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访券商机构投资者:揭秘隐性QDII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6月13日 10:14 《新财经》 | ||
今年3月初,人行行长戴相龙表示,本地机构投资者机制(简称QDII,Qualified Domest 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揭秘隐性“QDII”实施细则》可能在上半年出台,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与争论。尽管QDII能否在“七.一”前顺利推出,目前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大量隐性“QDII”却早已暗流涌动,正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进入港股市场。投资港股,似乎被描述为一个绝好而美妙的创富故事,但故事的真相又是如何?带着这个疑问,《新财经》进行了一次与券商、机构投资者的对话 本刊记者 张晓丹 四月某日午后,北京,扬沙漫天,天空昏黄。 某证券公司业务经理敲开了某大型国营外贸企业投资部经理办公室门。简短寒暄后两人直奔正题。 券商:我们处于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能否挖掘到财富的金矿,完全取决于投资者的智慧与魄力。您看,也许您错过了借B股暴富的时代,可是无妨,现在我们新推出的红筹股、H股投资基金,将带给您一个全新的创富机会。 经理:红筹股、H股投资基金? 券商:对,全称是××证券××红筹股、H股基金投资公司。我们是私募式的,属于封闭式公司型基金,具体情况您可以看看这份《××红筹股、H股投资基金介绍》。我们的发行期在今年的四月中旬至六月中旬,计划募集五亿港元的资金,投资于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H股、红筹股。当然,我们也玩儿港股IPO。QDII您听说过吗?就是那个意思。 经理:QDII至今还没被证监会认可呢,那都是没谱的事!而且最后的代理权交给谁都还不一定。你们现在就开始折腾募集资金炒港股,不违规吗? 券商:哎,玩的就是这个心跳!您要等QDII推出了再如梦方醒,早就明日黄花啦。超额利润怎么产生的?必须在政策的边缘地带先声夺人!规则不能违反,但是可以尽力规避啊。比如这个基金公司,注册地不在中国,所以,一切OK!在遥远的英属开曼群岛——由哥伦布航海时发现的加勒比海上的那颗璀璨明珠,那才是我们的注册地!新浪的上市公司“sina.com”也是那里注册的呢。 经理:就算这方面不违规,可是国内的资本市场还没放开,你们基金圈了国内这么大一笔外汇,怎么转到香港证券市场啊? 券商:正所谓“条条大路通香港”。转移资金的渠道还不多着呢!这里学问太大,一时和您也说不清楚。总之,到了境外的钱上也没特别记号,怎么能查到我们违规?你们这种外贸公司好办,不是有留在国外可以不结汇的资金吗?直接给我们做就好啦! 经理:那得有个几十万美元才能入你们的法眼吧? 券商:几十万?那是小case,我们募集基金的最低限额对个人是五十万美元或五百万港元,像你们这种机构投资,没个儿一千万港元、上百万美元啊,根本不带您玩!我们不怕您投钱多,投多少上不封顶。 经理:这么多钱交给你们,你们给投资人吃点什么定心丸啊? 券商:您要知道,我们的基金管理人全部都是大牛!哈佛的硕士、沃顿的MBA、清华北大的博士不在话下,由这些人组成投资决策委员会来管着投资人的钱,就是不赚钱也算绝对高品质服务啦!再者,我们的投资流程都是专业化、规范化的,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有专门的机构监督,必须严格贯彻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投资策略。您说,这颗定心丸效果如何? 经理:难说,那要看你们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投资策略了。 券商:我们的策略通俗点说,就是“紧跟政策面,勇当急先锋”。关键是把握好时机,提早获得上市公司的第一手消息。根据这个原则买进卖出,调整投资组合。 经理:你们的水平比起索罗斯来如何? 券商:那是金融大鳄,我们不过是江湖中的小鱼,您说有可比性吗?不过,小鱼有小鱼的优势,它适应力和生命力强啊!索罗斯懂什么是中国特色吗?他来了照样没我们玩得转。 经理:光说中国特色不灵,你们懂香港股市做庄的游戏规则吗? 券商:不,不太懂。 经理:嘿,那我凭什么要把钱投给你? 券商:愿者上钩! 经理:真还有机构和投资人甘做这姜太公的鱼儿? 券商:有?多啦!多少投资者对红筹股、H股投资这个诱人的鱼饵感兴趣啊,不然哪能催生出我们的红筹股、H股投资基金这个钩?为什么这个饵味道好?这其实完全取决于对港股炒作的预期,只要您看好它的前景就一定会义无返顾地上这个钩。 经理:但是,有什么理由支持对港股的乐观预期呢? 券商:深了不说,光市盈率,港股就远远低于A股。您看科隆电器A股和H股的股价价差,8.28倍!H股股价现在被严重地低估了,您想想,它未来的上升空间该有多大啊! 经理:错!我看现在不是因为那边低,而是我们这边的泡沫太多,股价普遍被高估了,未来的趋势只能是内地的股票回归其应有的价值,而不会把港股搅和出泡沫来。就看看那中石化,有什么投资价值?想靠炒内地企业的港股发财,没戏!港股一定会把内地资金搞死! 券商:唉,冥顽不灵啊!等您悟出了这里边的甜头再后悔,我们这班船可早就到大海彼岸啦。到时候,你想游过去可难喽!没关系,这几份材料留给您,待您好好考虑一下,尤其这份《红筹、H股投资备战指南》一定看看。记住,我们开船的时间是6月23日,想买票要赶早。 次日午后,北京,沙尘暴过境,太阳很好。 