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质疑:上市公司业绩真的好转了吗?

2001年08月03日 10:41  国信证券鑫网 

  今天证券时报上发表了一篇上公司业绩明显好转的报道。该报道称,根据全景网络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已经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有关数据来看,上市公司今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均有明显改善,总体业绩将比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截至8月2日,深沪两市共有28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中报。为了客观反映这些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全景网络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一个方面是将这282家公司今年中期的业绩与2000年中期业绩进行对比;另一个方面是将这282家公司与去年8月2日前已公布中报的公司业绩进行比较。统计数据显示,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大体一致:今年中期业绩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在近期股指大幅下挫之后,证券时报的这一报导无疑将使一些做空的人士应检讨自己的言行。作为投资者来说,当然希望看到上市公司业绩好转的报导,也将有助于自己的持股信心。不过就今天的这则报导来看,其中的一些偏差及误导之嫌却是值得注意的。

  一、该分析数据的截止时间是以8月2日为准,这一时间段的代表性有片面之嫌。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历来喜欢报喜不报忧,如此也就出现中报公布的前一阶段的上市公司业绩明显要好于后一阶段上市公司所公布的业绩,喜的成份相对更重一些。而评价上市公司业绩时,后一阶段大量的上市公司却是相当重要的,根本忽视不得。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越到后来上市公司公布的消息总是让投资者安心不了,前几天,在预警与预亏公告最后时限,16家上市公司业绩预警公告可是刚刚发生的。

  二、从数量上来看,这份报导观点的客观性有些疑问。从该报导我们可知,其主要是根据已公布的282家上市公司中报数据分析而得的。我们知道当前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总数已超过1100家,如此上述的282家只能算是个零头。用282家上市公司的中报数据来得出上市业绩明显好转的结论显然有点仓促,误导性也是显而容见的。

  三、多数上市公司的中报数据不经审计即可公布,也使得中报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今天财经时报一篇“揭开银广夏陷阱”文章中称,银广夏从1999年开始在市场上散布的“利润神话”全系子虚乌有的编造,其出口额据公司自称在2000年达1.8亿马克,而事实上仅为3万美元;其签下60亿合同的德国买家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是注册资金仅5万马克的小型贸易公司;其据称出口创汇创利的“超临界萃取产品”,在产量产品和价格上均被专家证实不具可能性。虽然银广夏是否真的在编造利润数据还有待于有关部分查证。但这一文章却是从侧面表明,当前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的真实性有待加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