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
对于社保基金的入市投资,二级市场已期盼多年。然而,两大因素导致投资者对社保基金潜在入市的反应较平淡。其一,受制于一项特殊规定,现有的社保基金实际还难以入市投资。社保基金建立的初始阶段,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以外的中央预算拨款仅限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条件成熟时再经国务院批准后按规定比例进行投资。对股市来说,似乎只能对 社保基金“望梅止渴”,待国有股减持启动后,社保基金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入市增量资金。至于国有股减持启动,整个市场都存在畏难情绪。有民意调查显示,61.5%的投资者把国有股高价减持列在明年最担心因素的首位。其二,中国石化让社保基金暂时伤得不轻。社保基金迄今惟一投资的股票,是以战略投资者身份申购3亿股中国石化。按12月20日的收盘价计算,已经造成2.46亿元的浮动亏损。直接投资股票的第一枪未打响,表明社保基金并非股市“救世主”,同样是需要经历风险的投资者。“吃一堑,长一智”,社保基金今后投资二级市场势必慎之又慎,而这意味着社保基金入市的资金推动效应打折扣。
然而,社保基金暂不入市的特殊性,并不能掩盖其管理运营即将启动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社保基金被明确允许投资一定比例的基金和股票是跨越性的一步。国外的实践表明,证券市场成熟度越高,社保基金所代表机构投资者发挥的中坚作用越突出。现行政策允许社保基金可直接投资股市,将使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一场深刻变化,投资理念也按随之转变。另一方面,社保基金潜在入市的规模不容小觑。从去年11月以来,财政部共向全国社保基金拨入资金607.26亿元;截至12月16日,形成了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其他债券、中国石化新股、已实现的银行存款及债券利息在内的资产总额共616.53亿元。如果按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的上限计算,社保基金潜在直接和间接入市的规模已有246亿元左右。即便按目前实施的限制性政策估算,从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有股减持办法以来,共有14家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的同时减持国有股,3家公司随增发减持国有股,减持筹集资金达23.15亿元。40%的比例等于9.26亿元的资金可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这一规模已相当于2家小盘封闭式基金。从股市的资金推动效应看,9.26亿元资金入市,实际带来的增量资金远不止这一数字。此外,40%入市投资的政策上限也是有弹性的。管理暂行办法中有一条,即根据金融市场变化和社保基金投资运作情况,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有关部门报国务院对规定的社保基金投资比例进行调整。这就为比例调整留有余地,不排除证券市场成熟后有突破40%上限的可能。
社保基金不同于一般入市的资金,而是稳健型投资者的代表。作为“血汗钱”、“保命钱”,其投资追求的是稳定收益,安全性位居第一位。此次出台的管理暂行办法促使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必须稳健行事。按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按当年收取的资产管理手续费的20%,提取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社保基金投资的亏损。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要为自己管理的基金理财承担风险,而且是用自己的“工资”来弥补损失,一不留神有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与此同时,对单个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比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求用分散化确保社保基金的低风险。在信息披露方面,理事会也将每年一次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资产、收益、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每季度一次向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交社保基金财务会计报告、投资管理报告。总之,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必须对“血汗钱”、“保命钱”的投资行为负责,一切做到“稳”字当先。追求稳健投资的社保基金,无论其直接入市还是间接入市,都十分有助于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从这一点上说,社保基金可“以一当十”,作用胜过数倍规模的游资。
社保基金入市的实质性启动,还要待国有股减持正常开展。从上周公布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征集的初步汇总情况看,投资者并非完全不接受减持,问题在于减持方案如何体现公平原则,及减轻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就减持方案征集情况表示,找到一个共识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多方共赢的方案看来很有希望。
倘若果真如此,一来股市发展少了块心病,二则社保基金得到了充实。其实,社保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本身也给国有股减持增添了信心。社保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最高可有40%资金投资股市,将有助于国有股减持工作的开展。国有股减持的环境已渐趋成熟,社保基金仅作“望梅止渴”的日子将不会太久。一旦国有股减持纳入正轨,证券市场成熟度又有提高,社保基金入市的特殊规定自然会“解禁”。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