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要辩证地看待上市公司业绩

2001年08月08日 10:1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甘 玲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发布预亏、预警公告,其中不乏一些老牌绩优公司、高科技公司以及上市不久的公司,这令不少投资者对中报业绩产生了疑惑。其实,对这个问题应进行辩证、全面地分析。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从截至8月2日的中报情况看,282家公司今年中期的平均每股收益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9%,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公司与去年同期公布中报的330家公司相比,平均净利润增长率更是接近翻番。这说明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出现了明显好转。另外,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513户国家重点企业产销同步增长,利润总额持续增长,幅度高达20%以上,亏损面同比下降2.3%。看来,国企三年脱困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国企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必定受惠不菲。

  应该看到,今年政策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对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年中报采用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在原来四项计提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等新四项的计提,6成企业的利润因此被挖走了一大块,纺织、化工这些传统产业以及电力能源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计提数额较高,一般都达2000万元左右,T类公司计提的数量较大,原来濒临亏损边缘的公司自然因此“现形”。另外,今年还停止实施所得税先征后返政策,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失去了往常的风采。据了解,受此政策影响的上市公司不少于400家。同时,国家对烟酒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负水平进行了调整,这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有一定影响。由此看来,不少拉响业绩警报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出现恶化,而是受到新政策影响,计算方法有变所致。

  其次,无论是一个产业还是一家企业,在经历了高速成长期后,一般都会进入一个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利润增长有所放缓是很正常的。国内不少高科技公司就面临这样一个转折点,公司尽管还算绩优,但已没有前几年那样风光,给投资者的感觉是业绩出现大幅下降,其实认真分析,公司的基本面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至于一些绩优公司的中期业绩也差强人意,主要也是由于股本扩张速度较快,经营业绩没有同步大比例跟上,结果每股盈利同比出现倒退,应该看到,只要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出现异常,随着融资项目的陆续投产,公司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公司因所处行业已进入衰退期或行业竞争加剧而出现业绩下滑。

  再者,今年国内企业受国外行业景气的影响也不小。由于受到全球半导体、光纤等行业出现供大于求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一些国际科技巨头的业绩都出现大幅下滑,国内一些出口型企业自然也难以幸免。但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明年初,全球高科技行业有望走出困境,这样,国内科技企业的经营“行情”也有机会随之看涨。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杨采妮19年情修成正果 周六新加坡办婚礼
  • 财经审计长讲秘闻:刘志军案上报前沉默1小时
  • 科技谷歌将推新款谷歌眼镜:适用戴眼镜者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解密:蒋介石晚年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 教育盲人国内高考遭遇不公 自学雅思赴英留学
  • 沈建光:上海自贸区的四大难题
  • 赵伟:贵州能否实现瑞士梦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朱大鸣:开发商不差钱 楼市疯过09年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