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本市场渐次开放 台商捷足先登

2001年07月27日 15:50  南方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马斌 上海报道

  自从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外商投资股份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媒体对于外企上市的猜测和臆断不绝于耳。在记者深入采访之后,发现呼声最高的联合利华并不像媒体炒做的那样急迫,该公司的吴小姐指出,作为国际性的大牌公司,联合利华已经在鹿特丹等地上市,在内地绝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该公司在1998年向证监会提出上A股市场的意向时,主要目的是在于推进本土化进程,现在也是这样。

  从目前的情况看,外企上市尚没有操作性的规定。

  东亚银行又是另一种情况,该行早已在香港上市,在内地设立了分行,却没有境内注册的外商投资公司,因此并不适用外经贸部的通知以及有关外企上市的一系列规定性文件。该行上海分行的刘小姐也指出,东亚银行只可能在内地以发行CDR的方式筹资。

  为什么内地上市,外企的动机不外乎有以下几点:其一是资金缺乏型,希望通过内地资本市场募得巨额资金用于产业运作和相关的并购活动。以国福龙凤为代表。其二是品牌缺乏型,以此前专注于以OEM(代工)和ODM(研发、生产)方式生产手机的大霸电子为典型。2001年6月,大霸电子在内地市场推出第一款自创品牌的手机。刚好赶上了政策的放开,大霸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上市这一条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最佳渠道。其三属锦上添花型。这类企业多已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有足够的资金后盾,同时在国内市场耕耘多年,品牌深入人心。在国内上市只是出于推行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和推进本土化进程的考虑,像联合利华等。

  龙凤B股上市步入快车道

  “龙凤将上B股市场。”负责内地上市工作的龙凤集团总部的财务部副总冯辉煌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龙凤内地上市可以说是蓄谋已久,最初的想法是在A股募集资金,但苦于政策一直不明朗,龙凤的A股上市工作受到了牵制。而源于2001年2月B股市场对内地投资者的开放,B股市场空前火爆,龙凤最终确定进军B股市场。据了解,龙凤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作,估计在8月初向上海市外经贸委报改制的材料,最后完成改制则要在2001年底。经反复筛选,广东的一家老牌券商与龙凤签定了相关协议,相关的中介机构人选也已经确定。

  内地上市势在必行早在1991年,龙凤就曾考虑过在台湾上市,当时已经确定了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并且开始着手IPO的工作。但在结束对内地市场考察之后,叶董决定放弃在台湾上市的计划,将自己在台湾企业的股权卖给了一家澳商,将所得资金几乎全部投向了内地。

  从1992年上海国福龙凤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算起,龙凤在内地已经辛苦耕耘了近十年,2000年龙凤实现营业额达到4亿元,税后净利近4000万。发展到今天拥有5家生产厂、14家分公司和15个营业网点的规模,龙凤靠的是自身的积累。“融资渠道的缺乏是龙凤比较头痛的问题,内地的银行对外商投资企业不发放长期贷款,我们只能利用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备受束缚,而我们在内地的所得几乎全部用于了内地的市场和生产基地的拓展”,冯谈到这点时显得颇为无奈。显然融资渠道不畅成了龙凤扩张的致命瓶颈,要快速实现龙凤的产业野心,只有上市一条路。

  速冻食品龙头的野心今年2月份内贸部的资料显示,龙凤在国内冷冻食品市场的占有率达12%,稳坐头把交椅。然而龙凤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结果,积极筹备上市自然有更大的野心在里面。谈到上市后的打算,冯颇有条理和章法,显然,酝酿良久。

  其一,产品多元化。一方面是要改变现有的销售方式,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自己的中式快餐连锁店,直面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发展“外食”产业。目标是高校和高新技术园区的工厂,龙凤计算得出结果是1位员工大概可以准备250个人的伙食。

  其二,并购。目标是拥有民族品牌、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目前正在与龙凤洽谈合资合作事宜的已经有4家,均位于长江以北。冯透露,目前龙凤已经将并购的整个流程、整合的方案整理成书面材料。

  其三,利用管理技术、营销系统、生产技术,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联盟。比如利用龙凤的营销系统,为没有配送渠道和队伍的同行(如冠生园)作配送,将后者的触角伸向全国市场,龙凤则可以从中渔利。

  最后,立足现有的产业,染指物流与保健食品行业。冯指出,要做物流,龙凤在全国拥有30多个据点、大型的冻库和车队,叶董在台湾还有物流公司;考虑到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与龙凤现有的某些产品非常相似,而保健食品利润丰厚,龙凤自然不愿放弃这块肥肉。

  台商内地发家秘笈

  上海人对台湾人的一概称呼为“台巴子”,不屑与鄙视溢于言表。然而不知不觉之中,台商的触角几乎伸向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食品行业有旺旺、统一、顶益和龙凤等,IT领域有华硕、明基、威盛等,而捷安特、大霸电子也都是响当当的名头。在上海滩的大街小巷到处有台商的踪影,一次走在淮海路上,路过“西门町”时,看见一位西装革履的台湾人面对大街,一边自得其乐地高唱“爱拼才会赢”,一边大声招揽顾客,路人无不侧目,而该店的小姐告诉我这是商店的老板。

