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17:35 新浪综合

  转自微信公众号 新财富杂志

  据新财富获悉,被誉为“周期天王”的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于12月27日中午因胰腺癌去世,享年44岁。

  周金涛是中国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其在2007年因为成功预测了次贷危机,即所谓的康波衰退一次冲击而声名鹊起。2015年之后,其成功预测了全球资产价格动荡,并在2015年11月预言中国经济将于2016年一季度触底。

  今年9月,周金涛曾公开表示,今年5月开始就一直休病假。某与其相熟的券商分析则告诉记者,周金涛已经“病了几年”。

  根据周金涛的公众微信号显示,其最后一次更新是2016年11月26日,因中信建投策略荣获2016年新财富策略研究第五名。

  获奖经历

  2008年,获第六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 第三名

  2009年,获第七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 第三名

  2010年,获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 第五名

  2011年,获第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 第五名

  2012年,获第十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 第五名

  2016年,获得第十四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 第五名

  某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遗憾:“是我最敬佩的分析师,经常看他的报告,以后看不到了。”

  2016年1月20日,周金涛曾在其微信公众号“ 中信建投策略周金涛”中发表《大宗商品周期研究》,其中提出:

  从康波周期来看,商品熊市仍在持续中;从产能周期来看,目前处于15-20年产能周期下降期的中段,这里一定不是产能周期的最低点,但是产能周期中的价格下降将在下降6-8年之后到达低点,随后进入价格的横盘震荡。

  截止2015年,价格已经下降5年,如果以以往规律推测,价格低点在2018-2019年之间;从超级周期来看,本次超级周期始于2001年,高点出现在2010年,而根据规律推导,本次超级周期的最终低点将出现在2019年,这个年份与产能周期中的价格下降低点是重合的。

  同时,在触最终低点之前的2到3年,商品将出现双底形态,也就是2016年将出现年度级别的超跌反弹。以超级周期的内部涛动周期的规律来看,本次超级周期仅经历两个涛动周期,在2019年之前,一定还会再出现一次涛动周期,时间应该是在2016至2019年。

  2016年之后的商品价格,首先将出现一次超跌反弹,随后在2019年之前再次探底,而在2019年之后,商品价格大概率进入横盘阶段,此时是可以对商品进行战略投资的阶段。而这个横盘阶段大致在2030年附近结束,随后,商品开启新的产能周期。

  一波三折

  中国的产出缺口将于2016年4月份附近触底,而在产出缺口触底时,商品反弹第一波可能触及高点。大宗商品将迎来第一波主升浪的技术性回调。但是,这一次的回调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介入点。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源自于2016年5-6月美国第二库存周期触底,美国将迎来第三库存周期的复苏,届时中美需求复苏共振,商品的主升浪将于2016年下半年展开。

  最近一篇研报,于9月14日发布:

  2017年到2019年是中美房地产周期共振下行期。这个问题不一定在2017年表现的非常严重,但有可能能够出现趋势性特征。

  2016年商品如期出现年度级别的反弹,这就意味着2017年至2019年商品将二次探底。与中国相关的黑色有色等工业金属可能将在四季度结束反弹,而原油等商品,将能够与美国的库存周期一起继续维持强势到明年上半年,最后是黄金的再度表现。2017年之后,商品将再次下探,其二次探底的价格当在2015年的低点附近。所以,2017年应该是风险释放之年的开始。

  2017年很难做出绝对收益,而相对收益方面,黄金一定是首要选择,黄金的配置时点应该是在美元强势终结的时候,大致判断在2017年二季度。

  目前我认为A股依然没有机会,主要还是等待风险释放后的超跌反弹,如上所述,周期的角度应该没有机会。从创新的角度看,技术创新我认为大方向是处于技术泡沫的消灭阶段,也不会有系统的行情,其他方面暂时还无法判断。

  简单总结,就是我从周期的角度认为四季度到明年初对中国资产是个风险释放阶段,到了下半年才可能有超跌反弹的机会。

  下面,新财富君再带你从康波周期再看“周期天王”的人生:

  无论是研究还是投资,周金涛最大的兴趣始终在于搞清楚周期这件事情。透过周期,不仅能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也可掌握财富人生的密码。

  周金涛:人生就是一次康波

  周金涛,1972年7月出生于天津,自2005年以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际比较以及经济周期理论两个重点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结构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成为市场独立的宏观策略分析流派,并引领了市场的研究趋势。

  “迅速积累人生财富的渠道,实际上靠资产价格,而非工资。比如你在北京买一套房带来的财富增值要远大于一份工资的积累。”资产价格伴随着经济周期变化,作为卖方分析师,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董事总经理周金涛所研究的,正是通过结构主义理论发现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生规划的本质亦随经济周期而动,掌握了周期原理,在正确的时间点布局正确的资产,也就掌握了财富人生的密码。

  周金涛曾说过一句话,“人生发财靠康波”,在业界影响很大。何谓康波?

