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芃
继5.19之后,国内股市昨天再次上演了井喷行情。沪深股市全线飘红,绝大部分个股也都封于涨停。
被套多时终于重见天日,市场参与各方对此的反应理所当然是一种本能的喜悦。但只
要冷静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中国股市的建设和发展仍不容乐观。尽管从技术层面上研判,连跌多日的股市也差不多走到了反弹的边缘,但恐怕没有人会把此番行情叫做技术性反弹。昨天的这轮行情,无疑应当归功于“停止减持国有股”这一重大利好———中国股市涨涨跌跌的背后,总有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那就是政策,“10.23行情”同样难逃窠臼。
政策总是功利的,有时难免会和市场本身的规律背道而驰。然而回顾中国股市10年,从最初的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验田,到为国有企业解困,再到近期的为社保基金筹资,股市从诞生之初就承担了太多本不是份内的责任。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内的股市走势总是让人很难按常规去推断,却一次一次受制于林林总总的利好或是利空的政策消息。中国的股市从根本上说就是个政策市,不承认这一点未免失之幼稚,但看清了这一点却让人不能不对中国股市感到悲哀:市场的扭曲如此严重,以致它已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
但证监会此番出手应该说实属无奈。回顾本轮股市的下跌,证监会一直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试图让股市按照市场规律去运行。就在前不久,在连跌3个月、市值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证监会的有关人士还表示,他们“只管监管不管指数”,决心不可谓不大。然而,股市不依不饶拉出7连阴,沪市大盘指数跌去30%之多,市场盛传证券公司濒临倒闭,专家学者发出“股市资金链将要断裂、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触即发”的盛世危言,证监会再也不能坐视不管,终于又拿出了其一以贯之的杀手锏———政策救市。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董辅指出的,政府不托市是对的,但在股市巨幅暴跌,证券市场已经快要完全丧失其功能的危急关头,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勇于纠正偏差。证监会此次毅然出手,简直有一种悲壮的意味,这种知错即改的勇气是值得嘉许的。当市场的力量已经不能左右其自身的发展时,动用非市场的因素也只能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然而,中国股市一开始就隐含了太多的非市场因素,监管层的这次纠错,是在市场路径已然偏差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万幸的是,迄今为止监管层的政策对市场还是有作用的,但如果长此以往,市场自身的功能将逐渐丧失,其固有的沉疴也将积重难返。
已走过10年风雨历程的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发展,愈来愈体现市场自身的规律和力量。忽视或者轻视市场的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并付出沉重的代价,市场的力量一定会胜过包括政策在内的所有行政力量。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