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吕梁,是去年我国股市中最抢眼的新闻人物之一。他的现身,让公众看到了隐藏在股市背后庄家的全貌,也让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如此诡秘的“坐庄”故事。
“庄家”一词,是我国股票市场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可以说,中国证券市场自诞生以来,就和“庄家”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有人把“庄家”与“机构投资者”等同视之,认为能活跃市场。难道股市就离不开“庄家”?
记者在深圳采访时,曾经在深圳中科总部看到过一本这家公司自办的杂志—《中科创业》月刊。这本杂志的创刊号在2000年12月出版,里面还刊有K先生(吕梁)与《证券市场周刊》主编的一篇《做多中国》的对话。但从日期上看,在这本杂志出版以后,中科创业的股票就崩盘了。
在这篇对话文章中,吕梁还谈到将来的国有股流通,谈到了基金黑幕,也谈到了市场上的“庄家”行为。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这篇文章刚刚刊登之后,吕梁自己就成了证券市场上人所共知的一个“庄家”,一个惊天大案也随之浮出水面。
“中科创业事件”对深圳中科公司影响巨大,公司名声扫地。欧锡钊说,2001年1月10日,有关部门专门发过一个紧急通知,对“中科系”有关公司的资金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监管,公司信誉和商誉遭遇到很大的危机。不过,这自然也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这是接触“庄家”所付出的代价。
“中科创业事件”爆发之后,中科创业戴上了“ST”的帽子,而令人感到颇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原名为“康达尔”的深圳中科公司在2001年下半年再次更名,将“中科创业”改回原来的“康达尔”。
“中科创业事件”至今余波未平。这起事件虽然已过去一年多,但人们仍然对其中一些问题感到疑惑重重:“中科创业”案件的“庄家”吕梁和朱焕良现在何处?吕梁的资金是如何来的?中科创业到第10个跌停时突然又涨停,接盘的是谁?虽说深圳中科是受害者,但却避免不了联手坐庄的嫌疑,深圳中科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又该负什么责任?
毫无疑问,“中科创业”的崩盘对2001年中国股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直接导致了管理层一些重要政策的出台,而这些政策实施后又作用于股市。一年后的现在,再回头看这件事,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中科创业”崩盘事件可谓是我国证券史上一个最具“标本性”的案例。
“中科创业”这一“庄家”事件的发生,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的深思:
—重组规范性。康达尔当初重组的起因竟是“拯救”庄股。吕梁所透露的康达尔重组,现在看来是一起操纵股价的骗局。但在中国股市中,很多似是而非的公司重组该如何规范和监管?
—业绩真实性。真实的康达尔是否早已烂掉,是否为配合二级市场庄家炒作而包装利润?如果康达尔当年的利润果真经过包装的话,这起违规就有上市公司与二级市场庄家联手操作之嫌。
—如何约束庄股,庄家凭借其资金优势控盘,实现对股价轻松自如地操纵,以及随心所欲地发布配合信息。“中科创业”是否造成了庄股挑战法规的行为?对这一市场的普遍现象,监管部门如何去应对?
—危险的二级市场“资金链”,银行质押贷款是否不该发展?很多运作的资金往往靠股票质押贷款搞“活”,但这种资金链条的风险该如何化解?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界定?没有暴利的驱动,“庄家”的资金怎会来的如此容易?……
以吕梁“坐庄”和“中科创业”的查处为标志,随着监管的加强,“庄家时代”的沪深股市在去年里可谓惨遭“滑铁卢”:“亿安科技”被中国证监会查处,我国股市中第一只过百元股的神话随之破灭,“庄家”通过四家公司和627个个人账户控制了“亿安科技”85%的流通盘;有东方蓝筹股的“东方电子”股价高台跳水;“大连国际”连续暴跌;而银广夏连续15个跌停的惨烈,足以让日后的“庄家”望而却步……
证券市场需要稳定,需要活力,需要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就需要庄家,更不需要什么“庄家”时代,庄家和机构投资者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无论是“善庄”,还是“恶庄”,他的利益是建立在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之上的,是以损害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为代价的。只要“庄家时代”不终结,股市违规就难以消除。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