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成中小板新股一年内业绩变脸(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 03:58 每日经济新闻

  前几年,大量公司上市以后也曾经出现业绩变脸,被投资者认为是恶意圈钱。而在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中,相关公司会不会也在利用在证券市场快速扩张的机会,采用包装的方法,达到上市的目的?在发行上市的这个过程当中,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是否尽职审查?

  专家观点 过度包装危害巨大

  对于大量新股业绩集中变脸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的专家。

  上海一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高管表示,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前都会进行报表修饰,目的就是为了上市融资。当然,公司上市融资以后一方面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公司的发展,对公司有利;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已经完成股改,持有大量原始股的股东在过了禁售期以后就可以进行套现,近期出现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减持现象就说明了这点,上市之后,股价可以翻数倍,这是上市公司包装上市的原动力。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夏草表示,实际上很多公司上市之前都对报表进行了包装修饰,这些业绩出现明显下滑的公司可能是由于包装过度导致,至于是否也有财务造假事项须进行进一步研究,但这种行为本身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特别是广大不明真相的中小散户的权益。

  著名财经评论员侯宁表示,中国企业经过包装上市有史可查,前几年,就出现很多公司在上市的前几年财务报表表现都是良好的,但上市以后业绩也纷纷出现变脸现象,被投资者称为恶意圈钱。一旦包装过度,就成了财务造假,则比包装修饰财务报表的性质更为恶劣,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针对去年深市出现的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加快现象,他认为这可能跟管理层发行审核的过程有关,在市场狂热的时候,管理层的审核标准、尺度可能都有所变化,而且在此期间加快发行速度似乎也满足了市场需求,不过他强调,这些在牛市中被忽略了的问题在熊市当中肯定会表现出来,甚至会被放大。另外,他认为2007年管理层也刻意加快了中小板的发行节奏,目的为2008年创业板的推出做准备。

  经济学家、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表示,沪市发行的大部分是优质的大盘股,业绩表现比较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而深市中小板基本上都是创业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业绩稳定性不如大盘股,这可能是沪强深弱的客观原因。

  典型案例:中核钛白严重违背招股说明书

  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 “已经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未来业绩将保持增长”的中核钛白,在上市后恰恰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出现巨额亏损

  中核钛白是一家位于甘肃的上市公司,于2007年8月3日登陆中小板,2007年年报盈利1744.85万元,但2008年一季报亏损2146.56万元,变脸速度惊人。同时,公司预计2008年1~6月份亏损3000万元~3500万元。公司的解释是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通过招股说明书和年报可以看到,公司的业绩变脸并非今年才出现,2004年、2005年、200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098.78万元、3348.22万元和4199.03万元,而2007年净利润突然下滑至1744.85万元,2008年业绩继续下滑;另外,记者发现,2005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17.96万元,2006年却暴增至10646.49万元,但在2007年成功上市后又大幅回落至3787.96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在上市后迅速萎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