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外运发展 金马集团 渝开发高现金怪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1:5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超额现金的五种类型及利于股东运作之国际借鉴

  编者按

  投资者越来越认识到,上市公司创造现金,比创造账面利润更重要,但是过高的现金却不一定是公司资产质量好的表现。毕竟投资者需要的是公司在将来持续创造现金的能力。当上市公司的现金超越应有的水平,又没有合理的用途,对公司价值可能是一种损害。特别是个别上市公司的高现金其实是公司财务舞弊的一种手法,如本文涉及到的已经曝光的东盛科技*ST达曼

  鉴于国内上市公司现金规模呈上升趋势,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介绍的国外著名公司微软和摩托罗拉对现金的运作例子,对国内希望把握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的上市公司,当是很好的借鉴。

  我们对高现金的盘点主要两个维度,一是现金绝对额,二是现金相对数,即现金与总资产的比率。由于金融企业经营的特殊性未纳入本文的统计分析中。根据盘点情况,结合对一些上市公司负债结构的分析,我们总结了高现金的五种类型,分别是家大业大型、聚敛钱财型、得天独厚型、守株待兔型和以假乱真型。

  对于高现金问题,由于行业等方面的因素,各家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个案的探讨极为重要。鉴于此,我们以高现金为切入点,分别介绍了外运外展、金马集团渝开发,以及已经被终止上市的*ST达曼等上市公司或详或略的情况,供投资者识别与参考。

  本刊研究员 王大力/文

  对于上市公司的高现金,一些投资者往往是爱恨交加。

  一方面,由于应收款项与存货等流动资产可能存在坏账跌价损失的风险,相对而言,货币资金质量高,流动性强,投资者易对其产生一种偏爱。比如,前段时间,有机构推荐金马集团(000602)时列明的理由之一是:“公司资产质量好,流动资产将近4.6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现金资产。”这种将高额现金与“资产质量好”等同观的逻辑,映射了中国A股市场的一种无奈的现实——与大股东占用巨额上市公司资金、高额应收账款引发坏账风险,以及大量投资难以带来预期收益相比,上市公司持有现金资产固然消极,却是稳妥的;同时,高额现金不仅仅引发持币等待目标以进行收购的想象,也存在公司本身成为杠杆收购对象的可能。于是,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炒概念炒重组的投机理念。

  另一方面,随着东盛科技(600771)等高现金掩盖下的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及隐瞒银行借款浮出水面,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过高现金往往心存疑虑。而有专业人士指出诸如“高现金陷阱”等种种财务舞弊手法,更使人们对一些握有高现金的上市公司噤若寒蝉。

  然而,岁月流逝,高现金的马太效应还在持续。我们发现,就绝对额而言,在2006年三季末货币资金总额前20名上市公司中,剔除新上市的中国国航(601111)、北辰实业(601588)与大秦铁路(601006)三家公司(IPO募集资金会影响相关分析),其余17家公司的货币资金总额合计数额逐年增加(见图1);而在资产结构方面,2005年末“货币资金/资产总额”比率(下称“现金资产比”)前20名上市公司,其历年平均现金资产比也是呈提高的趋势(见图2)。

  这样,在上市公司高现金情况日益突出、投资者的爱恨交加的情势下,厘清高现金上市公司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