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一部分 金融危机中的亚洲国家及亚洲银行(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 01:41  21世纪经济报道

  因为日本的会计年度比其他亚洲国家晚,我们尚未系统地获得有关日本的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但已有媒体报道称,日本第二大银行Mizuho Financial Group今年上半年的收益,从去年同期的3200多亿日元下降到946亿日元左右,降幅达到了惊人的71%,主要损失来自于贷款坏账和证券化金融产品的投资2。日本的第一大银行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也宣称要融资近1万亿日元以充实其资本。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银行在次贷及按揭的证券化产品上存在的风险暴露可能并不小。

  Ⅱ 港台银行业:相对乐观

  此次危机中,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最大的问题是,对与次贷相关的证券化金融产品的风险暴露,导致收益的大幅下滑。

  印度的银行总体稳健,但也不是非常乐观。印度ICICI Bank 因此次危机,曝出了2.64亿美元的损失。而SBI,Bank of India和Bank of Baroda等印度其他银行公布的风险敞口,也甚为可观。

  至于中国台湾,专家们则相对乐观,因为当地金融机构可能参与国际化的程度不是很高,“台湾当地的贷款业务没有很大的增长,我的主观判断是,台湾(受到)的相对影响不是很大。”

  熟悉中国香港金融市场的人士也表示,香港也有所谓的按揭或借贷公司,类似于美国。“但香港的money lender进入按揭市场的很少,而且香港小,容易监控。美国太大了,很难监控。”所以他认为,从香港本身爆发出来的问题有限。

  目前香港的问题主要是,当地金融机构涉足了危机相关的产品和交易,同时香港市场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程度,也使得其股票市场对危机的反应比较明显。有受访者就表示:“香港是个比较自由的市场,资金能比较自由的进出。股市就像提款机,外部有问题的话,资金就会被抽出。而且香港很多银行确实卖过一些投资性产品,(他们)以为是保本的,(但)肯定有问题。”同时,也有受访者更加谨慎,称香港目前暴露出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方面,更大的影响,“香港好像还没有真正感受到”。因此,香港金融业及银行业未来的状况,仍需要高度关注。

  Ⅲ 中国银行业:与危机擦肩而过?

  而对于中国内地的银行业,我们的受访者中,大多数还是表示了相对乐观的观点,“中国的银行与这次危机是擦肩而过。”

  一位受访者在谈到内地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时表示,“工行外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很小,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很有限。”这可能代表了目前大多数中国的银行的现状。就中国的银行优势来说,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内地银行在融资方面,市场还是不错的。总体上来说,金融风暴对中国内地银行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不大。(内地银行)总体业务都不错,特别是头半年的业绩很不错。”

  中国的银行业因为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稳定,处在的位置相对有利,但是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受访者就提出,“(中国)房地产的贷款早已经缩得非常紧,中小企业从年初(在资金链上)就开始出问题,现在更紧”,这是需引起关注的重要方面。再者,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的银行也出现了不少损失,虽然相对规模不大,但绝对数量也非常可观。这包括之前持有的与次贷相关的结构化金融产品,和后来因持有雷曼兄弟债券而存在的较大风险敞口。

  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受访者认为应该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如果持续降息,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银行业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少,因为存贷的息差在下降,投资的产品价格在下降,个人业务在下降,那么银行的收入增长就比较难。”因此,中国银行业面对的挑战非常艰巨。

  对于整个亚洲银行业来说,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使得今年成为非常特殊而关键的一年。我们今年的研究也更加注重他们在危机中的状况,将讨论全球性的危机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及其银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特点。我们将呈现出,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下,亚洲银行竞争力的另一个侧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