  “康波”即康波周期,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在康波周期中,前15年是衰退期;接着20年是大量再投资期,并在此期间新技术不断采用,经济快速发展,迎来繁荣期;后10年是过度建设期,过度建设的结果是5——10年的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现。

  完整的康波周期为50多年,人生基本上只能经历一次或最多两次康波机会,以分享产能与技术革新周期的红利。例如1783年到1842年的“产业革命”;1842年到1897年的“蒸汽和钢铁时代”;1897年开启的“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20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对于投资来说,顺周期者昌,逆周期者亡。

  资产价格里最核心的两组投资标的,就是大宗商品加黄金,房地产加艺术品。大宗商品的附属物是黄金,房地产的附属物则是艺术品。周金涛对此的判断是:大宗商品十年的大牛市在2011年已经结束;中国的房地产在2013年10月之后,景气指数明显下滑,2014年可以确认为地产周期的大拐点,叠加了地产长周期衰退和结构性“红利”的衰退,未来4~6年将面临更大的风险释放。

  周金涛笑着说:“想一想我们这代人,四次财富机会都发生在康波的不同时点上,前两次机会分别在1999年和2008年,前者是中国房地产和工业化的起点,以及全球大宗商品的起点。由于康波衰退的影响,到了2008年是一次调整后的反弹机会。”那么,剩下两次机会在周期的哪个时点?

  三周期嵌套理论

  结构主义经济学的研究遵循三条线索:第一条就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先驱罗斯托的工业化理论,研究社会如何由非工业化变为工业化的过程。第二条就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经济波动周期。第三条就是制度变革研究,工业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矛盾会进一步加深,之前的模式已经不能维持经济的继续增长,因此要用制度变革来改变这种状态。

  周金涛关于经济周期的研究主要依据来自奥地利学派。根据熊彼特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中,同时存在着三种经济周期,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长周期,50年左右),朱格拉周期(中周期,10年左右)和基钦周期(短周期,40月左右)。每个康波周期分为六个中周期,在一个中周期里,还套着三个短周期,这就是三周期嵌套模式。经济增长正是经由经济周期的变动实现的。

  除了三周期嵌套模式,还要研究一个库兹涅茨周期,也就是房地产周期,这个周期实际上横跨两个中周期,可以解释经济推动力的问题。在周金涛看来,“这些周期好比一台精密的定位仪,可以精准定位经济的任何高点和低点。搞清楚它们,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一个社会是怎样进步的了。”

  利用这套理论,周金涛成功预测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趋势,其中包括对2005——2009年一轮完整牛熊周期的预测。他将对应关键时点的策略报告汇集成册,取名《结构主义的薪火》,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比如在长江证券2006年的年度策略报告《繁荣的起点》中,他指出2006年是中国虚拟经济繁荣的起点,2006年以来牛市是扩容牛市,均被市场所验证。2007年年底在《国际化博弈》中,它指出2008年中国经济拐点和全球经济将出现康波衰退。2008年年底他又提出《走向成熟》,预测中国经济将出现V形反弹。一次次成功的预判,使周金涛以三周期嵌套模式为核心的结构主义研究,与安信证券高善文侧重的货币周期研究、兴业证券张亿东侧重的市场趋势研究,成为大家公认的券商卖方研究领域的主流代表。

  2009年,周金涛从长江证券来到中信建投证券,继续发展和实践他的结构主义分析理论。2013年,当全民陷入房地产热之时,他提出房地产周期将现拐点的观点,在2014年推出《中国地产周期大拐点》《当爱已成往事》《城镇化已成支持房价继续上涨伪命题》《地产投机盛宴,曲将终人正散》《地产周期大拐点的投资策略》等系列研究报告。

