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06:4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原标题:北上“揽客” 南下“圈地” 深港通前夜 “聪明”资金躁动)

  随着深港通开通进入倒计时,各路机构亦紧锣密鼓加速布局。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近日来内地路演的港股公司数量激增,部分公司频繁“跑会”,力图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内地券商亦动作频频,一手抓紧调研港股公司,一手筹谋赴港上市以开拓海外市场。业内人士指出,港股估值优势渐显,部分内地资金有意借道公私募“举牌”、“买壳”,港股市场或从“估值洼地”变为“举牌热土”。

  □本报实习记者 张晓琪 王兴亮

  港股公司北上“揽客”

  8月中旬以来,市值管理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又一次火了起来。

  深圳一家资管公司的研究员向记者抱怨,9月份跑了十几场港股公司推介会。“券商、中介机构都来邀请,上周刚去,这个星期又来喊,简直比调研还累。”该研究员透露,有好几家香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一般,老总倒是频繁跑会,这个月就在路演现场撞见不下七八次。

  一名刚在深圳某五星级酒店举办完推介会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预计在全国开展八场类似的路演,前四场活动120个公司的名额刚放出去,当天即爆满。深圳是路演的首站,参与推介的30家港股公司都是从三四百家报名公司中层层筛选出来的。

  内地某中型券商海外研究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市值管理主要目的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切实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财经公关或机构的价值营销一直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常见的套路就是平台或机构动用自己的人脉,将投资机构邀请过来,然后上市公司高层作推介,希望公司股票得到认可,带动市值提升。”该负责人说。

  据他透露,早在今年8月深港通正式获批之前,就有不少港股上市公司在谋划进行市值管理,以期成为首批深港通标的。如今,深港通开通在即,又一波港股市值管理潮开始掀起。“这一波市值管理潮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市值在三四十亿港元的公司,离50亿港元门槛差临门一脚,期待通过市值管理被纳入深港通标的池;另一类主要是市值在50亿港元以上的港股上市公司,部分达标的公司频繁来内地露脸,就是想提前预热获得内地投资者青睐。”他表示。

  不论北上“揽客”是为了提高市值还是意在吸引投资者,背后的动力都源于内地资产海外配置的强烈需求。中信证券高级策略师杨灵修表示,中国已经从“资本贫乏国”转变为“资本富裕国”,但随着GDP增长放缓、国民财富增加,大量金融资本无法找到足够而有效的资产供给。他指出,本轮资金南下“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内地投资回报率下降,这比“动听的海外投资故事”更具推动力。由于资本账户还未完全开放,QDII额度受限,“互联互通”成为资本走出去的最佳制度设计,未来内地资金会前赴后继奔向港股市场。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在沪港通、深港通模式下,南下和北上的资金量会有长期持续结构性的提升,但从长期来看,南向资金会远远大于北上资金。

  对于港股上市公司借市值管理来内地“揽客”,港交所高级副总裁周晓殷提醒,对于深港通下港股通的上市公司,其市值是根据过往12个月月末平均市值进行判定,上市公司如果想努力一把、进行短期炒作比较困难。除非这些公司每个月都炒作一把,但这样操作难度比较大,这也是港交所稳定市场的举措之一。

  内地券商跑马圈地

  券商也是此类市值管理的通道提供方。申万宏源一位经理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已有多家券商在筹划类似活动。“我知道的由券商主办的活动本周就有两场,我们自己也在策划类似的活动。”他指出,“这类活动好处很多,包括能够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机构投资者过来做经纪业务。此外券商也需要为自营业务调研港股公司。”

  昨日记者参加的由格隆汇主办的“决战港股”峰会论坛,参与协办的券商接近十家,这还不包括从香港远道而来但未上榜的小券商。下午五个港股上市公司调研分会场,聚集了约30家港股上市公司,遭到券商、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层层围堵。一位券商调研员表示,目前券商传统经纪业务竞争激烈,正在把自营投资作为转型的一大突破,公司许多调研员都出动了。

  而在深港通开通前夕,另一个现象也值得关注:内地券商掀起了一轮赴港上市热潮。

  9月25日国泰君安宣布拟发行H股;26日中信建投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7日招商证券公开发售H股。连续三天,三家券商接连公布赴港上市相关消息,将券商跨境上市推向高潮。此外,包括平安证券兴业证券长江证券等多家券商均发出了赴港上市的信号。

