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
肖钢祖籍江西吉安,那里是欧阳修和文天祥的老家,文风鼎盛;肖钢出生在湖南长沙,并在这个城市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湖南骡子”的勇猛果敢在他身上也有体现。集合了文人的细腻与改革者的冲劲于一身,肖钢的职业履历堪称完美。他年仅36岁便官至局级,4年后升至副部,度过知天命之年,肖钢进入部级干部的行列,他的新舞台是中国证监会——一个被外界视为“火山口”的地方。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肖钢的君子之风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中国银行的董事长,肖钢列席了所有场次的全体会议,面对在场记者的“长枪短炮”,几乎是有问必答。他的关注点可以归入两类:一是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二是怎样更好地促进金融创新。防范风险和鼓励创新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证券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答记者问时提到,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落实总理部署的核心要点就是要处理风险和创新的关系,对于兼具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肖钢来说,适应新的工作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
二十载央行历练
肖钢1976年参加工作,1981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只用了8年时间,就由普通科员成长为系统内最年轻的局级干部,40岁那年,肖钢升任央行副行长。在截至目前的工作经历中,肖钢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长达22年是在央行系统内度过,期间出任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央行计划资金司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广东分行行长兼外汇管理局广东分局局长。
对于财经专业科班出身的高级官员来说,央行系统是施展一技之长的最好舞台。在早年清理整顿信托业乱象时,肖钢展现出铁面监管者的形象。作为分管金融监管的副行长,肖钢长期在对信托公司整顿、撤销、合并和重组的进程中担任重要角色。信托业可以算是中国金融行业创新的鼻祖,金融领域的业务,几乎没有信托公司未涉足的。由于欠缺完善的监督管理框架,信托公司野蛮生长,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为维护金融稳定,规范行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了清理整顿的工作,肖钢正是当时的操刀人。
在完成清理整顿之后,信托行业继续发展需要走上法制轨道,为此,肖钢组织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制定和出台,并修改完善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这些法律和规章的出台,为信托行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法制的框架内,中国信托业此后没有发生过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伴随着经济增长快速扩张,目前信托已经成为银行渠道之外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
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应是金融监管者所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境界,肖钢不仅是金融监管方面重拳出击,鼓励创新方面也有很多举措。“广国投事件”之后,广东省金融市场风声鹤唳,金融发展裹足不前,肖钢彼时履新央行广东分行行长,致力于为遭受重创的广东金融业谋求休养生息的机会,事后看来成效显著。主管信贷政策期间,肖钢也曾为推动汽车金融发展摇旗呐喊,对于商业银行谨小慎微的态度,他一再强调“可以放宽一些”,消费金融的概念在当时的中国还是非常陌生的概念。
中行十年掌舵人
如果要为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写本历史,肖钢一定会占据相当大的篇幅。技术破产的商业银行体系,一直是中国经济中的定时炸弹,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一轮商业银行改革效果不彰,2002年召开的金融会议重新确定了商业银行改革路线图,财务状况稍好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被确定为实施改革方案的试点银行,已在央行副行长岗位上历练5年的肖钢,于2003年年初被任命为中行行长,开始了十年的银行家生涯。
监管者的工作经历为肖钢推动中行改革重组提供了充足的储备,各项工作顺风顺水。在半年多时间里,中行基本完成了国家注资、不良资产处置和财务重组工作。通过资产处置,中行不良贷款比率降至5.16%,比重组之前下降11.13个百分点。为补充附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中行还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次级债券,共筹集261亿元资本金,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按照中国商业银行改革重组的既定路线,实现境内外挂牌上市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完成清理、重组、注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中国银行业需要实现惊险一跃。在肖钢的带领下,中行仅用23天时间就完成了预路演和路演行程,并获得了超过10倍的机构超额认购和69倍的个人投资者超额认购。上市之后,中行打破了多项全球纪录。
改革重组和挂牌上市后,中国的商业银行获得了新生的机会,但随后按照现代商业银行标准稳健经营,才是真正考验中国银行家的时候。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肖钢有过很多思考,他认为,金融脱媒以及利率市场化将导致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不同类型的银行必须要有差异化的战略,细分客户、找准主要的客户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肖钢推动中行实施过很多差异化发展战略,比如充分利用海外网络优势发展海外业务,着力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扩充息差之外的收入来源等等。
证券监管新征程
身为银行家,在商言商,本职工作是搞好经营为股东创造利润,肖钢的这份本职工作做得很好。但行有余力,肖钢仍会时不时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问题,尤其是在风险防控方面,经常会有他的言论见诸报端,而且是“出言不逊”。
去年10月份,肖钢在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他在文中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根本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在一定条件下,投资者一旦失去信心并减少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便会停止。”
文章分析称,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当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不过,投资者总是相信这些正规银行不会倒闭,总是可以取回他们的钱。
肖钢发出的盛世危言,让银行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风险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随后的监管升级与此有很大关系。作为中行董事长,肖钢是理财产品的利益相关者,由他发出风险提示,存在明显的角色冲突,从中不难看出其在风险管控方面的“洁癖”。
能否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评判一位监管者是否称职最为重要的标准,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限,则是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不二法门。可以预想,随着铁面监管者的到来,打击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只强不弱,为非作歹者当存回头之心。
完全没有市场创新行为就不会有任何风险因素,但是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也是监管者的重要任务,实现这个任务需要创新监管方法,为市场主体的创新行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10年的银行家生涯使肖钢明白,“经营环境的深刻变革,要求中国银行业加快转型,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今他重拾监管职责,自然不会缺乏创新动力,胸中定有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让我们拭目以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