  康波周期中另两次财富机会,正蕴藏于这些报告中。周金涛认为随着房地产投机时代的终结,居民财富去地产化将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国企改革以及市场制度建设的加快,将使A股近两年在底部有望孕育一轮规模空前的大牛市。另一个财富机会,将出现在2018年到2020年之间,这会是一个中周期的低点,也是中国房地产周期的低点与库存周期的低点。三个周期低点重合共振。

  “下一次房地产的机会会大于大宗商品,和1999年那一次是大宗商品的机会大于房地产正好相反。”周金涛的脸上掠过一丝神秘,俨然一位预言家。

  结构主义者的时空

  “200多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比如英国、美国、欧洲、日本,亚洲四小龙,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历史,你必须对它很了解。”在周金涛看来,工业化和经济周期理论研究,需要把握一个大尺度的观察视野,必须熟读世界经济的历史发展。

  出生于古城天津,少年时期经常流连于老街的茶楼,周金涛对历史的最早感受,更多来自评书先生的谈古论今。在南开大学读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生期间,他系统学习了世界经济史,为此后研究打下重要基础。

  从2005年起,周金涛开始研究中日经济比较,试图以日本为鉴来研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券商研究之先河。周江涛讲起研究的一个细节: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香西泰在《高速增长的时代》一书中,这样描述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后的社会情形:

  “第一条日本新干线投车;日本政府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国家事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的口号是:‘用1000万人的手美化东京’,投入的资金是当时奥林匹克历史上最高的,约30亿美元。在奥运会上,为了振奋民族精神,日本将金牌数作为重中之重,并最终首次进入金牌榜前三名。之后是1971年举办大阪世博会。东京奥运会前后的一段时期是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在长期的繁荣过程中,日本GNP(国民生产总值)在1967年超过英国和法国,1968年又超过当时的联邦德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大国。”

  中国在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开始以一个强国的姿态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情形与44年前的日本是多么惊人地相似!周金涛将这种观察用于工业化进程的判断中:“当一个国家工业化起飞即将结束的时候,它的社会的形态和民众的心理都会发生变化。”并在2007年的策略报告《增长的收敛》中,提示了2008年市场的风险。

  周金涛将自己完美的人生轨迹映射于三座城市:上海、北京和天津。上海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中心,可以最好地观察与验证中国的城市工业化进程,正是在那里他写出了著名的策略深度研究报告集:《结构主义的薪火》。北京则是改革的中心,从上海到北京,周金涛转入新周期的研究,中国经济的核心动力也已转入制度改革。天津则代表着家园、爱好与历史的天空。早在那读大学期间,他就开始玩弄红木、黄花梨、青花瓷,并从此成为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骨灰级玩家。

  “艺术品和房地产具有同样的特征,就是在消费领域的稀缺性。你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上升与房地产市场的上升,在过去十几年是一直是同步的。”

  (提及艺术品,不得不说的是,其在《新财富杂志》2009年-2011年期间开设艺术品专栏,功底可见一斑,文末附其中一篇《玩赏民国精刻本》,感兴趣的盆友还可以翻看新财富官网噢!)

  投资于艺术品的稀缺性,周金涛认为最有价值的收藏是红木,因为中国几乎已经耗尽了东南亚国家的所有红木,而不管是越黄还是红酸枝,再长出来都需要几百年。

  市场短期的波动很难预测,周期则可把控,在周金涛看来,周期本质取决于人的行为,与贪婪与恐惧相关。“为什么会出现剧烈地去库存,一定是因为人产生恐惧心理所致,这一点在何时何地都适用。”

  无论是研究抑或投资,周金涛的兴趣始终来自于搞清楚周期这件事情,“周期即人性,人生无非也就是一次康波。”

  周金涛简历

  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中信建投证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宏观策略研究,并在中国的工业化国际比较和经济周期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逻辑框架和思维体系,是中国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2007年成功预测了次贷危机、2015年成功预测了全球资产价格动荡、2015年11月成功的预测了中国经济在2016年一季度触底,大宗商品出现年度级别反弹。6次获得新财富策略研究最佳分析师。

  网友缅怀

  6点66分是早晨or黄昏来着:听过周总的讲课,确实是千年一遇的天才,一路走好[蜡烛][蜡烛]

  数据分析研究者:周金涛的康波我一接触就很喜欢,因为我也是把周期(特别是超长和长周期)做为研究分析的基础框架。一个完整的康波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尽管结合我自研的两百多年的美国利率指数和百年美元指数看,这轮周期是衰退尾声还是萧条的开始,结论和他有所不同,但非常有启发和收获。谢谢,周金涛!