  台商内地发家的传奇般故事为诸多的内地企业所困惑,从白手起家到今天,大多数台商在内地不过耕耘了十年左右,然而凭借两岸文化习惯的相似性,加上台商从欧美、日本诸国学习到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台商在内地的产业像注射了激素般膨胀。“……台商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压缩成一张光碟片,快速复制到内地”,台湾的媒体这样评价。

  旺旺的林副总谈到在内地创业时感慨良多,“湖南是旺旺在内地的第一家工厂,工厂位于长沙市郊,环境非常恶劣,开始时根本连洗澡的地方也没有,只能熬到周末一起到长沙市区的旅馆里开一个房间轮流沐浴,没有人过多地抱怨。”龙凤食品的冯先生则认为“国内的国营企业其实有很好的民族品牌,像北京的瑞达,龙凤无论怎么打广告都打不过它,但是若不加以很好利用,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支撑住长期的亏损。”

  几年前记者曾到仙霞路上台湾人开的“伊加伊”吃面,同桌的人告诉我,为与隔壁的“永和豆浆大王”抗衡,这里的豆浆全部免费供应,经常也有恶作剧的大学生晚上来到这里,什么不吃只喝豆浆,咕咚咕咚下肚后扬长而去,没有一个人加以阻拦或有微词。几年后,伊加伊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上海滩的街头巷尾,不声不响地把生意做大了。想起有些商家以免费为名,行强卖之实的勾当,实在反差太大。

  现身台前大霸争霸手机市场

  “上海大霸上市并不是为钱所困,上市对品牌的提升才是最关键的”,某券商投行人员向记者透露,上海大霸曾就内地上市向该券商咨询,据称该公司的目标是A股。目前上海大霸已经与某券商签定了相关协议。

  上海大霸是台湾大霸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内地的子公司,台湾大霸成立于1979年,1991年在台湾上市,2000年市值在6亿美元,营业额超过6.5亿美元。目前上海大霸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大霸在台湾土城厂的规模,成为大霸电子的主要生产基地。但业务模式主要以OEM和ODM方式为国际品牌设计和生产手机。

  该公司的董事长莫自治荣获2000年度亚洲之星之殊荣,背靠强大的经济后盾,大霸大胆放言要投入1.2亿元进攻内地市场。

  2001年6月,大霸第一款自创品牌手机“迪比特”DB-2009A闪亮登场之际,大霸宣布与中邮普泰携手。到6月28日止,大霸内地自有品牌手机已售出1000余台。

  得益于较早进入内地设厂的优势,大霸电子成为唯一获得国家计委核准、拥有内地GSM移动电话销售权的台湾移动电话制造商。

  内地上市一石数鸟与其他台商比较,大霸电子显然比较特殊:主要的产业仍然分布在台湾,上海大霸仅仅是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而且营业收入按月计入台湾厂;长期专注于手机的设计制造,为国际品牌作嫁衣,没有自己的品牌;客户主要是国际手机厂商,内地手机市场的发展对大霸的影响是间接的,没有从内地手机市场的成长中获得多少直接的收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年来,台商同辈忙于攻占内地市场,苦苦经营自有品牌。如今,明基、华硕、旺旺、龙凤、统一等已经家喻户晓,多数已成为行业的领导品牌。大霸在内地选择了做无名财主,虽然在台湾早已是声名显赫,但在内地打拼了八、九年之后,仍然寂寂无名。

  进入2001年,大霸电子的经营业绩出现明显滑坡。据台湾媒体披露,大霸电子2001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急剧萎缩至8亿元新台币,加上营业外亏损侵蚀,累计税前亏损达1.66亿元新台币。四月份,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营业收入超过4亿元新台币,比3月份的3.54亿元新台币增长14.7%,但较2000年同期的9亿元新台币仍萎缩了55%。据预计,2001年全年大霸电子营业收入总额为76.34亿元新台币,较2000年的87.38亿元新台币下跌12.6%。

  一面是手机巨头定单的减少,一面是潜力无边的内地市场,以OEM和ODM方式为国际品牌设计和生产手机,在市场快速发展期固然可以获得无风险的利润,但是由于不直接面对市场,在市场转冷时,受制于人的问题变得非常突出,此次以自有品牌进军内地手机市场,大霸开始走出国际手机巨头的阴影,争取内地上市更为大霸的前景增添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身处困境的大霸现时选择内地上市更有多方面的考虑。其一,配合手机市场的推广,在内地资本市场立足,提高大霸在内地的知名度。其二,虽然大霸财大气粗,但是其在台湾股市的筹资并不可以随便投资内地,从这一点来看,大霸属于资金相对缺乏型,有内地融资的内在需要。其三,配合生产和销售重心向内地转移的战略,树立内地本土厂商的形象。

  像旺旺这样的台资企业,其业务收入9成以上来自内地,进军内地资本市场可谓水到渠成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