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财长警告欧盟:对美金融歧视措施将导致冲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7日 05:1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傅云威

  以希腊债务危机为契机,欧盟当前正酝酿通过相关立法,以打击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这种试图把监管措施细化的动向引起美国警觉。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日前致函欧盟警告说,如果欧盟对美国金融集团采取歧视性措施,或将导致双方冲突。

  分析人士指出,在金融监管领域,欧美立场历来相左,欧盟倾向于建立超国家监控机制,美国则主张依靠国内监控。鉴于欧美关切和利益明显抵触,以及欧美内部就监管问题存在争论,今后一段时间欧美可能围绕金融监管展开一轮内外斗争。

  矛盾再凸显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围绕金融监管的分歧若隐若现。每逢国际会议和国内立法等重要时刻,双方分歧便凸显出来。经历多轮碰撞协调后,尤其是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去年4月初举行后,欧美分歧一度缓解。当前,在欧盟试图严管对冲基金之际,双方矛盾再度显现。

  希腊债务危机浮出水面后,欧盟认定对冲基金等投机者对危机负有责任,加之媒体爆出国际炒家预谋狙击欧元的消息,促使欧盟加紧对投机行为开刀。目前,欧盟各国正就相关问题展开磋商。据报道,德国和法国主张限制甚至禁止某些有价证券交易,包括股票卖空行为和信用违约掉期,以阻止针对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投机行为,而欧美之间在薪酬制度、借贷限额和敏感信息披露等方面均存在分歧。

  按照相关日程,一旦欧盟就细节问题达成一致,相关立法建议将提交定于16日举行的欧盟财长会议,随后交由欧洲议会表决。如果欧盟最终通过相关立法,不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说易行难

  国际社会通过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多边磋商机制已就加强金融监管达成一系列原则共识,然而如何落实这些共识成为难点,也成为欧美争端的由头。

  2009年年初,德、法等欧盟国家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召开前对抵制超国家监管的美国发难,强烈要求对国际金融体系实施全面改革,建立具备一定强制力的监管机构。

  在德、法等国坚持下,参与峰会的二十国领导人最终同意,要对所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和监督,并首次提出要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然而,相关各方并未就谁来监管、如何监管等细节问题形成共识,这为欧美抵牾埋下伏笔,也给双方祭出不同版本的解读和演绎提供了足够空间。

  欧美双方就谈及金融监管时,均拿二十国集团峰会说事:美方要求欧盟恪守二十国集团峰会关于避免歧视性做法的责任;德、法等国领导人则认为,欧盟加强金融监管符合二十国集团峰会达成的原则共识。分析人士判断,这体现了欧美不同的利益诉求:作为金融霸权国家,美国担心国际监管会让本国金融业失去发财的依托——缺乏约束的国际金融市场;欧盟则担忧成员国乃至欧元区成为投机者的牺牲品。

  内外纷争

  围绕金融监管问题,欧美各自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也增加了双方争端的复杂性和变数。

  在欧盟阵营中,英国被视为实施泛欧金融监管的最大障碍。据悉,尚处于酝酿阶段的欧盟立法将对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设定更为严格的限制,这引起伦敦金融城的警惕。一些金融界人士指出,德、法企图通过加强金融管制削弱英国在金融服务业的优势地位。

  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保罗·迈纳斯上周在会晤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管时表示,在欧盟通过相关立法前,他将“分毫必争”地捍卫资金的自由流动。英国官员此前也多次表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仍是各国自己的事,任何协议均不应威胁欧盟成员国的财政主权。

  美国方面,民主党和共和党正围绕金融监管和立法日程争论不休。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正努力争取在3月底前使参议院就一项金融监管法案举行表决。然而,鉴于共和党方面的阻力,这一法案按时通过的希望不大。一些分析人士预见,在达成内部统一之前,欧盟难以出台任何有杀伤力的立法措施;如果美国两党不能尽快达成妥协,不免影响美国政府围绕金融监管问题的对外政策。

  不管欧美下一步采取何种措施,鼓励投资和金融监管都是一对绕不开的矛盾。正如美国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副院长杰弗里·A·希恩教授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所有监管者均应在鼓励投资和避免过度投机方面保持平衡,这相当不容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