  司马子潇潇e:44岁,word年轻的经济学家,怎么可以撒手走得踏实?老天太不公平了,该死的坏蛋怎么不去死?

  慕木太厉害了怎么办:[衰]…………泄露天机??![蜡烛]

  波段佩奇:太可惜了,希望从事投资的朋友们多多注意身体啊!

  紫气东来_天香:44岁就成了预测家了。天妒英才。

  暇辣:这个……是不是泄露天机了……

  董教授谈金融:痛惜。天才而年轻的周期专家不幸而完成了自己的周期。

  _H_Y_P_:搜了一下过往的分析文章,的确了不起

  acropilis2011:“周期的波动,就是人性贪婪与恐惧的体现。”言犹在耳……一路走好[蜡烛][蜡烛][蜡烛]

  昶牛一哥:能预测经济,却预测不了自己,一路走好。[蜡烛][蜡烛][蜡烛]

  迪_-_迪:44岁应该正当年啊,可惜天妒英才,不管什么工作,身体永远是第一位的!

  丛前1206:很多成功都是牺牲健康换来的,希望能引起重视。

  永乐成吴:一路走好。一直跟着几年了,看他的研报,受益良多。

  宝猪Joe:今年刚看到他的文章 很欣赏的学者 太可惜了! 一路走好[蜡烛][蜡烛]

  玩赏民国精刻本

  民国精刻本是典型的文人玩物,它们大部分是当时的藏书家影刻以自娱的,因此为求内容善、版刻精往往不惜工本,在现代印刷技术兴起之后仍然保留了中国传统版刻的遗韵,其玩赏性极高。

  作者:周金涛

  本文发表于《新财富》2008年10月号

  证券分析师投资艺术品的似乎不多,因此自己经常被人打趣说,不知道做瓷器和做策略哪个是主业。实际上,除了瓷器,古籍善本收藏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我藏书斋的名号宋景轩,现在就用做了烧瓷器的款。所谓宋景,就是景宋,也就是影印宋版的意思。宋版书是每一个古籍善本收藏者的梦,不过,它离大众的艺术品收藏太远了,所以,我们的古籍善本收藏就从影宋本谈起。

  宋元刻本、明刻本、清三代刻本和民国精刻本,这四个类型可以代表中国版刻的时代特征,其中,笔者尤其喜欢民国精刻本。由于这些刻本大部分都是藏书家影刻以自娱的,因此自然不惜工本,在现代印刷技术兴起之后仍然保留了中国传统版刻的遗韵。

  民国精刻本中的精品基本上都是影宋本,即藏书家把自己喜爱且甚为宝贵的宋版书影刻后送给好友故旧,当然也有用于出售者,比如当时著名的藏书家董康,但其目的也在于以藏养藏。

  民国精刻本之精,源于藏书家对所影的原书的热爱,这在民国影宋本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周叔影印的《寒山子诗》(世称天禄宋本,是海内所存寒山子诗集中的最早宋本,安徽建德周氏家族1924年影刻),原本是名为“天禄琳琅”的清宫藏书之一,1917年他在天津得到,是他所藏宋本之始,他的书斋也因此命名为“寒在堂”。1924年,周叔在北京文楷斋影刻此书,影刻本达到了“纸白如玉,墨凝如漆”的境界,历来被视为民国影宋刻本的代表。

  关于此书的价格,2007年中安太平拍卖行拍卖的金性尧藏本上写明,民国24年(1935年),他从上海的中国书店购得该书的价格是9元,而在本轮艺术品价格大涨之前的2004年,该书在上海博古斋的售价基本为2000-3000元,2007年金性尧藏本的拍卖价格则是12000元,2006年上海国拍拍卖的蓝印本的成交价更达到2万元(蓝印本指古代书版雕完正式付印前,使用红色或蓝色试印、以便检查的印刷版本,因是新版初试,其字画清晰、刀法剔透,加上印数少、传世罕,历来为版本家和藏书家所看重)。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一如股市般迅速膨胀,却未必像股市那样容易泡沫破灭,最根本的还是由于供小于求所决定的稀缺性。据说,该书当时只印刷了几十部,目前能流通的数量可想而知,所以惜售是有基础的。

