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兴祥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课题组在一份公开报告中提出,股市将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渠道。报告同时建议,应在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市场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联系,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时应对股市的价格波动予以充分关注。实际上,今年以来,包括央行在内的各方已经加大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力度。种种
迹象表明,随着今年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的出台,合规的银行资金也加快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流储蓄的目的。
从2001年上半年开始,央行大力查处了违规入市的资金,这令不少资金逐步撤离了股市。然而,今年初以来,监管部门又对货币市场资金合规地流入资本市场给予了鼓励。央行行长戴相龙就多次提及,鼓励更多储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他还建议,理论界应研究银行业哪些资金可以流入资本市场等实际操作中亟待回答的问题。这表明,查处违规入市的资金完全是为了防止“暗流汹涌”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其最终目的是开辟正常、合理的渠道,引导货币市场资金合规、有序地进入资本市场。受此影响,部分储蓄资金在合适的时机逐步介入了资本市场。例如,受6月底突发利好的影响,大批机构、个人资金流入股市,这直接导致6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幅比前一月下降了2个百分点。
实际上,从1999年开始,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被允许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国债回购业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坚冰开始融化。随着多家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通过交易主体的相互交叉,两个市场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渗透。引人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这个公告调整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防火墙,为银行资金进入债券市场铺下了管道。实践证明,在货币市场资金通过债券回购介入资本市场后,通过资金的流动改变了资本市场上“重股轻债”的局面,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央行继续推进低利率政策,对资本市场明显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2月,央行第8次调低利率,客观上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存款向投资的转化,扩大了直接融资的比重。央行一季度储蓄问卷调查表明,第8次降息后储蓄分流明显,储户投资股票、国债的比例比上一季度分别提高0.2与1.9个百分点。显然,连续低利率政策确实在较大程度上发挥了分流储蓄的目的。
近年来,储蓄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能满足老百姓投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产品明显不足,这直接限制了分流储蓄的效果。为此,监管部门从去年底开始推出了开放式基金,进一步拓宽了货币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今年,开放式基金扩容的步代明显加快,特别是8月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扩容阶段。市场普遍认为,基金业大扩募旨在扩大股市增量资金,其最终效应是逐步分流和转化银行储蓄资金,从而使得基金成为分流储蓄资金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发展的趋势看,货币市场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会进一步放宽,合规渠道会越来越多,比如开展信用放款、发放授信额度、为更多投资者开展股票质押贷款等。这样,进入资本市场的银行资金就会越来越多,并取得多赢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