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启华 李丰洲
6月上旬,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公司35笔法人股拍卖只成交12笔;17日,深圳市高戍达拍卖公司拍卖22只法人股,竟有20只流标。法人股拍卖由热变冷,行情变化如此之快,让众多市场参与者受惊不小。法人股从年初火爆到近期沉寂,到底是何原因?
B股难当重任
北京中佳信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文吉力认为,当初很多人看到转配股与B股的政策出台后,以为这种机会很快将会落在法人股身上,但后来很快就失望了。这是法人股拍卖降温的一大原因。
3月上旬,在B股成为证券市场最大热点的同时,上海法人股拍卖也引人瞩目:近700多万法人股无一流拍,被一抢而空,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与非上市外资法人股拉开上市流通序幕的影响,市场形成对法人股上市流通的良好预期。
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与出席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香港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法人股流通的决策权涉及所有权方面的管理问题,它的流通会非常谨慎,会安排一个时间表,使市场不至于产生大的震动。显然,要实现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不大可能一蹴而就。
价值参照失误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法人股拍卖市场经过半年多的升温,价格的持续上涨明显带有炒作的成分。这里有一个误区:对法人股的价值判断,不是以公司自身基本面作参照,而是以二级市场股价为参照,造成法人股拍卖快速脱离了其自身价值。
赵文吉力谈到,风险首先来自法人股未上市前流通性差的致命缺点,法人股上市仍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问题在于法人股股东长时间等待上市流通是否值得?机会成本又是否划得来?国有股减持办法的公布,使法人股上市预期打了折扣。国有股减持主要向一级市场套现,而不采用以配售方式为主与二级市场“接轨”。由于国有股减持存在某些未定因素,对盲目跟着二级市场热点炒作的法人股拍卖可能是潜在的利空。
恶意操纵价格
有的将拍卖当成一种常规交易手段,今天在A地竞买的股票,明天在B地再竞卖出来,以博取差价;甚至为了好脱手,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段,如一次买100万股,再拆成10个10万股卖出去;由于拍卖的佣金很高,一般达到标的的5%,往返就需10%,导致一些人采取非正常手段来哄抬法人股价格。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拍卖会上购买法人股的投资者往往是来“做差价”的,拍品的质地、数量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这样的市场很容易形成“博傻”气氛,越是高价位购买的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和损失也就越大。
如果把二级市场上庄家操纵股价的手法引入拍卖场,先分拆一小部分自买自卖,人为哄抬价格,然后在较高价位陆续出货,由于拍卖标的拆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法人股拍卖市场的进入门槛,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很容易诱骗跟风者上当。更可怕的是,二级市场上操纵股价有监管体制约束,而拍卖场上却可能成为合理的犯规。
真买家能否如愿
那么,真正的买家能在拍卖市场买到理想的股权吗?业内人士指出,很难!由于想长期持有法人股、甚至想控股上市公司的买家所需数量巨大,多在上千万或几千万股,而法人股拍卖市场的则多在十几、二十万股,超过百万的已经很少,使真正的大买家对法人股拍卖无法产生兴趣,只能私下接触。
有关人士认为,只要规范发展法人股拍卖市场,真正以发展的眼光将市场培育出来,对哪一方都是有利的。抱着投资的心态购买法人股,赢得可观的回报,对有些法人股而言,只要买价低,公司的分红要比银行利率高。比如以每股3元拍到法人股,只要每年派现0.1元,就远比银行利率高。拍卖行也要将目光放远,去赚阳光下的利润,不要为了眼前得益而采取非正常手段刺激拍卖,那样无异于饮鸩止渴。
法人股拍卖的潮起潮落,掀起了一些泡沫和沉渣,相信广大投资者的眼睛会越来越亮。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