  华融证券分析师指出,券商赴港上市大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于补充资金的需求。10月1日实施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增加资本势在必行。内地券商与境外券商相比,核心净资本的补充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促使内地券商纷纷赴港对接香港资本市场。二是通过发行H股搭建境外融资平台,有利于增强券商的资本实力、国际知名度和跨境业务服务能力,促进公司战略转型升级。券商希望借着深港通正式开通的契机,开拓香港市场。

  一位长期关注港股的分析人士指出,港股券商板块的走势主要跟大盘成交量相关,市场接受程度较高,估值相对较低。随着深港通落地,香港市场券商股估值有望修复。

  港股公司北上“揽客”

  8月中旬以来,市值管理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又一次火了起来。

  深圳一家资管公司的研究员向记者抱怨,9月份跑了十几场港股公司推介会。“券商、中介机构都来邀请,上周刚去,这个星期又来喊,简直比调研还累。”该研究员透露,有好几家香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一般,老总倒是频繁跑会,这个月就在路演现场撞见不下七八次。

  一名刚在深圳某五星级酒店举办完推介会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预计在全国开展八场类似的路演,前四场活动120个公司的名额刚放出去,当天即爆满。深圳是路演的首站,参与推介的30家港股公司都是从三四百家报名公司中层层筛选出来的。

  内地某中型券商海外研究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市值管理主要目的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切实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财经公关或机构的价值营销一直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常见的套路就是平台或机构动用自己的人脉,将投资机构邀请过来,然后上市公司高层作推介,希望公司股票得到认可,带动市值提升。”该负责人说。

  据他透露,早在今年8月深港通正式获批之前,就有不少港股上市公司在谋划进行市值管理,以期成为首批深港通标的。如今,深港通开通在即,又一波港股市值管理潮开始掀起。“这一波市值管理潮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市值在三四十亿港元的公司,离50亿港元门槛差临门一脚,期待通过市值管理被纳入深港通标的池;另一类主要是市值在50亿港元以上的港股上市公司,部分达标的公司频繁来内地露脸,就是想提前预热获得内地投资者青睐。”他表示。

  不论北上“揽客”是为了提高市值还是意在吸引投资者,背后的动力都源于内地资产海外配置的强烈需求。中信证券高级策略师杨灵修表示,中国已经从“资本贫乏国”转变为“资本富裕国”,但随着GDP增长放缓、国民财富增加,大量金融资本无法找到足够而有效的资产供给。他指出,本轮资金南下“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内地投资回报率下降,这比“动听的海外投资故事”更具推动力。由于资本账户还未完全开放,QDII额度受限,“互联互通”成为资本走出去的最佳制度设计,未来内地资金会前赴后继奔向港股市场。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在沪港通、深港通模式下,南下和北上的资金量会有长期持续结构性的提升,但从长期来看,南向资金会远远大于北上资金。

  对于港股上市公司借市值管理来内地“揽客”,港交所高级副总裁周晓殷提醒,对于深港通下港股通的上市公司,其市值是根据过往12个月月末平均市值进行判定,上市公司如果想努力一把、进行短期炒作比较困难。除非这些公司每个月都炒作一把,但这样操作难度比较大,这也是港交所稳定市场的举措之一。

责任编辑:李子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债务违约下的万亿投资机会

随着债转股和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资产的深入推进,以及A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ST公司破产重组,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正在迅速布局不良资产投资市常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上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以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普通投资者无需大规模购进美元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规模卖出人民币、购进美元的投资行为已不可取,人民币双向宽幅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投资者和普通家庭需要做的是多元化配置自身资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对赌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换汇操作。

万达携巨资入侵好莱坞?

万达携巨资而来,甚至与青岛政府在东方影都出台补贴40%制作费的强力优惠政策。好莱坞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可以扩大自身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升,美国享受产业落差红利的机会还有多少?

标普敲响中国信贷恶化警钟

首先,中国企业信贷恶化状况及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继续放任各种不良贷款虚报还是将不良贷款的真实盖子揭开?不良贷款数据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是否准确,更关系到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是否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