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评论:中国股市到底有没有财富效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1月02日 10:3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自今年6月份以来,沪深股市连续数月下跌,虽然曾经有过一次大幅的反弹,但截止10月31日,沪深两市的股指自最高位仍跌去了三成,数千亿元的流通市值在几个月内就被“蒸发”一空。如此深度的大跌,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实属罕见。社会财富缩水,股民个人资产下降成为自然的结果。这使人们联想起1999年出现“井喷行情”时,在国内兴起的股市财富效应的一番争论。中国股市大跌,使这一旧话题又热门起来。中国股市到底有没有财富效应,股市的财富效应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一时间,这些问题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

  “财富效应”产生于美国股市大涨之中

  股市的财富效应理论来源于美国,时间则是美国经济和股市处于如日中天之时。1999年3月16日,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创下了1万点的新高,《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认为美国股市对个人财富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提出,美国经济自90年代初以来的超常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国股市的持续上涨。

  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因为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是经济基本面决定股市,而不是相反。但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能够持续强劲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它的一些数据是有一定说服力的。从1987年至1998年,美国人投资股市的资产占其家庭资产的比重已由10%增加到25%;美国消费者中约40%都有资金投资在股市,其获利成长远比薪金增幅要大,这使得他们勇于消费。据统计,美国中等收入家庭中,财富每增加1美元,消费支出将增加5美分。大量的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不仅使美国本土的产品供不应求,连带使得全球各国都竞相把产品出口到美国,希望以此来提升本国经济。因此,《亚洲华尔街日报》认为是美国股市催化了美国经济,并成了带动全球经济的起搏器——起码当时是这样。

  虽然这个理论很新颖,但却很好理解。当股票的价值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时,投资者可支配的收入也相应增加了,进而刺激个人消费支出的提高。而个人消费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对宏观经济会产生影响。

  在中国曾经“露过脸”

  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是否同样适用于中国呢?1999年的5.19行情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在当时,长期低迷的楼市开始复苏,娱乐业、旅游业也热了起来,人们对股市的财富效应更是津津乐道。

  有专家就此指出,目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虽然人数不占大多数,但相对来说是收入积蓄较多的居民,属于城市中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消费意识相对超前,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他们对消费预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比如,在金融业发达的上海,购买股票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向。上海市统计局最近的一份资金流量分析报告显示,2000年,上海居民用于投资股票的资金达到189.98亿元,占居民投资额的比重达到45.7%,比1999年上升了38个百分点。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指出,股价上涨也导致没有持有股票或持有少量股票的家庭增加消费支出。因为股市上升反映了经济前景趋好,使没有股票的就业人员认为未来其工作前景也将改善,并被这种良好的乐观前景所迷惑。

  有市场人士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和股票指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度大约为3%,即股指每下跌1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率将降低0.3个百分点。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教授经过详细的统计也指出,1999年以来,我国股市的变化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变动的轨迹非常相似。1999年5.19行情以来,我国股市的牛市一直持续到今年的6月底。而我国1999年和2000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分别为6.8%和9.7%,2001年上半年为10.3%。之后,随着股市的暴跌,7月份以来的增长率逐月下降,7月份为9.8%,8月份为9.6%。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的趋缓,表明了消费者消费意愿的降低。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提供了佐证,在股市持续下跌的8、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受到了影响,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8月份的97.5点下降0.2点,而消费者预期指数也比8月份的97.9点下降了0.1点。

  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资料也反映了这一点。今年5月1日“黄金周”,正是股市处于最高位时,各地出游的人数众多。而到了10月1日的这个“黄金周”,全国旅游业的收入锐减了13.3%,直接表现在出远门的人少了,住五星级、四星级宾馆的少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徐宏源副主任认为,这就是股市暴跌在消费市场的反映。股市的涨跌,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预期,从而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果股市下跌,原来在消费方面显得保守的中国百姓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去获得低利率的年收益,而不愿在股票上扩大投资份额。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全国的居民储蓄额增加了4977亿元,比1999年下降1267亿元,而今年仅仅前三个季度居民储蓄额的增加值就达到6948亿元。

  徐宏源认为,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中,储蓄属于供给一方。储蓄越多,有效需求越少。储蓄的增加不利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我国自今年9月份开始,宏观经济呈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这里面固然有不少原因,比如制造业过剩、国际经济不景气、世界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传导到中国市场等,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股市持续数月的低迷。

  多数专家认为“效应”不大

  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股市目前并不具有财富效应,或者说,财富效应的影响不大。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教授指出,由于我国证券化率依然较低,股市资金占居民总财富的比重偏低,所以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目前,发达国家的证券化比率大多超过了100%。例如,2000年底美国的证券化超过了200%。相比之下,此次沪深股市大跌之前我国的证券化率仅为50%。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另外,从结构上讲,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也制约了财富效应的发挥。截止2000年底,我国证券市场开户投资者已突破5500万户。尽管在开户人数中,中小投资者所占的比例相当高。但是,按照资金量,证券公司、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投资者结构导致了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或“棘轮效应”,即在股市上涨时,因为投资收益主要集中于机构投资者,所以股市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不明显;在股市下跌时,因为中小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损失,所以股价下跌对消费支出的抑制效应反而比较明显。

  高盛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也认为,中国股市的股票资产只占居民总资产的4%,而中国股民的数目亦只占居民总数的4.7%,加上居民储蓄额仍然高企,因此,纸上财富的变化对市场需求及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

  另外,也有经济学家对财富效应这个理论本身产生了看法。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公司中国研究部主管梁翔指出,总体而言,财富缩水与消费降温之间从来就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例如,纳斯达克暴跌使美国公民财富缩水与个人收入相比的比值远远大于中国,但美国的消费至今仍在增长。之所以人们认为负财富效应的影响不仅严重而且广泛,其实完全是股市中失意的投资人大肆抱怨,且他们都集中在大城市,而这些大城市又恰恰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因而使负财富效应被夸大。

  应关注“财富效应”的研究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股市历经10年的规范和发展,其市价总值已经占到GDP的26%,流通市值也已占到GDP的26%,股民人数已近6000万户,占到城镇居民人口的15%。股市与国民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视有关股市的财富效应理论的研究工作。而且从1999年5月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一个大涨行情和一个大跌行情,是研究股市财富效应的两个很好的样本。有关专家应抓住这个契机,研究好这个方面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大计。有关方面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推进对于“财富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化。

  资料链接

  何谓“财富效应”

  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与金融资产价格成正比。财富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而同步上升或下降,进而对消费产生刺激或抑制的影响,这就是财富效应(WealthEffect)。(记者王晓峰)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评论:聚焦中国股市当前的六大矛盾 (2001/11/01 13:41)
野山:WTO你能带中国股市走多远? (2001/11/01 07:42)
第三季度中国股市大幅波动 居民储蓄存款大增 (2001/10/30 06:45)
后续政策会否再吹暖风 四大悬念考验中国股市 (2001/10/29 11:17)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分 类 信 息
:北京软件人才培训
   泰豪大屏幕电视墙
   把握时机尽快拥有
   啄木鸟婚纱摄影
:欢迎加盟山大杏林
    全国CAD制作培训
:风景这边更好
   异国情调婚纱摄影
:20余克重百科全书
   0.38元的国际长途
:超凡家装久经锤炼
   家用秋千寻代理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市中心的花园洋房
:巨鼎轩企划设计
   足美堂 脚部按摩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