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世领发自北京
2002年6月11日11时15分,一直牵动公众神经的中国首例操纵股价刑事案开庭。
媒体扎堆二中院
6月11日,原本庄重威严的北京二中院门前,成了众多媒体记者“凑热闹”的地方。“我们这里经常有死刑的案子要审理,也没见到这么多的记者。”一位不知内情的工作人员不解地对记者说。
此案经本报首家报道后,记者的手机连日来应接不暇,许多同行希望能与本报一起采访。临近开庭前,据二中院有关方面统计,总共来了80多家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可见媒体对此案的关注程度。“我们就想来见证历史。”一位搭记者“便车”的投资界朋友说。
玩来玩去玩自己
作为“中科创事件总设计师”的股市大玩家吕梁,当初究竟是为了实现他的所谓“战略投资理念”、“做市商梦想”,还是为了“做庄圈钱”,或是别的什么目的?通过6月11日对中科创业当年的操盘手、被告丁福根和上海华亚实业发展公司法人代表、被告董沛霖的询问,这个问题似乎应该有一个新的解释。
按丁和董的说法,两人均是吕梁当年投资理论的“迷信者”。90年代中期,吕梁曾是丁在期货公司的客户,又是董的债务人。吕梁曾欠华亚实业2000万元,做胶合板期货,后来以上当受骗为由而迟迟没有归还。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恐怕才是吕梁发起“中科创”的真正“动力”所在。“并不是吕梁找我融资的时候才认识我,而是自他欠债以来,我们经常催他还钱。后来他就向我们灌输他的投资理念,我们当时也相信这套理念;况且,也只有这样做了,才更有可能拿到我们的欠款。”
正是这个原因,上海华亚也被“拉下了水”。
那么,动用资金54亿、把诸多机构当棋子般挪动的吕梁,从中又获取了多少不正当利益呢?
丁的回答是,由于吕梁大多是通过股票质押循环使用的“钱生钱”术,并没有真正从中获益。而吕梁、华亚实业及其客户才是“最大受害者”。
果真如此的话,那就真应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说法,可谓是“玩来玩去玩住了自己”。
三天不会有结果
“从6月11日的庭审可以看出,法庭调查的许多问题都是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这种专业性如此强的案子办起来确实不容易。”丁的代理律师、同达律师事务所的柴冠宏说。
据柴讲,前段时间他为了了解股市的内幕,曾接触了不少的操盘手。“每天晚上我都与炒股的弟弟聊到深夜11点。这个案子对我来说,证券知识比法律知识还重要。”柴说。
“审理结果肯定不会当庭宣布,”二中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恐怕得等到一两个月后了。”
照6月11日的审理进展速度看,每日的半天审理只能是询问完所有的报告。
《国际金融报》(2002年06月12日第一版)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