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
作为国有股减持方案的阶段性成果,政策面对折让配售方案的出台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谨慎,是有道理的,而市场的反应过度则主要是对所谓多赢的目标期望过甚的缘故。
应该肯定,折让配售方案在许多方面已经吸收了一些反映投资者意愿的有益建言,例 如,由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流通股股东低价配售或无偿送股,将价格差以折让的形式全额补偿流通股股东,使流通股股东不受损失;为不再积累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实行老股老办法,新股新办法,今后新上市的公司,不再区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使中国证券市场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等。应该说,这个方案正视历史,面对现实,主张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解决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比之于此前的几次方案,是有进步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毋庸讳言,此次形成的折让配售方案由于没有理顺价格和利益的关系,还是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
国有股减持的根本问题是价格问题,而价格是利益机制的反应。在国家、企业、投资者三者利益关系上,如果对国有股减持的目的不明确,遑论多赢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国有股减持价格虽然采纳了折价配售方案,却依然坚持去年6月12日方案提出的“市场化定价”原则,就使得折价的基础依然成为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隐患。因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希望市场具有完全理性的思路是不现实的。在竞价底价的确定过程中,如果参与各方缺乏合作或者证券市场处于剧烈动荡中,则容易出现市场操纵或竞价不充分,从而难以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甚至会导致运作的失败。市场公开竞价只有建立在理性市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弱小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正是“市场化定价”思路这个缺陷的存在,引起了市场的不安。
其次,证券市场全流通方案的问世,也有操之过急之嫌。如果单单从证券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国有股减持涉及的确实是非流通股流通的问题。其实,从国民经济的全局来看,国有股减持主要是一个经济结构问题,涉及的面远大于证券市场的结构调整。以证券市场的局部结构的调整去设计国民经济的全局性调整,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的本身就不那么可信。试问,全流通方案能够满足社保基金筹集资金的要求吗?能够正确处理国家与地方、国家与企业、国家与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关系吗?在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目前又抛出“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流通性问题”,只能使投资者更加难以把握政策的走向。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