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陶盈舟 付刚 北京报道
继十一长假期间宣布将正式启动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后,10月19日,中国证监会再度出招,宣布将进行保荐制度的调整,规定证券公司符合保荐代表人资格条件的从业人员应不少于4人,另外证券发行规模达到一定数量的,可以采用联合保荐,但参与联合保荐的保荐机构不得超过2家。
“融资融券业务和保荐人制度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然而对于中小券商而言,这样的调整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一些实力稍弱的券商在收益减少的情况下人力成本却大幅提高了。”上述人士坦言。
命系双重新举措
实际上,中小券商在经历了2007年业绩暴增后,就一直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境地。
早在2007年开放券商直投业务时,业内人士就表示行业恐怕将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局面。此次,尽管融资融券尚未公布业务试点的名单,但几乎一致的看法是:首批获得资格的公司将是排名靠前的大券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无疑都会榜上有名。
“因为按照试点券商应该具备的条件,如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最近6个月净资本均在12亿元以上等7项条件来看,国内大型券商显然成为了首批试点的对象。”民族证券策略分析师刘佳章告诉记者,因为在市场上活跃的118家券商中,符合要求的只有13家。
相同的是,在刚刚出台的提高保荐人数量门槛的规定中,上述券商的优势无疑更加明显,按照国内目前66家保荐机构1121人的保荐人计算,平均每家机构保荐人应为17人左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仅国信证券一家,保荐人数量就接近90人,“贫富不均”成为国内保荐机构的现状。
“由于市场上对保荐人的争夺异常激烈,中小券商中能够挖到几个已经不容易了。”刘佳章表示,如果按照新规定执行,那么对于中小券商而言,要么就是增加成本,争取符合规定的保荐人数量,要么就是保荐人更多流向大型券商。
事实上,券商业绩的不断下滑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在刚刚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或预告的券商中,国元证券、东北证券、长江证券、宏源证券等4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平均下滑了约七成。
“如果仅仅吃经纪业务的收益,恐怕这样的局面再持续一段时间,一些实力较弱的券商就会提前退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辟蹊径成了不少券商的选择。”
强者生存 弱者出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少券商通过各种途径增收,但是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券商也无法置身事外。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股市交易量大幅萎缩,前三季度,沪深两市股票成交21.54万亿元,权证成交4.91万亿元,封闭式基金成交0.19万亿元,三项累计26.64万亿元,与去年前三季度相比下滑约四成。
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