有30%左右的风险投资企业通过挂牌来退出,更多的企业通过转卖和兼并收购的形式退出。换句话说,风险投资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自身条件欠缺。更有甚者提出,创业板设立至少需300家成熟企业,缺乏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只会使创业板沦为圈钱的工具。 然而,在权衡创业板的开设问题时,有两个背景不容忽视。其一,市场成熟的国家,已经形成较好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担保体系也十分健全,而在我国还很欠缺。无法获得间接融资的中小企业,走投无路时只能求助于高息的民间借贷。其二,国外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很多,且非常有效。据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一位副总裁介绍,除上市外,国外风险投资退出还可借助于投资银行、律师楼、评估事务所及投资咨询机构。国内红火的产权交易所,在国外并不存在。而国内风险投资退出的卡壳,在于中介组织为产权转卖和兼并收购的成熟体系尚未形成。这样一来,难免导致创业板缺位后的风险投资,感觉上“浑身不舒服”。正因为此,国内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离不开创业板的支持,国情差别使得中国没法跟德国学,创业板还是十分需要的。 董辅近日表示,“现在并非推出创业板的最佳时期,2000年和2001年主板市场状况好时才是推出的好机会,目前推出会有困难。”但实际上,投资者恐怕还是容易接受“二板幸亏没有开”的说法,因为早开很容易导致国内创业板陷进新经济泡沫中。相反,倒是新经济泡沫破灭及公司规范问题暴露后下跌的主板市场,给创业板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者教育课。如果抓住上市公司行为规范的治理,及吸取国外众多二板市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迎来创业板开设的好时机或许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