经理室里,记者坐在券商昨天的位置上,听这位投资部经理讲述了这个故事。 《新财经》:那么,您有兴趣投资红筹股、H股基金吗? 经理:没兴趣。 《新财经》:为什么您能不为所动? 经理:道理很简单,首先国家的政策不允许,我们国有企业的资金一般不经上级主管单位批准是不准许炒股的。而且,我认为投资风险过大,我对他们基金的投资操作水平和经验都存有疑虑。 《新财经》:看完这些资料,听完那位券商的分析,您有何感想? 经理:当然,资料本身很完美,想法也不错。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一个好的理论未必能成功地指导实践操作,实现他们预想的目标。这也是我不能对其认同的一个原因。 《新财经》:他们深谙中国特色,也很了解中国企业,这不是个很鲜明的优势吗? 经理:正因为他们了解中国的企业,就更不能投资于中国的企业。我们就是国企,也许我比他们更了解中国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不好,很多是靠粉饰财务报表来虚报利润给公众的,这些虚假的业绩根本不具有可信度。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所谓的H股、红筹股的投资价值只能是纸上谈兵。社科院的王国刚不是说吗,QDII的实施是不现实的、不成熟的。所以,我们的资金与其投给他们玩资本市场,不如投给企业,靠企业长期的赢利、分红完全可以获得很可观的利润回报。资本市场深不可测,我们不想去足堂这个浑水。 而后,记者联络到这位快人快语的券商,在电话中对他进行采访。 《新财经》:现在有人对你们的基金感兴趣吗? 券商:当然有。凯恩斯说过“需求创造供给”,这是真理!我们就是因为有一定的客户群体需求才会成立专门基金来提供这项服务的。 《新财经》:那么,你们是否会赶在“七.一”之前进入股市? 券商:我们必须在“七.一”前进入!因为如果业界的预测成真,QDII可以实施大概就是要赶在“七.一”作为给党的献礼,此话真假姑且不论。但要真的那时候推出,这绝对是一个大的利空消息,也就类似于第二个B股市场,前车之鉴啊!实际上,我们在成立该基金之前已经用自有资金投入到港股中去了。 《新财经》:那么,你们如何能够保障对客户投资的回报呢?你们在资料、协议中都没有相关的体现和承诺。 券商:是的,但我们的客户会根据对自己香港证券市场的信心来预期投资回报高低的。虽然没有具体的承诺,不过,我们决不打无准备之战!刚才我说了,我们的自有资金已经先期进入了港股市场,目前已经得到了投资回报。 《新财经》:那就是说六月中旬融资结束后,将会用客户的资金将你们的自有资金替换掉? 券商:对。这样,基金就能够保障对客户有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回报。 《新财经》:那么,你们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呢?谁愿意把自己的既得利益轻易转给他人呢? 券商:我们的目的是期望通过这项服务,扩充我们的客户量,提升公司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加强客户对我们的信心。因此,部分利益的转移是必要而且值得的。同时,我们会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根据我们对港股市场的了解和对本次基金筹划过程的充分准备,我们绝对可以在“七.一”之前“胜利大逃亡”。 《新财经》:如果你们在“七.一”之后将资金进场呢? 券商:那我们不就成了去解套的“解放军”了?肯定落个和B股当年“六.一”之后一样的下场。 《新财经》:那要是内地投资者赶在“七.一”之前也想去分一杯羹,您说获利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券商:那要看QDII到底届时能不能推出来。这么说吧,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要没推出来,这些投资者也许能得点蝇头小利。不过,多少也有限,就像在国内A股市场一样散户永远比机构投资者慢半拍,但至少不会死得太惨;要是QDII批准之时你的钱还没撤,那绝对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新财经》:国家的资本市场没有放开,外汇怎么出去呢? 券商:这里边可有门道。基本上各大券商手中都有“御用黄牛”,外汇的倒卖绝对离不开这些本事通天的“黄牛”——他们多数是吃“皇粮”的,很多是外管局、银行的人,有背景有特权,办事十分顺当。而且他们也是有诚信的,资金的安全完全能够保证。 《新财经》:不是像我们在街上经常能够见到那种“黄牛”? 券商:咳,那些只是零售商,属于在边缘地带根本不入流的角色啦!他们的工作是负责把客户拉给御用的“坐棚黄牛”,通过“坐棚黄牛”来切汇、倒汇。这一买一卖之间的利差数额巨大,足可以造就一批千万富翁。 《新财经》:怎么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逃过有关监管部门的法眼? 券商:举个例子来说,比如通过事先约定,你可以用他人的名义在北京存入十万元人民币,那么,很快在国外的账户上就会有一笔以你名字开户的等价值量的港币存入,这中间根本看不到资金的往来、流动,监管部门怎么能查到?通过“御用黄牛”,资金在存款金额、日期各方面的安全都有保障。以前B股火的时候,这些“御用黄牛”都为那边倒汇,现在都纷纷为港股倒汇了。由于相当多的人看好H股、红筹股上涨的预期,现在到香港开户的内地投资者相当踊跃。 《新财经》:如果QDII正式推出,您觉得对B股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券商:一潭死水,没救了!形象地说,肯定“解放大香港,套牢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