  我曾对藏书家们刻书的花费很感兴趣,一次偶见董康影刻的《周礼疏》跋中提到:“此书开雕于丙子春,杀青于庚辰嘉平,阅时五年,糜资三万有奇。”《周礼疏》由唐代的贾公彦等编撰,是唐人为“九经”所作的注疏中最为朱熹称道的一部,现存版本为南宋的两浙东路茶盐司所刻,宋元递修本。董康的影刻本,以故宫博物院现藏本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现藏的残本补配影刻而成,弥足珍贵,从藏家历时5年、花费3万大洋的付出,也可以看出其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此书我见过的几部,基本上都是以美浓纸刷印,纸墨灿然。不过当时的售价倒是有限,可能是近代以来经学式微、经部不太受当代重视的原因,20本两函原装,在2004年也只得1万多元。

  董康是民国时期刻书家中的代表人物。他本来是光绪年间的举人,后官授刑部主事,民国年间又出任大理院院长和司法总长,还做过华北伪政府的最高法院院长,是个法律专家,在文献学和刻书方面却也成绩突出。董康的刻书,以精到著称,不仅仅版刻精到,更重要的是内容的精到。他所刻的《诵芬室丛刊》,以影宋元时期版本为主,也有部分方体字刻本(明代万历年间,刻工改造嘉靖年间的仿宋字体,采用横轻竖重、笔画规范的方体字刻书,万历刻本的方体字发展至清代,为官、私、坊刻普遍使用,官方称之为宋字),《梅村家藏稿》即是其中的名品。

  梅村为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之号,《吴梅村集》曾在康熙年间有刻本,由于董康后来得到吴氏的家藏稿12册,上有吴梅村的公子吴的附记,且有多篇原刻本未刊的诗文,董康遂将此稿刊行于世,这也被看作吴梅村诗文集的最善之本。对于古籍善本而言,内容之善最重要,但这一点在目前的拍卖中已经被弱化。

  从版刻看,这部书董康虽然用方体字上版,却刻出了金钩铁线的味道,充分体现了玩赏家的眼光,在民国的方体字刻本中堪称逸品。此书在民国时即为藏书家所重视,上世纪60、70年代已价格不菲,在2004年艺术品价格上涨之前,价格在万元一套,当前则是4万元不成问题。

  董康的另一大贡献是日本访书。中国有很多善本古籍在宋元时期流传到日本,到清末时国内反而无存,民国时期,多有文人或官员到日本访求国内失传的古籍,董康则因种种原因七赴日本,访求古籍,并写成《书舶庸谭》一书,还将一些古籍在日本以珂罗版影印(民国高档书画大部分为珂罗版印刷,而日本这方面的技术最为精到),带回中国,对保存中国古籍厥功甚伟。

  由于珂罗版印刷线条刻画清晰,仿真效果极佳,一般只能印刷几百部,所以较为珍贵,部分珂罗版影印本一样具有极高的价值。我曾经得到过一份诵芬室的售书目录,《梅村家藏稿》在民国时期董康的售价是大洋14元,而他在日本请小林写真馆以珂罗版影印的日本崇兰馆藏宋本《刘梦得文集》十二册的售价也达到大洋100元,珂罗版影印本的价格之高可见一斑。据董康的跋语,此本当时共影印100部,不知带回国内多少部,也不知存世多少部,但我只见过该书一次。

  民国精刻本是典型的文人玩物,而非书贾所为,所以,内容善,版刻精,其玩赏性极高,是初入门者的最佳选择。在2006年以后的古籍善本行情中,它也确实表现出了升值的潜力。在艺术品市场温度趋降的市道中,这类稀缺品种的价格也更坚挺。如同股市一样,艺术品市场也是垃圾品种和中档品种的抗跌性最差,成交量萎缩严重;而高端和稀缺的品种则价格坚挺,只要面市,就有人高价购买,好东西永远涨得最快,跌得最慢。

  不过,古籍善本的收藏壁垒很高,它需要比较多的版本目录学知识,跟在古玩店或商场买一块翡翠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不过,艺术品投资的真谛是热爱,只要热爱,掌握知识并非难事,而投资收益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这可能才是投资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梁焱博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