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国家:金融危机十年轮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 01:41  21世纪经济报道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在起源和规模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这次的危机中心在美国,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和资本联系的日益紧密,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势必也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Ⅰ 危机传导:两条渠道三类国家

  一位接受我们访问的业内人士总结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经济受美国经济影响的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渠道是,这个国家的金融机构直接参与(购买了)美国金融机构的次贷产品——或者是和次贷有关的产品,或者是金融机构销售的产品,如CDO——这类机构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渠道。另一个渠道是,很多国家都对外部的需求依赖很大——像中国出口占GDP的30%多,日本的比例也很高——经济疲软,他们都会受到影响。虽然这些都是间接的受影响,(但)数量上的影响并不小于其他的方式。”

  另一位专家从更加细分的角度,剖析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

  他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些国家正经受的Credit Crunch,就是信贷危机,严重程度几乎和美国一样,比如欧洲的英国、德国、希腊,这些国家都在这个篮子里,亚洲的日本、韩国也是;第二类是除了外部需求危机以外,也有信贷危机,但信贷危机的影响没有美国那么严重,像法国;第三类国家主要受外部需求的负面影响以及出口价格的影响,但信贷危机影响本身比较弱,没有看到很强的信贷危机现象,中国和印度是代表。”

  而对于亚洲金融业中心之一的中国香港,这位专家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判断,除了企业受到需求降低的影响之外,香港也出现一点信贷危机的迹象,虽然现在并没有膨胀,但是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了,会衍生出来。

  因此就亚洲国家来说,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Ⅱ 亚洲囤积外储“砝码”的代价

  联合国的亚太社会与经济委员会ESCAP(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Pacific)今年4月的一份报告1,探讨了目前的金融危机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该报告指出,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应对潜在的货币危机。同时,这些国家较高的储蓄率,使得他们可以选择扩大国内需求来带动经济发展,从而弥补因为发达国家的衰退而引发的出口损失。这两点是亚洲国家处在危机中的有利因素,也是他们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学到的教训。从目前的统计来看,亚洲国家直接持有的与次贷相关的证券化金融产品规模并不大。

  但是,亚洲国家仍然需要担心的是进一步的经济失衡,特别是在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大量国外投资涌进而导致的信用膨胀,以及资产价格和投资水平可能出现的泡沫。ESCAP估计,截至2007年,流入亚洲国家私人资本的60%左右,进入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权益类市场,这无疑增加了这些市场的波动性,也增加了这些国家经济与其他地区的联动效应。

  ESCAP还指出,虽然亚洲国家在外汇储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中近一半是通过国外资本的流入,而非国际贸易带来的增加。由于流入的资本带有很强的逐利性,意在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中获得更高收益,因此这种外汇储备往往伴随着很高的成本,。ESCAP估计,以亚洲国家目前资本流入规模和经济发展情况,这种成本差不多每年达到500亿美元。一方面要确保足够的外汇储备以防止货币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为此支付高额的成本,很多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此陷入一种两难境地。

  大量外资涌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推高了资产价格。包括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中国香港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产膨胀(一般定义为超过历史趋势水平的10%)。

  更进一步,因为资产价格的强劲走势,与很多与资产相关联的信用产品的规模也开始扩大。以韩国为例,韩国2005年开始对家庭和个人的贷款明显增加,贷款数量已经达到了可支配收入的140%,高于美国。韩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的比重达47%,高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23%到26%。同时,韩国有超过1700亿美元的短期外债,并且存在小规模的经常性账户赤字,这一度将韩国推向危险的境地,严重阻碍了其经济的增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